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霞
每年9月,都有很多適齡孩子背起小書包走入校門,開始六年的小學生涯。父母們在欣喜之余,常常有所擔心,怕剛離開幼兒園的孩子們不適應小學里的學習生活。
這種擔心不無道理,幼兒園的生活以游戲為主要活動方式,堪稱無憂無慮。雖然在大班階段也有課堂學習,但內容淺顯,課堂紀律沒有高要求,和小學課堂還是有很大區別的。進入小學學習,是孩子生活的一個新起點,是人生道路上一段重要的里程。
小學生活對于孩子來說是全新的,它要求孩子在心理、體力、學習習慣、交往方式等方面有一個很大的調整,要求孩子很快地適應小學的作息和各項制度,勝任比較學習任務。這一切對剛剛邁出幼兒園大門的孩子來說,是那么突然,那么嚴肅,又是那么不可抗拒。這種差異恰似一級較高的臺階,順利地跨過這道臺階,就能夠從容自信地登上后面一級又一級;而在這一級跌倒的孩子,在以后的小學學習中常常會遇到更多的困難。
家長是幫助孩子完成幼小銜接的最佳導師。
1要讓孩子做好心理準備。可以帶孩子常去小學轉轉,熟悉下環境。和孩子聊一聊學校的生活,盡量描述具體些,讓孩子知道學校里的一些規則,也要讓孩子知道在學校會有很多小朋友,會有很多的快樂。這樣,既讓孩子在心理上接受這種生活,又對其充滿了向往。
2“習慣成自然。”習慣的力量是驚人的,好習慣可以讓一個人受益終生。對于要上一年級的小孩子來說,提前進行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是很重要的。一年級孩子出現學習差異,其根本原因是就是習慣問題,也包括生活習慣。家長們要注意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良好的生活習慣,比如要求孩子的坐姿和站姿;要求孩子要早睡早起,自己穿衣吃飯洗臉刷牙系鞋帶,做到服裝整潔;還有,聽人說話要專注,眾人面前說話聲音要響亮;再有,教育孩子要對人有禮貌,見到老師同學主動問好;和小朋友游戲要有分寸,要懂得謙讓,友好相處。同時還要培養孩子熱愛讀書和珍惜時間的習慣,爭取每天傍晚都能和孩子一起讀書,指導孩子學會整理書桌和小書包。
這一切可以運用孩子喜歡的游戲方式進行,讓孩子在快樂中養成一個個好習慣。在這段時間里,家長一定要有恒心、耐心,目標要明確,一個接一個地培養。在幼兒園里,每個班級都有生活老師,在孩子的生活起居上給予關心。而進入小學后,孩子過的是一種相對獨立的學習生活,像系鞋帶、上廁所、準備學習用品等問題,都得靠孩子自已。孩子動作慢,能力差,勢必會影響他的學習。所以孩子能做和應該做的事情,就該放手讓孩子自己去練習,家長在一旁給予指導而不是包辦或者指責。或許剛開始孩子做得不太好,但家長一定要鼓勵、贊賞,使其具有較強的自信和決心。
現在多數孩子都經過幼兒園的培養,在知識上的儲備應該沒有問題,但如果您的孩子沒有上過幼兒園,那就要補上這一課。可以帶孩子學習拼音,認識一些常用字,學會認識10以內的數字等。
3還要為孩子做一些物質上的準備。有的家長往往會因為孩子的好奇心理,順著孩子的意愿買一些帶有很多附加功能的文具。孩子們有時會把這些都當成玩具,上課時忍不住就去擺弄,從而影響聽課。為孩子選擇文具要遵循簡潔、實用、安全的原則,購買的書包不要太大、太重,最好有分層設計,這樣便于孩子歸類整理。為孩子準備飲水用的小杯子,需要不易漏、不易碎等。
除了學前的準備,還有開學后相當一段時間內,也是重要的適應期和過渡期。
1孩子在剛入學的前幾個星期,會有新鮮感,加上開始時各門功課作業都比較少,感覺比較輕松。大概一個月左右,課業開始逐步加重,而孩子此時也淡漠了新鮮感,逐漸感覺到學習的辛苦,倦怠感開始漸漸滋生,甚至有的孩子會找借口不愿去上學。此時,家長一定要給孩子提供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為孩子布置一個適合學習的小天地。書桌、椅的高度要適中,在桌子上擺上課程表、小臺燈、小鬧鐘等,為孩子創設一個固定的學習場所和優美的學習環境。剛入學的孩子,有效注意時間短,專注力也差。所以當孩子看書寫字時,家長不要在一旁大聲講話或看電視玩手機,最好是坐在孩子身邊一起看書,既可以起到督促作用,又營造了一種學習的氛圍。久而久之,對孩子注意力的養成便可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2除了學習環境,生活環境也要有所改變。有條件的話,家長可以給孩子準備一個柜子和一個小書櫥,固定孩子擺放物品的位置,教會孩子將個人上學的常用物品和故事書、課本、練習本等分類擺放。要求孩子愛護和整理書桌、書包、文具,按課程表準備好第二天需要的學習用品;學會使用剪刀、轉筆刀、橡皮和其他工具,比如會削鉛筆,能制作簡單的玩具等。家長可以在柜子上貼一些孩子喜愛的卡通畫、小動物,營造出一個兒童小世界的氛圍,吸引孩子喜愛自己的小天地,認真對待,從而養成井井有條的生活習慣,這些生活習慣將潛移默化地影響他的學習生活。
還應該努力營造寬松、民主的家庭氛圍。平時要多與孩子聊天、談心,讓他講講學校的同學、老師,講講愉快不愉快的事。當孩子告訴你實話時,即使他做了錯事,也不要急著訓斥,而應該肯定他如實告知的這個做法,然后再幫他分析引導,以鼓勵為主,給孩子表述的自由。
3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和任務意識。上小學后,孩子每天要面臨不同的學科,雖然一年級孩子的書寫作業不會多,但也有其他動手動腦的作業任務。家長可以為孩子準備一個小本子,讓孩子練習記錄每天的作業,既能提醒自己按要求完成,也便于家長檢查。為了幫助孩子樹立任務意識,家長還可以每天布置一個任務給孩子,如疊衣服、掃地、倒垃圾等,要讓孩子明白:我長大了,應該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幫著做。從開始的被動接受任務過渡到主動完成任務,逐步樹立任務意識,也培養了勞動能力。還可以教孩子學會開門鎖門,這樣才能在學校較好地完成值日任務。另外,要讓孩子樹立規則和安全意識。在和孩子一起外出時,要率先樹立榜樣,并提醒孩子遵守各種規則,如過馬路走人行橫道,排隊等候公交車,上下樓梯靠右行,玩運動器械要輪流等,幫助孩子養成遵守規則的習慣。
4培養孩子獨立完成學習任務的習慣。首先要信任孩子,做到放手;其次,關注一頭一尾。孩子做作業前,先大概了解孩子的作業內容與作業量,估算出大約需要的時間,然后與孩子商定,在多長時間內完成作業。對作業的檢查不需要關注答案的準確,而是書寫整潔和完成與否。讓孩子知道:家長檢查作業,是看我有沒有認真完成。如果出錯,自己要承擔責任。這樣堅持做下去,孩子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就會大大提高。
5學校和家庭教育要形成合力。所以,家長還要經常、主動和孩子的班主任老師保持良好的溝通,幫助老師盡快了解孩子,并獲得孩子更多的在校信息。當孩子遇到問題,也可與班主任老師共同想辦法解決。
當然,不同的孩子在新的學習生活中會遇到不同的問題,但只要家長從以上幾個方面,幫助孩子做好心理和身體以及物質上的準備,相信你的孩子一定會很快適應小學生活,成為一名優秀的小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