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邊日出西邊雨。延綿十余年的火爆樓市,終于進入了分化時代。
一方面,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房價堅挺依舊,地王頻出;另一方面,二三線城市的樓市供過于求,地產風險漸行漸近。
人口的流動,是造成這一分化格局的主因。據統計,僅北京一地,每年涌入的新增常住人口多達60萬。供地未見明顯提升,需求卻不斷擴容,集聚效應使得房價居高不下。反觀三線城市,由于有質量的就業機會匱乏,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資源短缺,人口不斷外流,樓市的中遠期需求已然不被看好。
問題是,無論是土地還是財稅制度的根本變革,仍未開啟。身擔GDP考核重任的地方主官別無選擇,唯有在土地財政的路上越走越遠。
然而,最近兩年的土地數據表明,征地拆遷成本越來越高,地方政府經營土地的邊際收益不斷遞減,土地財政的老路走到了盡頭。在這一背景下不斷加碼的土地財政老路,難免令地方債務高企,鬼城頻現。
素以改革聞名的三中全會已經近在眼前,如何破解這一危局,事關長治久安,已不容再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