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春艷 丁春雨 孫旭 趙明明
摘要:隨著我國的養殖業逐步進入規?;瘯r代,動物性的食品安全越來越受到重視,但是我們又面臨著疫病種類多、監測環節難把控、檢測方法實用性弱和管理環節問題多等矛盾問題,當下體制建設又難以適應新的行業發展需要,為了能更好的將動物防疫監督工作做好,建議加快產業鏈“一條龍”化,加速人才隊伍建設,充分利用互聯網的優勢加強產業鏈的監管,從整體上提高我國的動物衛生監督水平。
關鍵詞:動物;衛生;防疫;監督
中圖分類號:S851.3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6-3637(2017)06-0069-01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人們消費水平日益提高,特別是動物性食品的消費逐年增長,使得養殖業規模化程度加快,規?;?、集約化的飼養方式使得畜禽產品進入了市場化的經營階段,同時,人們對于食品的安全意識也逐漸增強,這就賦予動物衛生監督工作者更多的職責。下面我就動物防疫監督工作談一下自己的看法。
1 認清形勢
養殖規?;?,行業結構重新調整,養殖場數量減少,由“多而小”向“少而大”的方向轉變,養殖模式由傳統模式向現代模式轉變,管理模式逐漸走向產業經營化和規范化。整體來講,規模化程度高的養殖業令監管變得相對容易,但同時也要認識到,過于集中的畜禽飼養模式反而有利于疫情的暴發。在臨床生產中,疫病的暴發幾率是和飼養密度有正相關性的,在此背景下,每個動物衛生監督人員必須認清形勢,轉變思路,不斷強化自己的防疫監督職責。
2 面臨問題
目前,雖然我國市場上大多數的肉蛋奶等食品已經由養殖集團、龍頭和大型專業合作社提供,市場監管已經空前嚴格,但是隨著人們對食品安全的不斷要求,動物防疫監督工作越來越細化,主要面臨以下問題。
2.1 疫病種類多
目前畜禽養殖過程中已經明確的病原有數百種,包括細菌類、病毒類、真菌類、寄生蟲類、支原體類、衣原體類和立克次氏體類等。很多病原還包括多種血清型、亞型和變異株,不但給臨床疾病的防治帶來困難,還對檢測技術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2 監測環節難把控
雖然我國已經有以正大、雙匯、雛鷹、溫氏、牧原等為代表的一條龍產業鏈食品企業,但數量遠遠不夠。大部分養殖場的畜禽從飼養到出欄,再從屠宰到銷售,中間環節頗多,整個產業鏈由多家企業和單位參與,終端產品大部分都無品牌,產品質量依賴政府監管。由于數量太大,環節太多,檢疫工作非常繁重,造成監測環節容易出現漏洞。
2.3 檢測方法實用性弱
科學技術的發展使得很多疫病檢測方法取得長足進步,尤其是分子生物學檢測方法的出現令絕大部分疫病都能通過檢測DNA或RNA的方式得到確診,但先進的檢測方法需要實驗室、設備、資金和人才方面的配套,這對于基層監管部門難以做到,通用的檢測方法要么檢驗誤差大,要么檢測周期長,要么操作復雜,難以滿足臨床防疫監督工作需求。
3 做好監督工作
針對面臨的問題,我們需要整體提升動物防疫監督工作水平,建議從以下幾點著手。
3.1 加快產業鏈“一條龍”化
“一條龍”化的產業鏈有利于食品安全的質量保證,有利于產品的質量追蹤,更有利于動物衛生監督部門的檢測。食品安全從依賴政府監管,到依賴于企業內部管理,從源頭降低動物性食品安全風險。對于企業來講,良好的品牌和信譽是消費者最大的信賴,不斷完善自身管理,加強養殖環節、運輸環節、屠宰環節的防疫工作能夠保證產品質量,使企業越做越強?!耙粭l龍”的產業鏈需要政府主導和市場調控相結合,加速養殖規模化、集約化、現代化和市場化轉型,鼓勵不能建立自身產業鏈的企業單位通過聯合的方式轉型,減少中間環節,提高利潤空間,保證食品安全。
3.2 加速人才隊伍建設
基層政府和動物衛生監督部門可通過政策鼓勵措施,吸引高水平人才的引進,進而提升檢測水平和管理水平?;鶎佑捎跅l件有限,防疫工作監督過程中,很多檢測項目難以做到精確和量化的結果,而飼養和屠宰環節大部分都在基層進行,防疫監督工作對于食品安全尤為重要。我們需要首先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定期對員工進行培訓,使其能夠接觸到先進的管理理念和檢測技術,更好的為動物防疫監督服務。
3.3 充分利用“互聯網+”
“互聯網”使得整個社會的各行各業融為一體,特別是二維碼識別的應用,使得產品可追溯力增強,流程變得簡單。我們可以利用互聯網實施動物標識及動物產品可追溯管理。建立專用APP,通過識別系統做到防疫有記錄、信息能查詢、疫病可監測、流向易追蹤、質量能追溯、責任可追究,通過互聯網工具加快推進動物標識及動物產品可追溯體系建設,并逐步完善大數據,提高建設質量和實際應用效果,建立全國統一的動物衛生及動物產品安全監管信息平臺,實現檢疫審批、官方獸醫出證、跨省調運監管等業務信息的統一管理,全面提升動物衛生監督信息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