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寶森
摘要:我們利用我站實驗室設備,在大腸桿菌的分離、鑒定、培養的方法等方面進行研究,并根據其流行病學特點制定控制方案,達到較好效果。
關鍵詞:雞大腸桿菌;分離;鑒定;控制
中圖分類號:S858.3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6-3637(2017)06-0056-01
第五師玖鑫禽業養雞場在我師91團境內,以散養雞為主,該雞場每年育雛、飼養雞可高達20萬只。在2014年4~5月,其中1個散養清遠麻雞雞場有雞出現腹瀉,且糞便呈綠色或黃綠色液狀,使用了很多治療腹瀉的藥物,但治療效果不好,于4月28日送我們實驗室診斷。
1 流行病學調查
1.1 基本情況 該病發病急,發病率和死亡率高,初期表現為精神沉郁,食欲下降,雞冠萎縮,之后出現腹瀉,排綠色或黃綠色稀便,消瘦,脫水,眼球下陷,最后衰竭死亡。該場地共養殖2600羽清遠麻雞,發病828羽,死亡317羽,發病率31.9 %,病死率38.3%。該雞場采用田園式飼養,雞舍外覆蓋著塑料布,水泥地面,設施不完善,屋有效通風設備,舍內較潮濕,保溫效果差。4~5月的新疆氣溫多變,晝夜溫差較大。
1.2 臨床癥狀 該病的潛伏期較短,發病較快的病雞不顯癥狀而突然死亡,部分病雞癥狀不明顯,一天后,同群雞陸續發病,部分病雞呆滯,離群或擠堆,羽毛雜亂,食欲衰退甚至廢絕,糞便較稀呈黃白色,肛門周圍羽毛污染。發病率死亡率較高。病雛1~2d內死亡。死亡不見明顯高峰。
1.3 病理變化 剖檢病死禽尸體,因病程、日齡不同出現多種病理變化。死禽嚴重脫水;眼結膜蒼白;肛門周圍被污染;腸道膨脹;腸壁變薄;腸內有大量氣體及黃色液狀內容物;心外膜、腸漿膜、心內膜有明顯小出血點。腸壁粘膜有大量粘液,脾腫大數倍。心包腔有多量漿液。有的病死雞可見粘膜充血,管腔內有不等量的干酪樣物。
2 實驗室分離鑒定
2.1 病料的采集和處理
2.1.1 血清的采集方法 用滅菌注射器自禽的心臟或翅靜脈采血2ml,注入滅菌的1.5ml離心管中擺成斜面,待血液凝固血清析出后,將血清吸出注入另1個滅菌試管中,備用。
2.1.2 腸道及腸內容物的采集 將腸管切開,用滅菌生理鹽水沖洗干凈,然后用燒紅的手術刀片燙烙粘膜表面,將接種針插入粘膜層,取少量病料接種于培養基上。采集腸內容物則用燒紅的手術刀片燙烙腸道漿膜層,將接種針插入腸道內,吸取少量腸內容,送檢。
2.2 分離培養 采集病料接種在瓊脂平板或肉湯中,在37 ℃的環境下下培養20 h,抹片,革蘭氏染色后鏡檢,可見大腸桿菌散對或成對出現,G-,兩端鈍圓,有菌毛、無芽孢,無莢膜。
2.3 生化試驗 挑取單個菌落接種于細菌微量反應生化管,37 ℃下培養24 h,生化反應結果:本菌能發酵葡萄糖、半乳糖、麥芽糖、甘露醇、乳糖,產酸產氣;不能發酵蔗糖、尿素,明膠、棉籽糖、枸櫞酸鹽、硫化氫。
2.4 腸毒素復歸試驗 取出2只健康成年家兔小腸,結扎為7段,分別注入稀釋菌液,然后全部放回腹腔, 24 h后,撲殺家兔,打開腹腔,可見腸段膨脹、變粗、鼓氣。
3 實驗結論
經過對該雞場的流行病學調查,臨床觀察、病理解剖、實驗室細菌培養、生化實驗及腸毒素復歸試驗診斷,確診農五師玖鑫禽業的發病雞為雞大腸桿菌病。
4 藥敏試驗
用14種抗菌藥敏片對10株分離的大腸桿菌進行藥敏試驗。所有菌株對頭孢噻呋鈉、呋喃唑酮高度敏感,對阿米卡星和慶大霉素的高敏感性的有90%和70%,對環丙沙星、氧氟沙星、丁胺卡那霉素的高敏感性的有40%~60%,其他均小于20%,有90%對氨芐青霉素和磺胺嘧啶鈉耐藥。
5 治療
該病的治療首先要改善飼養環境,減少誘導發病的因素,降低應激反應,同時配合使用敏感藥物。飲用水中加入新霉素,飼料中添加氟苯尼考、用必治。飲水中加入慶大霉素2~4萬單位/l,環丙沙星百萬分之100~200。1周后病情得到控制。
6 防控措施
6.1 搞好飼養環境的衛生消毒 大腸桿菌的存在十分廣泛,尤其是在污染嚴重的糞便,所以加強衛生管理、嚴格消毒能夠有效的預防控制大腸桿菌病。
6.2 科學的用藥 治療用藥要遵循正確診斷,對癥治療,合理用量的原則,根據抗菌素的特性及病情嚴重程度來給藥,避免細菌產生耐藥性及不良反應,同時注意藥物的配伍禁忌。
6.3 清除誘因,加強飼養管理,減少應激 改善蛋的品質、降低垂直傳播的比例。在育雛、育成期間,要保持適宜的溫度和濕度,保證空氣清新,合理控制飼養密度,減少應激,同時加強營養,選擇全價配合飼料,保證營養需求,以增強體質,提高抵抗力,使雞群體質健壯。
6.4 定期預防投藥 大腸桿菌是常在菌,受到外界應激極易發病。需要每1個月或2個月進行1次投藥預防,不僅可以降低治療成本,還能減少發病造成的經濟損失。
7 討論
大腸桿菌極易產生耐藥性,在治療時要選擇合適的藥物。并采取綜合性防治措施來預防此病,以保護養殖戶的利益。
參考文獻
[1]白文彬,于康震等主編;動物傳染病診斷學[M];中國農業出版社,2002.
[2]廖延雄主編;獸醫微生物實驗診斷手冊.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95.
[3]蔡寶祥主編;家畜傳染病學[M];中國農業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