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益軍

中國茶文化歷史悠久,隨著飲茶習俗的不斷改進,茶器也不斷革新更迭,宜興紫砂壺因其實用美觀,又有文化內蘊,還能欣賞、摩挲把玩,體味藝術趣味、陶冶思想情操,故而備受人們的追捧,更緣此形成獨特的紫砂文化,并在中國的民俗文化發展中據有一席之地。
紫砂壺的發展繁盛,跟紫砂藝人的傳承創新密不可分,更與制作者的文化理念相輔相成。當我們回顧流傳至今的經典佳作時,不難發現它們無不集實用、藝術和人文于一體,是制作者技藝與智慧的結晶。因此,創作一把紫砂壺是十分有講究的,紫砂壺是一種獨特的表現形式,作為制壺藝人,我們首先應注重其實用性能,作為茶具,紫砂壺的實用功效是至關重要的,這就要求制作者在造型設計、泥料選擇等方面下足工夫,同時紫砂壺的藝術效果也不容忽視,再者,紫砂壺必須具備一定的人文內涵,事實上,器具只有注入了藝術生命和情感品質,才能真正升華為一個具有內在價值的精神符號,從而“在理在趣”,使賞用之人獲得內在共鳴。
設計制作的“觀魚壺”(見圖1)便是一把十分重視藝術和文化內蘊的紫砂壺作品,該壺以“觀魚”二字為主題,蘊含豐富的人文內涵與哲學意境,帶給人豐富的想象空間,使之具有一定的延伸效果,同時,該壺在造型上極具創意,它突破了傳統造型格局的限制,以一種新的形態不失突兀地呈現出來,將抽象和具象融于一體,使實用和藝術和諧統一?,F以這把壺為例,談一談它的藝術和文化內蘊。
在漫長的紫砂歷史發展進程中,紫砂藝術不斷推陳出新,可謂百花齊放。紫砂壺有“方匪一式,圓不一相”的造型,同時,不同的泥質提煉形成不同的色澤效果,風格各異的裝飾營造出獨特的藝術格局,總而言之,制壺藝人通過具體實在的造型和裝飾等表現形式,將一件器物塑造得具有文化性能,并使其富有視覺美感和精神意境。
目前,紫砂壺造型主要分為幾何形體、自然形體、筋紋形體三大類,這是歷代紫砂藝人通過細心觀察或研究各種物象的形態,吸取了中國傳統文化的藝術特點而創作形成的。幾何形體中圓器珠圓玉潤,方器輪廓周正,自然形體逼真有趣,筋紋形體脈絡有致,造型豐富的紫砂壺可謂巧奪天工、維妙維肖?!坝^魚壺”在造型主體上遵循自然形體規則,但它更講究創新創意,其“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通過抽象而富于變化的形態來詮釋“魚”這一物象,表達“觀魚”這一心態,流露出一種現代美學的視覺效果。
“觀魚壺”整體形似一條肥碩游弋的魚,壺身飽滿,橫向寬度大,縱向壓扁,短壺嘴采用暗接方式,從壺身前端直接探出,壺把一改傳統圈把,而以柄狀代替,稍部以突出的圓盤構成,既獨特又不失實用性能。壺身上裝飾明顯的線條,似抽象的魚鱗,又似蕩漾的水紋,給人以想象空間,壺鈕為飽滿的橋鈕,其流暢婉轉,好似魚兒在水中游弋時吐出的水泡,達到靜中寓動的效果,表現出魚兒在水中自由暢游的場景,頗具創意,突出了它的畫面感和趣味感。
“觀魚壺”以藝術形象為載體,烘托“觀魚”之心態意境?!肚f子.秋水》中云:“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莊子曰:‘儵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也?;葑釉唬骸臃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因此,世人觀魚,其實也是在間接地觀察自己、覺悟內心,從人與魚的關系中,體驗生活本應有的從容、逍遙,讓一切順其自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觀魚壺”中滲透著十分豐富的哲學內涵,同時也成為東方樸素哲學的重要載體之一,它將中國人對于“觀魚”這一哲學事件,運用紫砂語言的形式詮釋了出來,令人受益匪淺。同時,它也將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富貴理念灌輸到了作品中。中國人對魚充滿了一種圖騰崇拜,類似“魚”字口彩有很多,例如:如魚得水、金玉(魚)同賀、連(鰱)年大吉、年年有余(魚),魚給人們帶來了吉祥美好的祝愿,而中國人又頗為講究對諧音的運用,將諧音注入藝術創作中更達到錦上添花的效果?!坝^魚壺”用抽象的魚的形態,將這一吉祥祝福恰到好處地滲透在作品之中,賦予整把壺更高的藝術和文化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