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學勇 趙秀蕓
摘要:豬支原體肺炎是在豬群中比較常見的一種傳染病,最主要的病狀是豬的不斷咳嗽,生長不良,從而導致豬群中的死亡率很大提高。以豬支原體肺炎感染而引起的。2017年3月,淄博市博山區養豬場的豬群發病,主要癥狀為咳嗽氣喘,并且對周圍的豬產生傳染,經筆者診斷逐步判斷為豬支原體肺炎,及時治療后病情得到了較好的控制,傳染源被有效隔離。
關鍵詞:豬支原體肺炎;發病;診治;控制
中圖分類號:S858.2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6-3637(2017)06-0051-01
1 發病情況
2017 年3月,淄博市博山區養豬場的豬群發病,從外地多個養殖戶買進30~50 日齡的仔豬40 頭,在放入豬圈后5d,其中有四頭豬在不同的時間段出現了咳嗽和氣喘的現象。養殖場的工作人員給豬注射了4d青霉素后,咳嗽等病狀沒有得到緩解,病情沒有得到控制,在發病1周后,周圍豬圈的豬也出現了類似的咳嗽情況,發病的豬數量不斷增加。
2 臨床癥狀
相關檢測人員在養殖場內進行整理后發現,每個欄舍中有1頭豬,相鄰欄舍使用鋼條隔斷的。在這些欄舍中,出現病豬的欄舍有4個,數量達到了10頭。這些病豬中,有3頭的主要病癥為咳嗽,但是無咳出物質,體溫、精神面貌等都沒有明確的影響。有3頭病豬呼吸較困難,尤其是在站立的過程中顯得更加明顯。但是體溫和食欲沒有收到較大的影響。有3頭病豬精神萎靡不振,缺少食欲,呼吸比較急促、體重下降的比重較大,咳嗽過程中有分泌物在咽喉處,但是卻無法完全咳出。行走無力,利用聽診器后發現肺部有液體流動聲音。
3 剖檢變化
對兩頭發病嚴重的仔豬進行解剖處理,發現病變的部位主要是肺部、淋巴結等處。豬兩肺的葉尖,葉中,以及腹部的兩側等處發生的病變比較多,大多呈現紅色或灰紅色,部分部位呈半透明狀,正常的部分和非正常的部分之間分界的比較明顯,當肌肉組織發生病變之后,病變周圍肺組織產生發腫以及充血的現象,這些器官病變后發硬,呈現灰白色,邊緣充血,輕度外翻,潮濕的部分所占比重較大。個別發病比較嚴重的豬,肺部呈血紅色,灰色和白色或半透明狀態,胰腺周圍的活體組織數量明顯減少。
4 臨床診斷
根據病豬的實際發病位置和病變狀態,形成左右對稱的:“病變”或“胰變”的特征,當器官周圍組織發生病變之后,病變周圍肺組織會產生充血和淋巴結腫大,這些器官病變后發硬,呈現處灰白色,邊緣充血,輕度外翻,而且相較于正常部位含水量較多,病豬體溫變化大,進食少,有明顯的氣喘、咳嗽、發育生長速度較慢,時常產生呼吸困難等情況,可基本判斷為豬支原體肺炎。
5 鑒別診斷
5.1 豬流行性感冒與豬支原體肺炎的區別
豬流行感冒的發病往往是較為突然的爆發,同時體溫上升的十分迅速,在后期可以高達40~42℃,口中會有大量的分泌物產生,在對其進行治療或者追趕的過程豬群會發出較大的叫聲。而豬支原體肺炎,豬在發病的過程中體溫上升速度一般,同時發病的周期較長,傳播的速度也比較緩慢。
6 防治措施
6.1 治療措施
對于目前發病比較頻繁的豬,一般使用的藥物是替米考星注射液,按照體重來進行選擇數量,每千克0.1mg,對于銀黃注射,也是按照體重進行量的選擇,按照每千克0.15mL,注射的位置位于豬的脖子兩側皮下組織,每天注射1次,連續注射3d后達到效果,對于一些病情比較嚴重的,需要連續喂養5d后停止用藥。對于一些發病比較嚴重的豬群可以采用快速治療的方式和方法,每包1000 g 的飼料,拌料300 kg 飼喂,連續喂養5d之后針對癥狀進行下藥治療。經過對癥治療,該地區的養豬場內沒有新增的病豬出現,豬的病況等也都得到了較好的改善,在進行了1周的治療之后,病豬的情況就會得到較好的改善,復發的案例也被完全杜絕。
6.2 預防措施
6.2.1 免疫預防 定期給朱注射免疫的藥劑,提高豬體抵抗力,幫助降低豬的發病率和提高存活率。在注射的過程中,如果仔豬出現輕微不良反應,就要將此種豬淘汰。種豬和后備豬在每年的下旬,需要對其進行一次檢疫,一般而言,每頭豬的檢疫量為5 mL; 仔豬在5d的早產齡內的話,每頭免疫劑量為2.5 mL。
6.2.2藥物預防 可以采用速效咳喘消(主要成分: 麻黃、川貝母、白果花、苦杏仁、石膏、明礬等) ,每包需要和1kg的飼料進行混合,連續使用7d之后,對于此種疾病就可以有效的杜絕和預防。
6.2.3環境消毒 常采用的用廣譜、高效消毒劑可以起到較好的消毒作用和方法,豬圈內的每一個角落工作人員都要嚴格消毒,豬生產前必須徹底消毒,對環境的衛生加強管理;第二點,禁止任何人對檢疫不合格的肉類進行販賣,嚴禁養殖貓或狗和其他動物,寵物在養豬場區域會破壞微生物,提高感染源;如果發生傳染病,可以根據情況適當增加消毒強度,消毒空心需要提高頻率;一般是每周1次,生產的區域一般是10d1次,發病嚴重時可消毒的次數可以適當的有所提高,消毒藥用2%次氯酸鈉和0.3%過氧乙酸,在使用的過程中可以兩者交替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