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一生的繪畫之緣
少年時期從一本《芥子元畫譜》開始學起,而后跟隨著名畫家梁巖學習繪畫技藝并研究其豐富的內涵精髓,再到涉入精細嚴謹的西方素描、造型藝術學習的李海立,對畫畫有著與常人不同的見解和感受。
他說,唯有自然最真。只有堅持到大自然中熔煉,肇自然之性,融天然造化,吸取自然的精華才能創作出打動人們心靈的作品。他經常仰望天空中飛翔的鳥兒,細觀靜落的麻雀,偷食的貓,微風吹拂下的牡丹……因此,造就了其作品蘊含著樸拙之氣又不失陽剛之氣;運筆線條如行云流水,蒼勁樸拙;筆法凝練簡約,卻意趣盎然。
重“形神”,重“筆墨”
他說,在繪畫世界里,一定得耐得住寂寞。李海立常常從下午一直畫到凌晨,在創作中,他恪守白石老人作畫“妙在似與不似之間”的繪畫理念。他認為,所謂“似與不似之間”,就是形似與神似相統一的一種至高境界,也就是傳統畫論說的“形神兼備,氣韻生動”。繪畫首先要做到“形似”,即畫人畫物要畫得像,畫得準確。進而要做到“神似”,即傳達出某種意境和神韻?!吧瘛睆摹靶巍眮恚耙饩场睆摹靶巍眮?,“神韻”從“形”來,“神似”表現出來了,“形似”也就在其中了。
此外,筆墨是花鳥畫最主要的表現手段。清代花鳥畫家惲南田說“有筆有墨謂之畫”?;B畫非常講究用筆和用墨,而且用筆有筆法,用墨有墨法,甚至從畫面中一筆一墨的巧拙來認定畫家的藝術修養和功力。不理解這一點,便無法欣賞花鳥畫,也不可能畫好花鳥畫。因而,筆墨之運用,最能體現畫家的內心世界,也成了藝術家個性特征的集中體現。
就花鳥畫而言,他既能工筆,又能寫意,兼工帶寫是他的主要風格。稍作分析這種風格的作品,可見有宋元人體察物象的精心,有明清人筆墨提煉的極致,有近代水墨寫實的精微,也有西方現代繪畫強烈的形式感。他將傳統的筆墨技法加以變化,又注重師法造化,從大自然吸取創作源泉,并完善表現技法,為作品注入了一股清新的活力。為了在繪畫方面有更深刻的體悟,除畫花鳥之外,李海立還兼畫人物、山水、走獸、宗教等題材,以求繪畫藝術水平的不斷提高。
寄心于畫,諧俗而入雅
李海立的花鳥畫,正是總結了前人筆墨運用經驗,在觀察、研究自然的基礎上,進行具有鮮明個性的藝術創作,以一種簡約筆墨、巧妙構圖、意蘊情深的筆墨手法,為我們展示了一幅幅大自然中那些花鳥之秀美、草苔之淡雅、枝蔓之攀躍、山石之冷峻的圖畫,既有其感悟人生的一種心境使然,也有其對自然生命的一種謳歌和贊頌。
從李海立花鳥畫的畫面中可以看出,他對生活的積累和感悟,他愿意用繪畫的方式表達自己對生活的追求,將個人情感融化到創作之中,亦是一個不斷尋找自我價值的過程。滿目的花草,郁郁蔥蔥,幾只活潑可愛的大自然生靈——小鳥偎依在這花叢之中,怡然自樂,從不突顯自己。他借助于繪畫,托物言志,借景抒情。
有人說,李海立的花鳥畫雅俗共賞,更恰當的說法是諧俗而入雅。諧俗,一是題材的通俗性,二是順應當代的文化心理與視覺經驗。入雅,不是復興古代的雅人高致,而是以“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文化觀提升精神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