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文寶
摘要:隨著我國農業經濟不斷發展,養殖業作為農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我國社會經濟發展有著重要影響。病毒性疾病是阻礙養殖業發展的主要因素,一旦爆發會造成大批量畜禽死亡。基于此,本文重點探究中獸醫防治畜禽病毒性疾病的可能性,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渠道。
關鍵詞:中獸醫;畜禽;病毒性疾病;防治途徑
中圖分類號:S853.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6-3637(2017)06-0016-01
引言
畜禽養殖作為農業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農業經濟發展的支柱型產業。但畜禽病毒性疾病作為養殖業中的危害,造成大批畜禽死亡并降低的質量,嚴重影響社會人群的生活質量。同時,很多畜禽病毒性疾病是人畜共患病,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人們的身體健康,如禽流感、口蹄疫等。在我國中獸醫對畜禽病毒性疾病防治研究工作比較深入,能夠通過相關的技術,減少疾病發病率。
1 中獸醫將防治畜禽病毒性疾病的可能性分析
1.1 中獸醫調整畜禽體的免疫功能
中獸醫領域注重貫徹整體觀念與辯證治病原則,認為正氣乃畜禽機體臟腑、衛氣營血、經絡功能,避免防治病毒細菌入侵的防御系統,從而抵抗外部病毒侵擾,調節陰陽平衡。當代免疫系統認為,防疫系統不僅能夠起到防御、監視、自穩功能,能夠預防產生病菌,這與正氣抵抗外邪概念相似。通過自己穩定之功能,可清除畜禽體內的病源,這與正氣調節陰、陽不平衡相似。因為其正邪氣觀念和免疫系統有相似之處,這也為中獸醫治療病毒性疾病提供了基礎。
1.2 提升畜禽病毒性疾病防治效果
中獸醫原則在于即要治本又要治標,其觀點為:扶正固本、祛邪。對免疫力不足的畜禽,能夠通過扶正的方式治療,從而改善畜禽的機體免疫功能,實現抗病治療的效果。對于正不虛而邪實者,能夠通過扶正祛邪間的方式給予治療,實現機體平衡。如果是正虛邪實則可通過扶正法治療。主要方法有兩種:針炙、中草藥,在我國,運用范圍極廣,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其防治效果。
1.3 中獸醫防治畜禽病毒性疾病的優勢
畜禽免疫系統特別復雜,如果單純用病毒抑制劑、免疫注射劑,效果有限,這也是西藥免疫治療方式不夠理想的原因,甚至有的藥劑還會有副作用、毒性作用。但由中獸醫防治角度來分析,不單單可免疫促進劑、抑制劑,同時也能夠免疫調節劑,一些中藥復方還能夠實現雙向調節作用,提高畜禽的免疫力,如黃連、白花蛇舌草等。
2 中獸醫防治畜禽病毒性疾病的途徑分析
2.1 將中藥、針灸與疫苗結合
針對不同畜禽病毒性疾病特性選擇不同的穴位,以中獸醫辯證理論,明確畜禽臟腑和經絡穴位之間的關系,找出疾病特異性穴位,并通過注射疫苗提高藥效,延長藥效時間,提高抗體免疫力,從而起到比較良好的效果。同時,中藥有一定抗毒性、促進免疫力作用,開始疫苗佐劑可提升畜禽免疫活性,減少藥物所帶來的毒性作用與副作用,并且在同時給予中藥疫苗與中藥制劑,或者采用中藥注射和中藥內服,能夠有效提高畜禽病體的抗體生效時間與維持時間。與此同時,采用疫苗、中藥、針灸等方法相結合,能夠進一步提高中獸醫防治效果并減少治療所耗費的時間。
2.2 中獸醫與西方治療手段相結合
由防治的角度分析,方法包括預防感染(抗生素治療)、提升免疫力(主要是非特異性的)、抗病毒(藥物治療)等等。由于中獸醫的“祛邪”和“扶正”優勢非常顯著,能夠有效提升畜禽的非特異性免疫力。通常情況下,畜禽機體一旦遭遇病毒性疾病時,畜禽體內的非特異性機體具備一定的自愈能力。因此,在病毒性疾病防治實踐過程中,可以采用中獸醫防治和抗生素藥物相結合,如針炙、草藥、中藥等,可最大限度激發、調動起機體的抗病能力,提升防治的效果,提高畜禽機體免疫力,避免病情惡化以及降低病毒性疾病傳播幾率與畜禽死亡幾率。
結束語
綜上所述,中獸醫防治畜禽病毒性疾病具有非常完善的理論基礎,通過“祛邪”、“扶正”兩個基礎理論觀念,在病毒性疾病防治中具有明顯的優勢。在病毒性疾病防治過程中,可以采用以中獸醫防治手段為主、西式防治方法為輔,即中藥、針灸、疫苗結合方式,通過采用中西醫結合的治療手段,能夠有效彌補中西醫防治的短板,從而全面提升中獸醫防治病毒性的疾病效果,增加機體免疫力,減少畜禽生病與死亡率。只有這樣才能夠降低病毒性疾病對我國養殖業的影響,推動我國農業經濟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