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友軍
摘要:本文通過研究資料和結合實踐工作經驗的基礎上,主要對小反芻獸疫的診斷及防控措施展開探討。
關鍵詞:小反芻獸疫;有效監測;防控措施
中圖分類號:S858.2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6-3637(2017)06-0030-01
在獸醫學臨床上,小反芻獸疫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接觸性傳染疾病,其與犬瘟熱病毒、海豹瘟病毒的物理化學特性及免疫學特性極為相似,病情特征主要表現為高熱、口腔糜爛、腹瀉等,其感染對象主要為山羊、綿羊等體型相對較小的反芻動物。
1 小反芻獸疫的科學診斷
1.1 臨床癥狀
小反芻獸疫的潛伏期比較短,通常為4~5d,最多為21d左右。感染小反芻獸疫疾病的羊普遍出現口干舌燥、情緒煩躁、食欲不振和毛皮失光等病癥,同時伴隨膿裝鼻液和惡臭口氣等癥狀。潛伏期后,小反芻獸疫進入發病急性期,這時羊會出現高燒、黏膜充血并破裂的癥狀。進入發病后期,在羊的下唇部及下齒齦會出現壞死性病灶,嚴重時延伸到在舌頭、頰部以及下顎等部位,并伴隨腹瀉、血水糞便等癥狀,危及生命。
1.2 病理變化
感染小反芻獸疫的羊只淋巴結會出現水腫,口腔及鼻腔內的黏膜局部或全部壞死,隨著病情發展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糜爛。患病初期,羊只在流行學上表現為氣管炎和支氣管炎,在組織學觀察下羊只肺部組織出現肉眼可見的、含有嗜酸性包涵體的多核巨細胞,出現出散性斑塊狀實變。發病后期,大部分羊只出現脾臟梗死或重大,并且皺胃會發生糜爛,創面有出血現象,在影像學觀察下有清晰的輪廓,并且影像有一定規則;患病羊只的直腸、盲腸以及結腸處會充血或出血,并且呈現出明顯的特征性條狀。
1.3 實驗室檢查
實驗室檢查一般需要收集患病羊只的口腔和鼻腔黏膜、直腸及眼瞼下結膜等處采集病料,試驗時需要注意的是對血液采集加入抗凝劑。在檢查前期,需要采用Vero細胞培養小反芻獸疫病毒,經觀察,該病毒能夠在5d內讓Vero細胞發生病變,細胞不斷變圓,最終形成合胞體。病毒檢測使用RT-PCR以及CDNA探針進行檢測和病毒抗原檢測時可采用對流免疫電泳實驗等技術進行檢測。
2 小反芻獸疫疫情的綜合防控
2.1 切斷致病病毒的傳播途徑
根據小反芻獸疫的傳播特點,有效切斷其傳播途徑,其中最為主要的方式就是加強消毒,具體措施包括:一是消毒前對動物糞尿、污物、墊料以及飼料等進行全面清除,清除方式最好選擇堆積焚燒或者密封發酵。二是完善消毒工具,主要包括消毒用防護工具和消毒工具。三是合理選擇酒精、碘伏、或酚類消毒劑進行消毒滅菌。四是消毒中需要注意的是,金屬類工具要進行高溫火烤或消毒液沖洗等技術滅菌;場所消毒可通過噴灑消毒液的方式進行;工作人員服裝等消毒可才有消毒液浸泡清洗的方式。通過各種手段,全面切斷致病病毒傳播途徑,防止大規范疫情發生。
2.2 迅速控制疾病傳染源
小反芻獸疫的傳染源是疫病傳染與擴散的源頭,迅速控制住傳染源能夠有效防止疫病的大規模擴散,降低動物感染率,從而減少養殖戶的經濟損失。首先,在發現疫情疫病后,應當在第一時間報告給當地獸醫和有關管理部門,并做好相應的控制、切斷傳播途徑的措施,及時啟動疫情防控應急預案,迅速開展相關隔離、病情監測和消毒防控工作。其次,在疫情防控過程中,應結合疫病特點,嚴格按照應急預案的防控原則,迅速隔離感染羊群,填埋或焚燒重癥羊群,做到無公害處理,并對圈舍進行全面清理和消毒工作。最后,在疫情監管與防控中,應當明確告知養殖企業和養殖戶疫情防控的重要性,確保他們認真落實防控政策,力爭將疫情控制在未發之際。
2.3 全面實行免疫接種
目前免疫接種是防控小反芻獸疫最有效的措施,應對羊群做到全面免疫接種,在接種過程中,要做到:一是在引進新的品種或國外物種時,要做好入境檢測和檢疫調查工作,防止外來疾病造成區域性病毒傳播。二是根據羊群品種和年齡特點接種免疫疫苗。夏季多雨季節和冬季寒流季節是小反芻獸疫的高發期,在高發期來臨之前,對免疫力弱的幼齡羔羊和母羊等進行免疫接種,通常使用牛瘟疫苗對山羊、綿羊等小反芻動物頸部兩側進行皮下注射,劑量與牛相同。一般在注射后10d進行抗體檢測,需要注意的是全面進行了免疫接種后,也需要加強日常消毒和疫情檢查工作,做好日常病毒的防控。三是做好養殖人員和技術人員疫病防控工作,保證人員的安全和衛生。
綜上所述,要加強針對小反芻獸疫的病理學特征科學研究,采用科學、有效的檢驗、診斷技術,加強對疫情的檢測及排查,然后通過合理可行的綜合防控措施,來保證對疫情的控制。
參考文獻
[1]巴依爾.小反芻獸疫的診斷與防治措施[J].當代畜禽養殖業,2014(06):25-26.
[2]龍云鳳,劉曉攀,周曉黎,祝賀,艾軍,董俊,葉玲玲,陳朝銀.小反芻獸疫流行病學及防控研究進展[J].動物醫學進展, 2012(05):94-98.
[3]石巖,翁善鋼.小反芻獸疫的流行、診斷與防控[J].中國畜牧獸醫,2013(04):23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