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穎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證法》第十一條的規定,公證機構可辦理公證11項事項中,對虛擬財產公證符合其中第九項“保全證據”和第十一項“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自愿申請辦理的其他公證事項”的條件。同時,虛擬財產并不屬于公證法第三十一條中規定9大不予公證的情形。
虛擬財產與傳統財產相比,只是存放載體、表現形式和交付方式不同,但同時它還具有可支配性和排他性,并具有不同程度的可交換性,所以虛擬財產具備一定的財產價值。即將實施的《民法總則》,正式承認數據、網絡虛擬財產作為一種法律權利,不容侵犯。因此,筆者認為,對虛擬財產進行公證具有法理支撐。
然而,公證虛擬財產不應對其財產價值進行公證。首先,由于目前對虛擬財產法律上還沒有明確其具體價值,特別是某些虛擬財產,例如網絡游戲賬號、裝備等僅在特定、有限的圈子中流通,缺乏大眾認同,無法對其實際價值進行評估。再者,虛擬財產價值變動較大,且易受第三方操控。公證虛擬財產的實際價值對公證機關而言,存在極大法律風險,故公證虛擬財產應多為“保全證據”性質的公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