米佳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擁有礦產資源的鄉村地區遭到了開采。此類資源型鄉村具有自身的獨特之處,雖然其鄉村勞動力的輸出可以帶動鄉村的產業發展,但礦山的大量開采不僅會給鄉村帶來搬遷的困擾,房屋受損等問題,更會帶來各種各樣隱性且長期的環境問題。本文通過對黃石大冶市石嘴山茅嶺吳家村的調研發現,該村由于礦山的開采集體遷移至周圍,其環境污染嚴重,空心化程度高。對于該村所處的困境,綜合分析了國內外資源型鄉村改造的設計策略,首先建議從法規和政策上面給予村民應有的福利設施。其次評估當地的環境承載力,對該村莊進行環境污染治理和生態修復設計。再者,挖掘當地文化并提取景觀元素進行景觀改造和經濟結構轉型。
關鍵詞:采礦廢棄地 景觀修復設計 鄉村治理 生態環境 礦山環境
一、引言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義
1.研究背景
鄉村占有我國領土面積的絕大部分,我國的礦產資源十分豐富,而恰恰擁有礦產資源的地區,多數都在有著鄉村的山區中。本次案例中的村莊由于二十多年的露天開采,使得整個村莊支離破碎,景觀破壞程度很深。因此,在我國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資源型鄉村的轉型和景觀改造是我國景觀行業應該重視的一個新的視角,從村莊的生態環境來說起到了一定的維護作用,但是更加提高了居民的生活幸福指標。
2.研究意義
從現實的角度來講,以大冶市石嘴山茅嶺吳家村為例,通過實地的考察調研和考察問卷等方式進行深入地由表及里地剖析這種資源型鄉村的問題。通過這種研究方式,也可以推動我國鄉村區域的發展。這也是提供一種鄉村景觀修復方法的可能性。
(二)國內外課題的相關研究
國外這類課題的研究,大多集中在鄉村自治上,強調通過個人主義的作用來帶動集體主義。通過組織每一位村民參與到村莊的建設中去,以此來提高村莊的民主性。我們人類的家園需要我們每個人的努力去實現。曾經有英國的學者提出了景觀生態學的四個文化原理:第一,人類的各種人為的甚至破壞生態的活動也會影響到景觀的發展,相互地,景觀的發展也會影響到人類的生產活動和行為意識;第二,村莊的居住環境和自然環境的發展會受到當地地域文化的影響;第三,純自然的生態功能和人文活動無關;第四,一個地區的景觀風貌可以反映出當地的傳統文化和民風民俗。
相對而言,國內學者對于該資源鄉村的研究時間開始較晚,始于20世紀30年代。改革開放后,我國逐漸開始重視對農村景觀的發展和改造。孫碧輝等學者對于鄉村景觀中的文化景觀現象進行了深入地調查并分析在各種環境影響下的鄉村景觀格局。一些碩博士論文也對我國資源型地區進行了深入調查和景觀改造方法的提出。其中,中南林業大學趙曉英的碩士論文就目前我國鄉村因不同原因和程度的開采所面臨的文化景觀困境,提出其應遵循的基本保護原則和針對不同類型的鄉村景觀文化所應對的解決方法。
二、礦山廢棄地鄉村景觀設計概述
(一)礦山廢棄地的開發利用模式
1.礦山遺址模式
礦山的廢棄地是人類工業工業文明的見證,其遺留的歷史價值和工業文化都有著非同一般的意義。在工業遺址中,廢棄地不僅意味著當時人類生產生活的場景,更是很多村落居民的重要生活支柱。國內的部分地區,為了重現工業景觀的遺跡,對一些無法使用的工業設施設備進行修復性設計,這種行為可以最大程度的使人們認識到工業的破壞性后果,了解到保護生態系統的重要性并采取實際行動。如果礦山地區的地表結構十分豐富,很多地質結構可以提供非常不錯的研究和觀賞價值,也可以建立一些科普性質的博物館。同時,當地政府的這種行為也可以利用這種天然的優勢形成獨特的礦山體驗之旅,使得旅客感受到礦冶工業文明的魅力。這種工業遺址的形式,不僅保留了當地的工業遺跡,還為當地居民創造了經濟效益。
2.文化景觀模式
在整個人類的發展史過程中,文化的依賴性幾乎是人類與生俱來的。國內很多礦山地區的廢棄地帶有建設成為工業文化類的主題公園。例如研究的案例石嘴山茅嶺吳灣村的景觀改造設計中,不僅有悠久的礦冶文化歷史,更有玉石文化的傳承。大冶作為青銅文化的濫觴之地,上千年的青銅文化在這里源遠流長。黃石大冶所位處的地區湖北省,是以朱雀鳥作為圖騰,所以鳳鳥文化是楚文化的重要特征。設計師在設計的過程中,不僅應該保留現有的自然景觀形式,還應該對其進行藝術設計再改造,賦予礦山廢棄地一個新的生命。
3.生態修復模式
對于礦山廢棄地進行景觀覆綠和植物再生設計也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對于尾砂地段,應該首先覆綠之后進行大地景觀的再生設計應用。如石嘴山礦山公園地區,對尾砂地區采取覆綠技術可以使得該地區的生態環境得到初步的改善。對于亂石采礦區采取雨水花園的景觀修復方法,而硬質的水泥廠地帶采取修改為采摘園的形式進行生態植被修復。
(二)鄉村景觀修復的基本措施
1.恢復自然景觀
鄉村相對于城市而言,有著宜人的空氣,綠色的居住空間,是一片世外桃源,是每個都市中國生活的居民所精神向往樂園。無論是春天的萬物生長,夏日的生意盎然還是秋日的碩果累累,都是一處處絕美的風景線。例如大冶石嘴山地區的油菜花,每逢春分時刻來臨,油菜花便漫山遍野地開得燦爛,黃燦燦的一片片油菜花田象征著繁榮昌盛的生命氣象,成為當地的景觀亮點。
2.改造聚落與建筑
一般而言,典型的鄉村聚落往往具有獨特的地方特色。這是相對于其他村落而明顯存在的特點。而聚落的具體表現形式往往表現在鄉村的民居建筑中。隨著我國經濟發展的逐步加快,很多傳統古村落正在走向消亡,取而代之的是“千城一面”的城市化建設。這正是鄉村聚落的無聲的消亡。浙江的“西塘”就很好的保留了當地的建筑形式,還原了江南地區古村落的建筑形式。
3.挖掘并保留本土文化
鄉土氣息的營造是鄉村景觀的又一大特色。首先是農耕文化的保留。農耕文化的氣息越是濃厚,農村的氣質就越是獨特,那種牛背橫笛,雞鳴犬吠的景象恰恰是游客們最為喜歡觀賞的場所。民族服飾也是鄉村景觀不可或缺的風景線。那種鮮艷的少數民族服裝,更是為單一的鄉村景觀增添了一份活力。在鄉村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中,民風民俗的建設不可或缺。當地的一些手工藝品正體現出了濃濃的傳統文化。
三、石嘴山茅嶺吳家村景觀恢復面臨的困境
(一)項目背景
石嘴山茅嶺吳家村位于湖北省黃石市大冶市西南市郊的礦山開采地帶。其東北部是銅錄山古銅礦遺址。該村交通便利,毗鄰國道和省道。該村西南部山巒起伏,項目基地位于較為平坦開闊的區域。該村原本位于石嘴山之上,之后由于勘探到石嘴山地下蘊藏著豐富的礦產資源,于是在上世紀80年代將該村移至礦山附近。由于露天開采等原因,該村的建筑受到炮震等不同程度的影響,空心化和老齡化程度高,生存環境不容樂觀。
(二)面臨問題
1.環境污染嚴重
通過深入的了解得知,由于炮震的影響使得很多建筑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害。而由于礦山開采所帶來的大氣污染,水質嚴重受損,土壤鹽堿化程度增高,導致村落的生態系統受到了非常嚴重的破壞。曾經的果林已經不復存在,經濟竹林無法成活,耕地面積驟減,水資源接近枯竭。除了零散在田間的墓地,還保持著原有的生態環境,其余地區都遭受到環境的損壞。因此,控制工業污染和進行生態景觀修復是這部分區域的重點。
2.治理成本大
治理成本,往往是為了某一特定目標而進行的各種資源的整合。鄉村景觀的改造再生設計是鄉村環境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景觀改造的基本目標就是恢復該地區的生態環境,包括其對破壞的植被,污染的水體,殘缺的山地地形和土壤的恢復。但是破壞容易恢復難,有些生態環境的破壞,是無法在短時間內恢復好的,可能需要經過漫長且有效的治理期。那么治理的經費自然不少,包括重新進行水源的引水入村的管道鋪設,土壤鹽堿度的恢復,都需要高昂的費用來支撐。但目前就我國的經濟形勢而言,如果地區發展水平不高,鄉村的治理就會陷入困境。
四、茅嶺吳家村景觀改造設計方法
(一)設計規劃原則
1.生態優先原則
茅嶺吳家村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是一切生產生活的前提和基礎。因此,在景觀改造的過程中,最先進行考慮的就是自然環境的發展。根據當地的水文水系和地理特征進行合理的資源規劃,以確保當地的生態環境得到應有的改善,促進生態環境的維持發展。
2.地域文化原則
每一個鄉村都有其獨特的地域文化景觀。茅嶺吳家村也不例外。其土生土長的草根文化應給予保留和提升。通過賦予景觀歷史文化意義以保留和傳承當地的傳統文化。通過結合當地居民的經驗,生活習性和環境背景,把其內在的文化特色加以提煉和運用。同時,在傳統文化給予保留的同時應該發展創新,并賦予新時代的意義。通過藝術化的再現和創造文化,更加突出鄉村景觀的獨特性,使得鄉村景觀獲得新生。
3.因地制宜原則
不同地域的景觀自然而然的有著不同類型的鄉村風貌。因此,在茅嶺吳家村的改造中一定要因地制宜地進行景觀再生設計,不可照搬其它鄉村修復案例。應對當地環境進行適當的評估后再進行景觀規劃設計。
(二)生態景觀修復
對于茅嶺吳家村這樣的資源型鄉村而言,生態景觀的修復是第一步。這是貫穿資源節約型社會重要理念的重要準則之一。
從植物修復的角度而言,首先應選擇本土的植物種類以還原當地的自然景觀。由于露天采礦的原因,石嘴山的邊坡毀壞十分的嚴重。有很多碎石和裸露的巖石,不僅對景觀有破壞性,還造成了安全隱患。可首先打掉突出的巖石以確保安全性,廢棄的采石場中進行雨水花園的設計,通過植物的修復性設計不僅恢復當地的自然景觀,還起到了雨水收集的作用。村莊中粉煤灰堆場長期堆積,對于土壤和空氣都造成了極大的破壞。通過采摘園的形式成為特色農業發展區。
(三)場所功能定位
考慮到鄉村的特殊性,根據不同的功能定位,將整個茅嶺吳家村規劃為生態農業示范園,觀光農業旅游園,和鄉村聚落區。而在鄉村聚落中,曾經的廢舊廠房區改為藝術中心活動區,變廢為寶。廢棄的亂石堆區則是展示大冶的礦冶文化,通過還原當時煉銅時的場景,讓游客仿佛親身經歷般穿越回到千年前的青銅時代,成為礦冶文化體驗區。建筑相對比較密集的區域,則作為游客歇息餐飲的農家樂體驗區。村落東北角空間相對私密性較好,建筑密度不是很大,則作為老年人活動園,中間設有太極廣場,下棋廣場,健身器材,小型運動場等。
(四)文化精神賦予
由于石嘴山市礦山開采的區域,該地區擁有的氣質最為明顯的文化即是礦冶文化,而基地毗鄰銅錄山古銅礦遺址,因此,還帶有濃濃的青銅文化的烙印。這里的孔雀石十分的出名,而玉石文化作為一種中華文化的精髓也是該地區的本土文化的組成部分。此外,該地區屬于湖北地區,而湖北所代表的是楚文化,楚文化的精髓則是鳳鳥文化,鳳凰所代表的又是火文化,并且代表著涅槃重生,因此也是該項目所重點提煉的文化。對于一些文化的圖騰,例如青銅文化,鳳鳥文化,這些傳統元素需要化繁為簡,有的地方需要提煉元素進行抽象概括創造出理想的效果。
五、結語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越來越迅速,鄉村景觀的設計越來越受到重視。特別是這種資源型鄉村更會越來越受到景觀設計師的青睞。在規劃之前,首先要做到實地考察研究充分,應該在充分地了解基地的基本特征之后,進行詳盡的評估再因地制宜地進行景觀改造設計。
本文對石嘴山茅嶺吳家村的景觀改造分析起到引導性的作用。首先,在前期的分析階段要查找相關資料并進行完整的調研。改造設計方面提出了一些個人性的意見以供參考。當然,這還需要大量的實際案例去論證才具有實際的可靠性。望本文對于資源型鄉村的景觀設計具有參考性價值并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英]蒂莫西,博伊德.遺產旅游[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7.
[2]孫碧輝.資源型城市景觀修復策略和方法[J].科技世界,2013.
[3]趙曉英.傳統鄉村文化景觀及保護研究[D],中南林業科技大學,2008.
[4]陳志華,李玉樣.鄉土中國:楠溪江中游古村落[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9.
[5]羅瑜斌.珠三角歷史村鎮保護的現實困境[D].華南理工大學,2010.
[6]廖漢升.資源開采區的鄉村治理:困境與出路——基于江西贛南A村的調研分析[D].華中師范大學政治學研究院,2014.
[7]李偉,俞孔堅.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的新動向——文化線路[J].城市問題,2005,(04).
[8][美]丹尼爾·納德切克撰文.遺產保護:文化景觀與美國的風景園林行業[J].楊銳譯.中國園林,2009,(12).
[9]李偉.鄉村旅游開發規劃研究[J].地域研究與開發,2003,(06).
[10]趙曉英,孫成全.恢復生態學及其發展[J].地球科學進展,1998,(05).
(作者單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