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雨秋
摘要:隨著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民族民間音樂舞蹈逐漸受到人們的重視。在桂林市瑤族中小學學校藝術教育中,學生通過瑤族音樂和舞蹈的學習,能提升對音樂的鑒賞能力,進一步激發學生們的民族自豪感。文章分析其在教學運用中所存在的問題,從教學策略來探索其相關解決路徑。
關鍵詞:藝術教育 瑤族歌舞 發展
近二十多年來, 全球刮起了一股“中國風”,擁有優美意境的中國民族音樂舞蹈和其音樂背后所體現的民族精神逐漸把國外聽眾深深地吸引,促使國人開始挖掘本土資源的獨特內涵,在學會傳統民樂的基礎上加入了現代手法,從而在表演上更突出舞臺效果,以便更適合當代觀眾來欣賞。其中,瑤族的音樂和舞蹈就是最佳典范,為中國民族民間歌舞的發展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一、瑤族歌舞的相關簡介
眾所周知,在我國少數民族中,瑤族是非常重要的一員,它有著專屬自己特點的民歌和舞蹈,就是“瑤族民歌”和“瑤族民舞”。
瑤族民歌是獨特的民族文化,由當地的名俗和方言組成,是音樂表達的一種形式,語言和曲調旋律都帶有濃厚的地方特色,是純粹的“口傳音樂文化”?,幾逡魳返念悇e,較多的是風俗歌、情歌、勞動歌等。之后,隨著瑤族不斷向廣西、云南和貴州方向遷徙,就出現了以歌代信的信歌,人們用歌聲來傳遞信息,以便加強群體之間的聯系,瑤族音樂也發展的更加多元化,被更多的人傳唱。
瑤族民舞表現的是整個民族所具有的明顯的文化特質,以舞蹈傳播民族淳樸的道德觀念和精神:往往與狩獵和祭祀等息息相關。同時,它傳統的鼓、歌、舞又常常融為一體,即鼓之、歌之、舞之,其種類主要包含長鼓舞、銅鼓舞和陶鼓舞等。
二、瑤族歌舞進課堂的現狀分析
(一)教學師資的缺乏
在我國廣西壯族自治區的東北部,這里山清水秀,而恭城瑤族自治縣便坐落在這一片環境優美的地區之中。據筆者調研考察到:恭城縣一共有高中3所,初中17所,在校學生達6000多人。但整個恭城縣地區的中學音樂教師僅僅不到50人,其中了解瑤族音樂文化的老師更是少到不超過10人。由此可知,師資的缺乏大大阻礙了瑤族地區學校教育的發展,更是阻礙了本族人民歌舞的傳承。
(二)學校課程的不重視
當下,學校開設的音樂課,原本是為了向學生傳輸音樂知識,從而達到培養學生音樂素養的目的,最終實現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但從目前我國的實踐效果并不理想,中小學的音樂教育仍然存在很多問題,例如,許多學校依舊以成績作為唯一標準來考核,評價學生,依舊將音樂課程作為文化課的副科,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不利于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
(三)學校教材現有缺陷
在調研中,筆者發現課程的教材存在著顯眼的缺陷:教材選用老套,挑選的雖然是經典名曲,但缺少了創新性。對此,筆者認為將音樂欣賞課的內容增添色彩是至關重要的,可讓學生通過教材能欣賞到豐富多彩的瑤族舞蹈服飾,以此來提高學生對音樂欣賞課的興致。
三、瑤族歌舞進課堂的路徑探索
瑤族音樂文化自身有深厚的底蘊,想要將它們都搬進音樂課堂里是非常困難的事情。本地的瑤族歌舞文化想要進入學校課堂,就需要我們對歌舞進行不斷的探索,必須要按照教育教學的實際情況、學生的接受程度來進行選擇和提煉。
(一)積極帶領瑤族歌舞進課堂
一方面,筆者從瑤族民間音樂中選取了膾炙人口的瑤族民歌。如:《油茶情歌》,這是一首曲調渾厚、高昂并且短小精悍有力的歌曲,讓人感到精神振奮。其次是《蝴蝶歌》,節奏感十足,音調時高時低,歌詞的內容非常豐富,而且還是一首女聲二重唱的歌曲。最后是《瑤族舞曲》,這首歌也稱為《瑤族長鼓舞》,此曲子是瑤族音樂的代表作品,旋律豐富的展現出瑤族人民的載歌載舞的歡慶場面,表現了瑤族人民真實的生活面貌;另一方面,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向學生傳授一些簡單的樂理知識和瑤族舞蹈的肢體動作,讓學生體會古樸優雅的“徵羽”樂風,將民族樂理常識有選擇性的教給學生,不但讓學生們在輕松的學習氛圍中感受到瑤族音樂文化的音韻,還能使學生體會到本族人民的聰明才智,進而從根本上了解瑤族的歌舞文化。
(二)逐步優化瑤族歌舞文化
1.學會逐漸優化課堂教學方法
教師除了用簡單的演唱方式讓學生了解到瑤族歌舞的內涵,還能通過多媒體PPT的演示,將收集的音樂舞蹈素材制作成多媒體聲音、圖像等組合的電子課件來進行教學。例如《走進瑤寨》這首歌曲,在教學的時候可向學生提問:這首歌曲是什么樣的曲調風格?此曲有什么樣的傳說等問題,從而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愿意主動地去思考。
2.指導學生體會瑤族歌舞特有的美
教師可以靈活運用瑤族歌舞的資源,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學會動口動手,動腦思考,并且能有感情的去演唱和表達自己對作品的理解;教師還可以用瑤族語言來演唱歌曲,配合舞蹈的情境,讓學生就能夠切身的感受到歌詞的韻律,對其產生濃厚的興趣。
3.引導學生歸納瑤族歌舞體裁特點
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通過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收集到的音樂歌曲和音樂舞蹈進行整理和歸納,從而利于加深學生對作品的理解。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一些實際的案例進行講授,例如,《瑤人家園》一曲,通過了解歌曲和舞蹈的體裁特點讓學生對此加深印象。
4.帶領學生去體驗并參與實踐活動
在采風收集到的音樂歌舞,在進行整理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節假日休息時間和學生一起參與其中。如,可以通過電子設備進行完整的記錄,后期制作成視頻資料,調動學生的感知覺,從而利于學生正確的理解歌曲;還可以讓學生們一起來對此展開討論,對作品的旋律的進行反復思索,教會學生深刻的體會作品所流露的情感。
四、結語
在中華名族歷史文化長河中,要想發展我國的民族民間歌舞,不但要培養大批的藝術人才,還要培養出懂得欣賞的鑒賞者們,想要實現這一教育目的,就必須貫徹落實素質教育政策。筆者通過調研,探索了一些將瑤族優秀音樂帶入音樂鑒賞課中的方式方法,希望在不斷前進的時代巨輪中,為保護優秀的民族文化做出應有的貢獻!
(作者單位:廣西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