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釗林
摘要:本文通過對牛的飼養管理以及疾病防治進行探討,可以有效的提高牧民對牛的飼養管理,做好牛的疾病防治工作,以促進牛的飼養管理質量。
關鍵詞:牛;飼養管理;疾病防治
中圖分類號:S858.2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6-3637(2017)07-0091-01
1 前言
對牛進行飼養管理工作,不僅僅是對牛進行投喂,還有許多值得考慮的問題,例如,如何提高牛的抵抗力,如何保持牛生存環境的衛生,如何進行牛常見疾病的預防等等問題,都是從事畜牧業的人們需要考慮的問題。做好對牛的飼養管理,有利于提高養殖牛的利潤,增加從業人員的收入,使畜牧業更快、更好的向產業化、現代化的方向發展。
2 牛的飼養管理要點
不同時期的牛需要進行不同方式的飼養管理,因為不同時期的牛抵抗力有所不同,身體條件有所差異。對不同的牛進行不同方式的飼養管理,有利于牛在各個時期的健康、快速的生長。
2.1 斷奶牛犢的飼養管理
因為剛斷奶的牛犢在心理以及生理兩方面都發生了變化,飼養員需要對斷奶的牛犢進行精心的照料,使斷奶的牛犢能夠盡快的適應新的飼養方式,讓牛犢從母乳喂養的飼養方式轉移到飼料喂養的飼養方式。3個月后,牛犢需要增加食量,保證其能夠茁壯地生長[1]。飼養員需要多投喂青草類飼料,使牛犢能夠向母牛的體型不斷的發展。5個月后,飼養員便需要變換飼料,給牛犢投喂精飼料2kg,優質干草2.2kg,以便更好的讓牛犢生長。
2.2 12個月以內牛的飼養管理
這個時期對于牛的生長是十分關鍵的,飼養員首先需要對牛群進行分群的處理,每一個小組之間牛的體重差應該在70kg左右,避免因為體重差過于懸殊導致日常飼養時差別越來越大[2]。飼養員在進行對牛的飼養管理時,需要時常注意牛的體重、身高等各方面的變化,因為此時的變化將會與未來的生產、工作能力聯系起來。12個月內的牛在此時應該保證增重到270~300kg,飼養員需要配合科學、合理、規范的飼養,才能取得效果。
2.3 12~18個月之間牛的飼養管理
12~18個月之間牛的飼養管理,需要根據配種的方便進行分組,此時需要考慮到牛之間的多種因素(要求控制育成牛體況,重點是防止過肥)。飼養員在進行對牛的喂養時,需要保證這個時期的牛的體重應該保持在270~370kg以內,并且進行投喂的時候,需要注意應該減少精飼料的投喂,精飼料的量應該保持在3kg左右[3],同時增加粗飼料的喂養。此時的牛消化系統已經發育完全,如果精飼料投喂過多,可能會導致牛在接下來的配種或者受孕出現問題。
2.4 妊娠時期牛的飼養管理
妊娠時期母牛的飼養需要飼養員精心照料,每天記錄母牛的食量以及體重的變化情況,以便母牛在生產時能夠保持正常的體重,更好地進行生育。飼養員在母牛分娩前2個月左右,需要改變飼養的飼料,增加相應的精飼料,以提供給母牛更多的營養。體重不正常的母牛無論是配種還是分娩都會存在困難。在分娩的時候,母牛的體重應該在500kg左右,需要飼養精飼料3kg,粗飼料8kg左右[4],根據實際情況做出相應的變動。
3 牛的疾病防治
3.1 牛飼養管理的防范措施
關于牛飼養管理的防范措施首先需要從保持一個干凈衛生的居住環境,臟亂的居住環境容易產生大量的細菌,使牛生病。其次,飼養員需要對牛進行定期的身體檢查,從牛的口、蹄等身體部位進行檢查,并且打預防常見疾病的疫苗[5]。然后是飼養牛的飼料要做到干凈、無污染的狀態,保持充足的飲水。飼養牛的時候需要按照固定的時間來飼養。
3.2 牛飼養管理的治療措施
牛的常見疾病有口蹄疫、結核病、布魯氏桿菌等。飼養人員如果發現牛患上口蹄疫,需要用鹽水或者是高錳酸鉀消毒口腔,然后涂上明礬此類的藥物[6]。牛蹄需要用青霉素軟膏等常用消炎藥品,對牛蹄進行處理,并包扎。如果牛受到布魯氏桿菌的感染,沒有特別有用的藥品,只能依靠平時的疫苗進行防治,以及定期對居住環境的消毒。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牛的蓄養量進一步的增大,需要牧民們對牛的飼養管理有一定的意識,對不同時期的牛制定不同的飼養方案,確保各個時期牛生長的健康。飼養員需要做到真正的科學、合理的管理與飼養,對牛常見的疾病能夠做到及時的治療與防范,保證牛健康生長,減少牛疾病的發生率,以達到獲取更多的利潤的目的,促進畜牧業的不斷發展。
參考文獻
[1]劉海波.牛的飼養管理及疾病防治[J].獸醫導刊, 2017(4).
[2]李書勛, 于虹, 張濟福. 新形勢下牛的飼養管理方案及疾病防治策略[J]. 中國動物保健, 2017, 19(2).
[3]剛組. 淺談奶牛的飼養管理與疾病防治措施[J].畜牧獸醫科學(電子版), 2017(4).
[4]李文娟. 試析牛規模養殖疫病的成因及防治策略[J].農業與技術, 2017(10).
[5]王關吉,趙玲玉,宋振宇.淺談牛的養殖技術[J].農家科技(下旬刊), 2017(2).
[6]王宏偉. 論奶牛疾病的癥狀及防治[J].農民致富之友, 20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