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鳳才
20年前,我從事個體經營,自家的小日子過得紅紅火火。但那時候村里集體經濟卻十分薄弱,大多數人沒有穩定收入,家家日子都過得緊巴巴的。就在這種情況下,我臨危受命,被大家選舉為村黨支部書記。從那時開始,我開始謀劃怎么樣帶領鄉親們走一條致富之路。
水峪嘴村三面被九龍山脈所環繞,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我們干脆就“吃”這座九龍山。我們村有個采石廠,承包給了個人。但是,在1995年以前就已經處于癱瘓狀態,我就想著把采石廠重新盤活。我從鎮里的化工廠借了15000元,又和會計湊了24000元,作為啟動資金。當時的采石廠一無所有,連錘子、螺絲刀等工具都是我們從自己家里拿來的。由于村里長期負債,沒有人愿意來工作,大家都不相信采石廠能發出工資。為了贏得村民的信任,我做了個大膽的決定:工錢按天結算。村民陸陸續續地來采石廠工作了。采石廠有了盈利后,我首先交納了拖欠的8000元電費,隨后還清了拖欠村民的45000元工資。“喊破嗓子,不如甩開膀子”。村民看到了村干部的決心,得到了實惠,開始信任村干部,愿意跟著黨支部走、跟著黨支部干。
在采石場發展得如火如荼的時候,北京申辦奧運會成功了,為了響應國家號召,還北京碧水藍天,2007年我和村“兩委”決定關閉采石廠。同時,我們開始謀劃產業的轉型發展,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
水峪嘴后山有一條古道,路面坑坑洼洼,都是以前馱煤拉貨的騾馬踩出來的蹄窩,古道沿山蜿蜒曲折,每到周末就有很多人過來徒步旅行。我就想“靠山吃山”,不過就是換個吃法兒。我們深入挖掘古道文化和永定河文化,打造了一個京西古道景區,還陸續修建了古道博物館、村史博物館、軍事酒吧、老爺廟等特色景點,不斷吸引游客前來游覽參觀。現在,旅游觀光業已經成為水峪嘴村的主導產業。
“靠山吃山”讓我們村的經濟有了發展,村民收入增加了,但我們的生活環境和居住環境還很惡劣。我們以前居住在兩條小山溝里,環境很差,交通也不方便。我就想,村里也有錢了,為了以后的長遠發展,得讓溝里的村民搬出來。
從2000年開始,我同“兩委”班子成員積極籌劃新村規劃,確定了水峪嘴村“先灘后山”的發展思路。首先發展永定河沿線平地,為村民建造永久居住區,而后開發南山資源,發展旅游業。經過十幾年的努力建設,水峪嘴村村民都住上了氣派的二層小樓。在樓房的購買與分配上,我們根據村民的實際情況,制定出了相應的政策標準,比如,村民優先、領導靠后;農民戶口優先;家里有老人的優先;家庭人口多、三代以上同堂的優先等,這些舉措都受到了村民的認可和歡迎。
居住環境改善了,配套服務設施自然也得跟上。在這十幾年里,我帶領“兩委”班子成員先后為村民打了兩口深水井,建造了太陽能公共浴室,安裝了統一的地暖,大力整治村容村貌,讓昔日與世隔絕的山溝小村變成了游人眾多的山水勝地。村里還成立了山谷樂隊、威風鑼鼓隊、秧歌隊、合唱團、舞蹈隊等,每年還舉辦兩次村民聯歡活動,豐富村民的業余文化生活。
一路走到今天,我堅守“干實事、謀發展”的信念,也正是本著為村民做實事,為他們謀利益,我才得到了全村人的信賴和支持,我將繼續秉持這樣的信念,做好全村人的領頭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