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健
摘要:近年來,隨著我縣招商引資、政策性支農強農等惠農政策力度加大,二產、三產以及縣外民資等大幅進軍農業及其畜禽養殖業,使得畜禽規模養殖迅猛發展,在帶動了地方區域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日益嚴重的環境污染壓力,盡管地方政府及其所屬部門對環境整治做了大量的工作,但由此引發的群眾環境投訴和污染糾紛也時有發生,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人民群眾的生活和身體健康以及文明村鎮的建設。本文總結了我縣等畜禽養殖業總體現狀,并提出發展的對策,以期促進畜牧業的發展。
關鍵詞:生態畜牧業;畜禽健康養殖;現狀;實施
中圖分類號:S8-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6-3637(2017)07-0204-02
1 畜禽養殖業現狀
1.1環境污染
畜禽養殖會給環境帶來一定的污染,主要有動物糞便、污水和病原微生物,污水不經過處理直接排放會污染地下水和附近的河流湖泊,糞便隨意堆積會產生有毒氣體造成空氣污染,糞便里存在的致病菌會導致畜禽生病,甚至會危害人類的身體健康。
1.2畜禽疫病與食品安全
動物糞便沒有經過有效處置會產生細菌,給畜禽的健康帶來威脅,如果感染到人,會形成規模化的傳染,不利于養殖業的健康發展。為了追求養殖利潤極大化,提高畜禽的成活率和生產性能,有些養殖戶在飼料中隨心所欲加入各種藥物及添加劑,甚至非法使用違禁藥物。這些藥物一旦大量長期濫用,一方面造成畜禽體內藥物殘留提高;另一方面有害化合物、重金屬、生物激素等對畜禽機體造成傷害,諸如此類給人們的飲食生活帶來了極大困擾。因此國家和地方政府主管部門把食品安全作為解決食品問題的重中之重,在食品安全檢查和排查上加大監管工作力度。
1.3基礎設施薄弱
據有關統計,近年來,隨著部省市畜禽生態健康養殖等創建工作大力推進,部分地區畜禽標準化生產水平顯著提升,但大部分中小規模養殖場戶設施設備簡陋,投入相對滯后,畜禽糞便未經處理從畜糞池直接排出或使用。有的直接堆放到田間地頭,對溝渠路道造成污染。有的場戶雖有一定的蓄糞池或處理設施,但污染物排放量與治污設施處理能力不相配備,治污效果差,達不到治污標準。
1.4養殖戶現代經營管理理念缺乏
養殖戶為了追求經濟效益,對畜禽場選址和基礎設施建設、畜禽糞便的處理等不予考慮,再加上部分養殖農戶文化素質低,接受能力差,直接使用工業化商品全價飼料入戶率低;極少數地區粗放型養殖仍大行其道,標準化生產、管理及養殖檔案制度執行等,形同虛設,養殖場經營規模雖大,但小農經濟慣性思維仍根深蒂固。
2發展生態畜牧業與畜禽健康養殖重要性及國家“263”計劃相關要求
畜牧業在我國國民經濟中擁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畜牧業可以為人們帶來肉、蛋、奶類等食物以及提供生產的原材料。可以說我們的正常生產生活離不開畜牧業的資源供給。在畜牧業給人來帶來巨大經濟效益和福利的同時,也帶來了一系列的環境污染問題。為了落實綠色發展理念,改善畜禽養殖現狀,江蘇省委、省政府提出,從2016年底開始實施“兩減六治三提升”(簡稱“263”計劃) ,到2020年,江蘇省PM2.5年均濃度比2015年下降20%,設區市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72%以上,國考斷面水質優Ⅲ比例達70.2%,劣于V類的水體基本消除。規模化養殖場(小區)治理率達90%。
3生態養殖的實施策略
3.1加大宣傳力度,倡導生態理念
首先各級政府要繼續加大對有關分管、職能部門、種養大戶等分類培訓系統工程的實施,使他們準確掌握生態畜牧業建設要求、技術路徑及相關政策以及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在吃透政策的基礎上正確指導和實施生態畜牧業建設。二是積極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等新聞媒介向涉及整個產業鏈上的養殖場企和飼料、獸藥生產、經營、畜產品深加工等企業宣傳相關法規文件,灌輸可持續發展、循環經濟、生態保護、規范生產、守法經營的理念,強化環保意識,生產合格產品,熱情誠信服務。三是向果疏糧農大力宣傳使用畜禽有機肥的優點和化肥的缺點,減少化肥的使用,增加有機肥的利用,加大畜禽糞肥總量的消納工作。
3.2加快推進畜牧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
改變原有的單一的畜產品生產的模式,加快發展生產加工和服務等系列產業的發展,將資源消耗型的生產模式轉變為由科技的發展和管理能力的提升來帶動畜牧業的發展模式,將分散的、小規模經營改變為規模化、生態化的產業機構。還要重點培養龍頭企業,帶頭發展生態畜牧業,鼓勵企業與企業對接,形成一條龍式的模式。
3.3建立有機肥加工龍頭企業
在畜禽養殖基地要積極規劃建設有機肥加工廠,將糞污加入農作物所需的營養物質以后,經過干燥加工處理,利用包裝減少污染,還要加大企業有機肥銷售宣傳工作,形成農戶自覺利用畜禽有機肥,減少化肥長期大量使用,生產更多綠色優質產品。
3.4利用惠農支農政策,加快產業化發展步伐
首先要加大政府在招商引資、信貸擔保、稅收優惠等方面的投入力度,提高農民的積極性。其次,要健全合作社管理條例,給生態畜牧合作社能夠順利發展。最后,要加大培訓力度,提高管理人員的技術水平和知識儲備,促進生態畜牧業的可持續發展。
3.5依托項目建設,強化環境監督管理
嚴格項目建設環境管理,著力減少和控制畜禽養殖行業污染物增量。要達到前述目標,首先是提高畜禽養殖老企業設施設備投入的新、擴、改建和中小規模養殖場戶雨污分離工作,加大畜禽養殖項目準入門檻。二是積極落實十三五畜牧業發展規化以及省市縣出臺的“263”專項行動,科學劃定禁養區、限養區和宜養區,率先關停禁養區內不合格的畜禽養殖場或去除養殖功能,嚴格控制單位面積畜禽載畜總量,真正做到可持續、健康生態、科學發展。三是積極謀劃和實施一批專業化有機肥生產項目,畜禽糞污處理重點在“疏”方面做足文章,而不是在“阻”上下功夫。著力提升畜禽養殖治污工程的減排效益和環境效益。縣環保部門要多措并舉對轄區內規模化養殖企業執行環境影響適時評價和主動警示制度,對污染防治設施建設、維護管理情況、污染物達標排放情況等進行現場監督檢查,及時發現和解決存在問題,改被動為主動監管,確保畜禽養殖企業減排設施的長期穩定運行、污染物達標排放。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大力發展生態畜牧業,能夠促進綠色生態農業和循環經濟的發展,對于保護周邊環境、實現生態發展建設起著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為了促進畜牧業發展,我們必須科學地實施新常態下生態畜牧業的發展戰略,嚴格按照生態學原理和生態經濟規律,堅持從實際出發,合理地設計、組裝、調整、管理畜牧業生產的全過程,從根本上提高生態畜牧業的綜合效益。
參考文獻
[1]李長勝,孫鳳俊,王書杰,等.動物生態與生態畜牧業[J].農業現代化研究,1999,(6):376-379.
[2]侯向陽.發展草原生態畜牧業是解決草原退化困境的有效途徑[J].中國草地學報,2010,(4):1-9.
[3]王林,劉宇,祁云寬,等.畜禽養殖業對撫仙湖水質污染調查[J].湖北農業科學,2012,51(15):3287-32389.
[4]翁伯琦,雷錦桂,江枝和,等.集約化畜牧業污染現狀分析及資源化循環利用對策思考[J].農業環境科學學報,2010,29(增刊):294-299.
[5]韓步蓮,時興偉,李世臣.建設畜牧養殖示范小區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養殖與飼料,2009(12):84-85.
[6]王俊能,許振成,楊劍.我國畜牧業的規模發展模式研究――從環保的角度[J].農業經濟問題,2012,08: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