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汗
摘要:本文主要對小反芻獸疫的臨床癥狀進行了觀察總結,并據此提出了相應的疫病預防措施,以期能夠有效減少小反芻獸疫的發生,提高養殖戶的收益。
關鍵詞:小反芻獸疫;臨床癥狀;預防措施
中圖分類號:S858.2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6-3637(2017)07-0113-01
1 小反芻獸疫的臨床癥狀
大量跟蹤臨床研究表明,山羊和綿羊相比更加容易受病毒感染,其小反芻獸疫的發生率更高,而且一旦被感染之后其臨床癥狀表現更加明顯。一般來說,羊群在受到相應的病毒感染之后并不會立刻就表現出相應的疾病癥狀,而是會有一段時間的潛伏期,這個時間可以是4~5d,也可以是21d。因而在感染早期是很難發現的,而一旦發作之后病羊就會出現體溫快速升高的癥狀,溫度高達41℃,在3~5d之內都會保持這樣的高溫,這對病羊來說是很大的傷害,進而會出現煩躁不安、精神不振、食欲下降、口鼻干燥、背毛暗淡等等臨床癥狀,疾病繼續發展病羊的口鼻處會出現一些膿性粘液,進而出現口腔黏膜充血、輕微糜爛等癥狀,并且會隨著病程的延長而不斷加重,進而會影響到整個口腔組織,并會出現一定的糜爛斑。病變比較溫和的羊群在2d之內會出現好轉,這類的病羊一般都會治愈,但病變比較嚴重的羊群在后期會出現腹瀉、消瘦等癥狀,并且妊娠的母羊可能會流產,最終甚至會導致病羊死亡。
對病羊進行解剖分析可知,病羊的喉部、氣管等部位會出現出血性血斑,并且胃部、腸道也存在糜爛壞死現象??谇缓捅乔徽衬っ訝€、壞死,支氣管肺炎肺尖肺炎,有時可見壞死性或出血性腸炎,盲腸、結腸近端和直腸出現特征性條狀充血、出血,呈斑馬狀條紋。有時可見淋巴結特別是腸系膜淋巴結水腫脾臟腫大并可出現壞死病變。組織學上可見肺部組織出現多核巨細胞以及細胞內嗜酸性包涵體。而在臨床病理分析上來看,小反芻獸疫主要是由病毒感染而造成的傳染性疾病,所以對病毒進行隔絕和消毒是非常重要的,這也為小反芻獸疫的臨床預防提供了方向。
2 小反芻獸疫預防措施
從小反芻獸疫的病理分析來看,保持養殖環境當中的凈化是預防疫病的重要方案,而具體的預防措施可以從飼料、養殖場環境和養殖人員等幾個方面加強管理、加強培訓,以便有效控制小反芻獸疫的發生,降低疫病的發病率,提高養殖效果。
2.1 加強對羊群所在環境的消毒
在對羊群進行喂養過程中對于飼料應該嚴格按照相關的科學配方進行搭配飼養,嚴格按照規定時間和用量進行飼養,保證飼料提供羊所需的營養。同時還要避免將生水作為羊的飲用水,生水中包含有很多的細菌可能會影響羊的生長,同時還會增加羊群感染疫病的幾率。而在養殖場管理上應該制定嚴格的規章制度,并且要定期對羊舍進行清掃和消毒,同時要將消毒的范圍擴大到養殖場周邊和羊的喂食欄,以便有效杜絕病毒感染,同時要對養殖場周圍的車輛和人員流動進行監控,減少人員和車輛流動,以免從外部帶入傳染病感染羊群,并且養殖戶可以在養殖場當中建立消毒隔離區域,如果相關人員需要進入則必須先進行消毒,從而有效防止傳染病的發生,降低小反芻獸疫的發病率。
2.2 加強疫苗接種工作
如果存在小反芻獸疫的發生,養殖人員應該立即對其進行隔離,并盡早對其進行治療,對于病情嚴重的病羊應該盡早進行撲殺。如果在養殖場當中發生大面積的傳染病發生,則需要快速對整個羊群進行接種疫苗,以便達到有效預防的效果。在接種的時候可以選擇小反芻獸疫疫苗進行接種,對于年齡在1月大的羊只可以只進行接種治療,采用頸部皮下注射的方式對其進行接種,而對于年齡太小的則需要謹慎進行治療。
2.3 不斷提升養殖人員的專業素質
養殖人員自身應該不斷加強對疫病防治的意識,不斷進行學習,提升自己的防控疫病素質,增強對疫病控制的水平。養殖人員不斷加強學習,提升在羊病方面的專業知識、技術水平,并且多與周邊的養殖戶進行交流,對小反芻獸疫的臨床癥狀和傳播途徑等進行充分掌握,并根據自己養殖場的實際情況采取相應的防治措施,有效減少小反芻獸疫的發生。
結語
小反芻獸疫給羊養殖業帶來了較大損失,為了能夠有效減少小反芻獸疫的發生,相關部門應該加強對疫病臨床癥狀的研究,積極研發針對性的治療手段和措施,而養殖戶則應該針對性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降低小反芻獸疫的發生,有效控制疫情,從而不斷降低小反芻獸疫的發病率。
參考文獻
[1]劉彩娟.羊小反芻獸疫的癥狀與預防措施[J].當代畜禽養殖業,2016,(11):57.
[2]艾國志.探討黑山羊小反芻病的癥狀及綜合防治措施[J].生物技術世界,2015,(11):42.
[3]張桂鈞,丁勇,張登軍,鄭玉海. 小反芻獸疫的流行情況與綜合防治[J].中國畜禽種業,2015,(06):28-29.
[4]劉弈,熊德紅,唐敦平,王秀茹,喬雪艷,向貽學.小反芻獸疫的癥狀及預防措施[J].中國動物保健,2015,(05):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