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義區委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市委關于創新社會治理的精神,結合區域發展實際,特別是針對城市化進程中出現的流動人口管理、城鄉環境治理、集體土地糾紛、價值取向偏差等新問題,堅持黨建引領,通過分類試點推進、強化工作督導、創新落實機制,初步探索形成有效的基層農村社會治理模式,實現了黨的主張和群眾意志的有機統一、政府治理與村民自我調節的良性互動。
一是區、鎮、村三級縱向聯動。區級層面成立領導小組和督導組,統籌協調農委、民政、法制等部門,確保工作有序推進。鎮級層面采取“領導聯村、干部入戶”方式,組織相關職能部門對各村村規民約的制定工作進行政策指導,確保村規民約建設工作順利推進。村級層面通過廣泛征求村民利益訴求,使絕大多數村民共同的合理訴求在村規民約中體現出來,避免村規民約成為一紙空文。
二是黨員、村民代表與群眾橫向協作。創立“1+1+X”網格化管理體系(即由1位黨員和1位村民代表聯系X戶村民,組成工作平臺)。按照“誰包戶誰負責”的原則,黨員和村民代表對所包戶進行政策宣傳、信息傳達,及時收集村民的意見建議,提高村民對村務治理的知曉度和參與度。建立培訓、考核、激勵等配套制度,并由村“兩委”和村民對“1+1”責任人的工作進行評估,評選出“優秀共產黨員”和“優秀村民代表”,給予一定的獎勵。
三是各類村級治理主體動態協同。探索形成“三下三上”的動態機制:“一下一上”,在廣泛征求村民意見的基礎上,召開村“兩委”聯席會議,研究確定村規民約的主要框架;“二下二上”,組織召開黨員和村民代表大會進行討論,形成村規民約初稿后,提交鎮街司法、民政、土地等部門進行政策指導;“三下三上”,將調整后的初稿再次下發全體村民征求意見,修改完善后報所在鎮街黨工委審核把關,最后由全體村民會議進行表決通過,并印刷成冊發放村民,報鎮街備案?!叭氯稀蹦J酵ㄟ^民主程序,把縱向上各個層級、橫向上各類主體充分調動起來,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共用的社會治理新格局。
一是在協同中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將村規民約修訂工作與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整頓、黨風廉政建設等工作緊密結合起來,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強化了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
二是在共治中保障了城市化進程順利推進。有效化解了城市化進程中因宅基地丈量、農村人口確認、農業人口轉移、環境污染等引發的各種問題,促進了基層社會和諧穩定,保障了城市化順利推進。
三是在互助中促進了文明風尚的培育。村規民約的修訂工作,在環境建設、孝老愛親、文化傳承等方面作出明確要求,并通過完善激勵機制,將村規民約的價值導向具體化、明確化,引導教育廣大村民,促進了精神文明建設,使村風民風更加文明濃郁,提高了全村的文化內涵和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