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利仙 李國華
摘要:非人靈長類動物具有許多與人類相似的生物學特征,其在形態和機能上與人類有極高的相似度,因此非人靈長類動物成了人類醫學研究中重要的實驗動物。近年來,國內外醫藥研究對非人靈長類動物的需求量明顯增加,國內相關資質企業對外出口非人靈長類動物的數量也隨之增多,對于出口到國外的非人靈長類動物的質量標準要求極高,出口前的動物確定和檢疫工作顯得尤為重要。我結合近2年來本公司在對外出口猴的出場前上籠及整個檢疫期的檢疫程序和相關操作進行了匯總編寫。
關鍵詞:非人靈長類動物,猴類,上籠,檢疫,出口前
中圖分類號:S829.9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6-3637(2017)07-0178-02
1 備出口猴上籠前的工作
1.1 檢疫場地、飼養設施的衛生與消毒工作
通常情況下,在出口動物上籠前2周要對檢疫房所有區域進行徹底衛生清潔和消毒準備工作。對各種飼養設施一般采用如下消毒方法:
1.1.1動物飼養籠具、飲水裝置、食盒:清潔后于高壓滅菌蒸汽消毒(120℃,1h)。消毒效果參考指示帶顏色變化進行評判。
1.1.2飼養用品及各種福利玩具:用1∶200倍稀釋的84消毒液浸泡24h。
1.1.3檢疫通道:人流物流通道的每個入口、動物飼養間門口處均需放置消毒盒,用3%~5%來蘇兒水浸泡消毒,或用84消毒液1∶200倍稀釋消毒。
1.1.4動物隔離房:關閉相關空調系統密封動物房,對房舍按30ml/m3福爾馬林加15g/m3高錳酸鉀+水15ml/m3進行密閉熏蒸消毒24h以上。
1.2 各種飼養用品、醫療藥品、食物等的物資準備
充分到位的物資保證是養好動物的基礎必備條件,因此管理人員需根據上籠動物數量及生活習性等提前準備好相關物資。
1.2.1對檢疫以及飼養過程中所必要的消耗品、醫療藥品的庫存情況清點準備。
1.2.2飼料的準備:熟悉動物的食物結構,提前準備好動物上籠食物。
1.2.3各種工具的準備:檢查在動物驗收或上籠過程中需要涉及的各種器材工具等是否齊全并做提前保養維護以備隨即使用。
1.2.4對動物驗收、檢疫及飼養管理中需要的各種記錄表格按照需要量提前準備,并熟知相關表格的使用方法,保證動物的各種信息完整記錄。
1.3出口檢疫飼養人員要求
出口檢疫飼養工作需由固定的訓練有素的員工組成團隊完成,內設管理人員、獸醫、技術員、飼養員及檢測質控人員。檢疫區員工須與飼養場其他區域隔離,保證正常飼養群動物的健康安全。
2 備選猴上籠操作
2.1 體格檢查
體格檢查工作由責任獸醫或管理者完成。猴子全身檢查通常以麻醉后逐個動物依次進行(麻醉用10mg/kg氯胺酮鹽酸鹽肌肉注射)檢查采用視診和觸診結合的方式,對動物從頭到腳認真體檢,檢查口腔牙齦及舌的狀況,判斷有無潰瘍、出血等,鼻液檢查、腹部觸診有無腫塊或妊娠,四肢各關節活動是否正常,有無畸形,有無外傷膿瘡等,動物被毛是否寄生有體外寄生蟲及蟲卵等情況。
2.2 稱體重
校對好稱,準確后方能稱重。
2.3 年齡和性別判斷
根據牙齒生長情況大概判斷動物的年齡,并鑒別該動物的性別。
2.4 挑選和記錄
按照以上內容步驟對動物外觀體檢后按合同要求根據體檢、體重、年齡情況挑選動物,并有專人記錄好:動物ID號、性別、體重、年齡、體檢情況等數據,各項數據要認真記錄,特別是動物ID號要進行仔細核對,避免號碼錯誤。
2.5 上籠動物數量
為保質量及充足的備選數量,動物上籠數量與出口數量比例不低于130%。
3 出口前的檢疫工作
動物完成上籠后,結合出口時間制定合理的檢疫計劃書,計劃書里應該描述各項工作的主要負責人,并嚴格按照計劃書的內容進行工作開展,他人不得擅自篡改或越權指導和安排工作。檢疫期通常不得低于45d。
3.1 出口動物檢疫操作程序
3.1.1第一次檢疫(檢疫期第1~7d)
按合同要求進行檢疫:完成第1次TB檢測(MOT)。跟蹤24h,48h,72h的眼瞼反應觀察并記錄評判結果。采糞便進行腸道致病菌檢查。采糞便及毛發進行體內外寄生蟲檢查。對全群動物給以腸道驅蟲治療,通常采用胃管給藥的方式進行。采血進行病毒抗體檢測(B-V、STLV、SRV、SIV)(BV用EIA或ELISA檢測,STLV、SRV、SIV用IFA檢測)。根據客戶需要,有可能進行MV抗體檢測。對所有動物進行第一次藥浴。
3.1.2第二次檢疫(檢疫期第16~21d)
完成第二次TB檢測(MOT)。跟蹤24h,48h,72h的眼瞼反應觀察并記錄評判結果。采糞便進行腸道致病菌檢查。采糞便及毛發進行體內外寄生蟲檢查。對檢測結果陽性的動物采用胃管給藥的方式進行驅蟲治療。采血進行病毒抗體檢測(B-V、STLV、SRV、SIV)(BV用EIA或ELISA檢測,STLV、SRV、SIV用IFA檢測)。
3.1.3第3次檢疫(檢疫期第38~45d)
由當地動物檢疫局完成。完成第3次TB檢測(官方)。跟蹤24h,48h,72h的眼瞼反應觀察并記錄評判結果。采糞便進行腸道致病菌檢查。采糞便及毛發進行體內外寄生蟲檢查。檢測結果陽性的動物給以胃管給藥的方式進行驅蟲治療。采動物血清送蘇州VRL檢測病毒抗體。對所有動物進行第2次藥浴。
3.2對上述檢疫結果的處理
3.2.1結核菌素試驗陽性或疑似者,應馬上隔離,并對全群進行第2次結核檢疫,如仍有結核陽性應取消出場(出口)任務。
3.2.2對志賀氏菌、沙門氏菌等腸道致病菌陽性的動物,進行治療處理,藥敏實驗后釆用抗生素治療。
3.2.3寄生蟲檢測結果為陽性的猴:寄生蟲陽性的猴,對可能驅除的寄生蟲,按寄生蟲種類用不同驅蟲劑進行驅蟲。對驅蟲困難或不能驅除的寄生蟲也要作好記錄,如使用要求必須驅蟲者,有時也需根據猴的健康狀況進行驅蟲。結合用藥后的效果發現,小袋纖毛蟲對甲硝唑藥物比較敏感,按正常劑量連續服用3d后可以得到陰性結果。鞭毛蟲則較為難驅,通常使用芬苯噠唑、呋喃唑酮效果顯著,線蟲則通常使用阿苯達唑效果佳。在驅蟲過程中,盡量避免聯合用藥。
3.2.4對于體外寄生蟲陽性,對每頭猴子都要進行藥浴。方法:采用伊維菌素皮下注射和藥浴。藥浴方法是:用碘系消毒劑(800倍液),要注意防止藥液流入口腔、耳腔等,并充分注意藥液的溫度調節和藥浴后體表的干燥。
3.2.5對于病毒檢查陽性的動物,必須在接到檢疫報告的4h內進行隔離。
3.2.6每日觀察動物體況、體征,發現異常者應作詳細檢查,疾病動物須隔離治療,在出場前15天未治愈的一律不得出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