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世強
摘要:閱讀教學不僅是學好語文的基礎,而且對其它學科的學習具有相當重要的作用。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不斷深入,教材的難度、廣度不斷增加,在提倡“輕負擔,高質量”的今天,在重視以人為本,體現學生的主體性的情況下,如何提高閱讀教學的效率呢?本文作者結合自身多年的教學經驗,從目前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入手進行分析,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法,具有一定的實際意義。
關鍵詞:新課標 高中語文 閱讀教學方法
人的一生都離不開閱讀,閱讀是一種復雜的心智活動,它能豐富知識、陶冶情操、發展智力、啟發思維,提高品德修養,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在高中階段,語文學習的目標不在簡單定位在識字、閱讀分析課文的基礎上,而是將其逐步拓展到文字這個藝術領域,使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和審美情趣在閱讀中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同時,閱讀不僅是學好語文的基礎,對其它學科的學習具有相當重要的作用。本文作者結合自身多年的教學經驗,從目前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入手進行分析,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法,具有一定的實際意義。
一、目前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對語文課改理解出現偏差
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一些教師對語文課改的理解出現了偏差。由于缺乏深入的實踐研究,教師在課堂中過分夸大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失去了原本的指導和引領作用,從而導致課堂秩序混亂,教學質量下降等一系列問題。
(二)仍然以教師為主體地位
目前的教學仍然過于強調教師“教”的作用,“講授型”和“講問型”課堂教學模式仍然占據著主導地位,教師的“教路”跟著文章的思路走,學生的“學路”則跟著教師的“教路”走,“學”成了“教”的附庸,學生成了教師思維的俘虜。
(三)教學方法陳舊
有一些教師不愿打破固有的教學方法。一直以來,語文閱讀教學以傳授知識、應付考試為軸心,追求現成的、確定的知識,以終極的意義解讀為目標,過分地側重于一種“技能”訓練,從閱讀教學的內容、方法到評價,形成了一個獨立的體系。 閱讀教學對學生沒有產生任何的啟發,教學效率很低,與此同時也會打消學生閱讀學習的興趣。
二、新課標下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方法探析
(一)準確設定閱讀教學目標
1.對教材的準確把握
如何把握教材?從單元導讀、課前導讀、課后練習三個路標著手;
2.對學生學習需要的科學分析上
學情分析要準確,學生究竟需要什么?學生究竟缺少什么?學生能學到什么程度?學生學習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影響等要做詳細深入分析。
3.科學的教學理念
小說、散文、詩歌等的教育理念分別是什么?需要深入學習、了解和掌握,只有在先進教學理念支持下,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二)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興趣是推動學生求知的強大內在動力,因此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要注意用生動活潑的語言以及教具等抓住學生的好奇心理,激發他們對學習知識的渴求,培養他們對閱讀的學習興趣。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對全班每個學生抱著積極、熱情、信任的態度,還必須對學生的情感誘導,給予關懷、尊重和理解。讓學生敢于大膽開口,活躍課堂氣氛,使得他們從變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并且是快樂學習。
(三)教學方式靈活多變
1.改變課堂固定模式,鼓勵師生即興發揮
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改變課堂的固定模式,不要預先設定好話題,不要讓課堂教學的都在教師預先設定好的目標中,應該鼓勵教師和學生都能夠即興發揮。在教學實踐中,鼓勵學生積極展開想象,開拓個人的思維,在學生展開討論的同時,教師也適時加入個人的直接經驗、彈性靈活的臨場體驗,注意把握好課堂的方向性。這種靈活多變的授課模式,不受教材、課本、課時的限制,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巧設問題 激發探究意識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巧設問題,激發學生的探究意識,這樣可以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有利于啟發學生積極思維,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進而推出新課程改革的實踐。在閱讀過程中,可以運用學過的知識,原有的生活體驗來質疑課文,促使學生進一步進行豐富的思考。還可以從文章的主旨中提問,從重點語句、語段的隱含意義中提問,或者是課后題中提問,從文章的細節描寫處提問,從人物、景物描寫處提問,從文章的過渡處提問等等。
(四)優化學習環境 培養學生閱讀能力
一是鼓勵學生多去學校的圖書室、閱覽室閱讀相關的閱讀材料;二是在廣播站積極宣傳學生的課外閱讀作品;三是在教室內建立圖書角。圖書角的書鼓勵學生自己精心制作,或者是從家里帶過來。對這些書籍,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認為是對自己教育最深、感觸最大、最精彩的語段,都可以摘錄下來或是剪貼在讀書筆記上,同時針對這些語錄,寫一些賞析或者感想,同學之間互相傳閱,分享各自的感受。
(五)培養學生善于總結和回顧
在閱讀學習的過程中,很多學生有獨具匠心的設計,但卻如過眼煙云,沒有積累下來,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指導學生善于積累經驗和總結教訓,最終形成一整套自己的學習思路。
(六)改變教師的角色地位
教師不再是課堂的主導者,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轉變成了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幫助者和參與者,同時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把握好與學生的親和度,學生學習的自由度,參與度,和小主人翁地位等。
(七)開展合作教學
教師與教師之間要學會合作,就所教內容互動。可以相互啟發、相互補充,信息共享等。備課時,教師可以依據課改精神,就教材內容共同探討教法、學法、教學策略;還可以共同擬定習題,實現資源共享。
三、結語
總之,閱讀教學對學好語文具有相當重要的作用,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是不斷積累的過程,本文作者結合自身多年的教學經驗,從目前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入手進行分析,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法,具有一定的實際意義。
參考文獻:
[1]瞿濤.新課標下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方法策略[J].語文學習報,2008,(47).
[2]程云龍.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現狀和應對[D].延邊大學,2010.
(作者單位:吉林省長春市九臺區實驗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