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博驍 張倩

高溫、高濕的紡織車間,不絕于耳的機器轟鳴聲,時刻飄舞的細微棉絮……這就是重慶市人大代表、紡織工人郎宇鳳工作的地方。
從一名細紗落紗工到操作總教練,再到車間主任、生產廠長、廠長、部長……30年時間,郎宇鳳從一個普通的紡織女工成長為重慶三峽紡織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質量操作部部長,用青春與執著繪就了一幅精彩的人生畫卷。
舞起白紗萬萬千
1988年夏,年僅19歲的郎宇鳳第一次穿上工裝,走進機器轟鳴的細紗車間。
“看見老師傅自如靈巧地操弄著一枚枚飛旋的紗錠,打結的手像在紗線上跳舞的精靈,一種敬佩之情油然而生。”郎宇鳳坦言。從此,紡織車間成了她的第二個家。
為了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郎宇鳳每天去得比別人早,走得比別人晚。她利用下班時間練習接頭技術,手指經常被紗線割裂口,但從不吭聲,簡單包扎一下就繼續。每次操作,她都會精心設計每一個動作,完善了打頭、拔管、引線、插管左右手同時進行的配合動作,減少左右手交替等待時間,使兩只手的配合更加協調。短短兩、三年時間,她在青工中已經算是佼佼者。
但郎宇鳳不滿足于現狀,通過不斷地琢磨創新,她在1992年推行了細紗笛管接頭取替挑接頭,提升接頭質量,此方法延續至今得到推廣運用。
2008年,郎宇鳳采用修舊利廢,原棉鋼絲回用的方法,一年為公司節約費用40多萬元。2010年,她又創新了“S”捻操作接頭法,該方法在公司內部得到運用推廣。
榮譽背后的心酸淚
“先進生產者”、“優秀共產黨員”、“勞動模范”、“十大杰出導師獎”、“集團一等功勛”、“杰出管理獎”……一路走來,郎宇鳳獲得了很多榮譽。但這些榮譽的背后究竟經歷了多少酸甜與苦處,只有她自己最清楚。
2005年4月,山東如意集團收購重慶海康紡織集團,在萬州區成立重慶三峽紡織有限公司。郎宇鳳從老廠“轉戰”新廠,挑戰接踵而至,一路前行,困難重重。
2010年,三峽紡織緊密紡二廠開始啟動第二期12.5萬錠的生產,郎宇鳳從緊密一廠調入二廠擔任廠長。
陌生的環境、臨時組建起來的管理團隊、剛剛進廠對操作不熟悉的工人……眼前的一切都是挑戰。為了及時調整自己的工作狀態、思路及操作方式,郎宇鳳吃住都在廠里。后來,她干脆把宿舍搬到了空蕩蕩的生產現場。一間不足10平米的小房間,一張簡易的行軍床,累了困了倒頭就睡,養足精神又繼續奔赴生產現場。
就這樣,在郎宇鳳“雷厲風行”工作作風帶動下,二廠僅用了10天就完成了全部工具容器的清理整頓工作和一期新工的操作培訓,20天就將295臺細紗機全部開齊,提前一個月完成了全部開機任務。
2012年,因工作需要,郎宇鳳又被調到了質量控制部。為創造高端精品,適應紡織行業新時代要求,她購買了許多專業書籍,通過不斷學習來充實自己。
她利用休息時間,重新編匯了緊密紡操作法、安全操作規程、各級各類人員崗位職責、內部質量把關措施、工藝件的管理細則等等。
她與分廠技術人員一起努力,經過連續技術攻關,研發出了“純棉精梳緊密紡50S和70S”及“純棉精梳緊密紡60S和80S”。該產品還獲得由中國棉紡行業協會頒發的2014年-2015年度“用戶滿意色織用紗產品獎”。
支援西北創奇跡
2014年7月,寧夏紡織工業園啟動新廠生產,作為技術骨干,郎宇鳳的名字被寫在了“支援寧夏”的人員名單中。作為一個南方人,去到西北,首先面臨的就是地域環境和氣候的差異。
“那邊風沙大、氣候干燥,可能是水土不服,我滿臉都起小痘痘,感冒也一直不好。”郎宇鳳說,這些還不是問題,她最焦慮的是如何能夠在嚴重缺少熟練工和管理人員的情況下,盡快將6萬紗錠開齊。
為此,郎宇鳳一方面主動聯系社會上失業的棉紡工人,一方面加強了新工的快速培訓。新廠鋪車投產期間,她幾乎每天工作14個小時以上,拉條桶、穿粗紗、生頭、推紗、開車、打包,各個角落都能看到她的身影。
經過一個月的不懈努力,寧夏如意紡二公司的6萬紗錠158臺設備全部開齊,月入庫產量達到121噸,在當時被稱為“如意奇跡”。
要把絕招傳后人
從事棉紡行業這30年間,不管在哪個崗位,郎宇鳳始終沒有脫離對生產一線的技術傳承與輔導。
為快速培養新工傳承操作技能,她利用休息時間,一遍又一遍反復試驗、推敲、演練。有時候會因為一個操作流程的問題,加班到凌晨3、4點。經過數月的研究,她成功設計錄制了紡紗12道工序操作視頻,在公司內部推廣運用。
2016年7月,公司全面轉型生產附加值高產品,郎宇鳳全身心投入氨綸包芯紗品種轉型生產設備操作法實踐、摸索與創新工作,擬定完善氨綸包芯紗7個工種操作法,從自己熟練操作到培訓新工近200多名,此操作法同時在如意棉紡集團得到推廣運用。轉型產品銷往市場得到高度認可。
2016年-2017年3月,僅僅產品轉型針對運轉一線組織、傳承技藝、經驗交流培訓達3658人/次。
郎宇鳳說,今后,她會繼續將手藝傳下去,讓更多的人愛上這一行。
“我還有一個重要使命,那就是傳遞基層的聲音。”
2012年,郎宇鳳當選重慶市人大代表。從那時起,郎宇鳳覺得自己身上又多了一份責任和使命,光榮且重大。
為了更好地傳遞來自基層的聲音,郎宇鳳一有時間就把身邊的同事、車間的工人召集在一起,了解紡織行業亟待改善的問題,傾聽工友們的心聲,了解他們關心的話題。郎宇鳳還向公司提出了多項建議,譬如設立職工健身娛樂、閱覽設施、浴池、通勤車,發放職工勞保用品等等,為員工工作、生活提供了便捷。
“作為一名人大代表,能為工友代言,能為困難群眾實實在在做點事情,是我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