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康華
摘要:籃球戰術意識是籃球運動員整體能力的體現,通過理論技術、實戰能力和判斷能力、反應速度、自我把控能力及協同能力的組織融合,以系統性的地位導向,影響比賽的結果。對此,筆者以高?;@球教學為例,探討培養學生戰術意識的措施,意在為相關工作的開展創造條件。
關鍵詞:高?;@球;教學訓練;戰術意識
籃球意識既是對運動員敏感性的衡量,還是對其判斷觀察能力、戰術思維能力的體現,而籃球運動員只有時刻注重籃球意識,方可對比賽勝利提供條件。在此過程中,籃球意識包含原始意識、技術意識和戰術意識、比賽意識,特別為戰術意識,科學且有效的籃球戰術意識的培養,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此可見,運動員戰術意識在籃球運動中的價值不容小覷。
一、高?;@球訓練中學生戰術意識培養的價值
(一)比賽運動
對于籃球運動而言,戰術意識(Tactical awareness)即為“活靈魂”,是運動員智慧和能力的體現。原因在于:籃球運動由于攻守轉換相對頻繁,以籃球激烈搶奪的方式,獲取相應的成績。但是,這也在某種程度上對遠動員籃球技術、思維能力有著嚴格要求,不僅應時刻把控場內狀態,還應通過對目前局勢的判斷,做好相應的防控措施。因此,若要保證籃球比賽的勝利,加強運動員戰術意識,刻不容緩。
(二)籃球特點
籃球運動具有變化多、對抗激烈、復雜的特點,無論是何種類型的比賽活動,均會存在意想不到的事件,繼而對比賽結果產生影響。對此,在日?;@球訓練時,應注重對運動員“鮮明個體”的體現,通過籃球意識的培養,使其逐步提高自身應變能力和思考能力。特別為戰術意識的培養,依據思維靈敏性和與預知性的層面,對自身行為予以支配,以此在比賽中贏得更多的機會和優勢。
二、高?;@球訓練中學生戰術意識培養的制約因素
(一)主觀因素
運動員以獨立個體的角色,在籃球訓練場上彰顯自身的價值,而其戰術意識的培養和主觀因素存在密切關聯。若要提高運動員籃球戰術意識,則熟練掌握籃球專項技能,如籃球技術和戰術目的、戰術方法及戰術意識等,再經實踐檢驗工作的開展,對其戰術意識予以修正總結,使之處于更為完善、完備的狀態。值得一提的是,籃球隊伍的不同決定其戰術意識的差異,由于戰術意識和運動員籃球水平密不可分,若難以扎實掌握籃球各項基本技能,則不僅無法執行健全且多元化的戰術理論及方針,還會對學生戰術意識的培養造成阻礙[1]。
(二)客觀因素
籃球戰術意識的培養,往往和日常學習、訓練、實戰存在關聯。筆者縱觀諸多著名籃球戰隊戰術意識的形成,即是對籃球訓練客觀因素的直接體現。對于高?;@球教學訓練活動的開展,教師以教學引導者和主導者的地位,其戰術意識對決定學生戰術意識的關鍵。另外,籃球作為集體運動的代表,隊伍整體性、隊員協同性等指標的考究,是戰術意識培養著重關注的焦點。而高校學生由于缺少專業籃球運動的學習,在實戰中易受到技術水平、心理素質和戰術意識等條件的制約,致使比賽結果受到影響。由此可知,高?;@球教學訓練中,培養學生戰術意識,應從多個角度予以思考[2]。
三、高?;@球教學訓練中學生戰術意識培養存在的問題
(一)缺乏對戰術意識的正確認知
高校籃球教學訓練活動,適當且有效的戰術意識培養,能夠促進學生籃球技能的提高。但是,在實際情況中,由于教師、學生對戰術意識的認知偏差,僅將其認定為隊員主觀行為動態,致使教學效果相對較差。甚至在部分高校內,籃球教師自身沒有戰術意識,更談不上對學生戰術意識的培養。
(二)理論知識掌握不充分
由于籃球課是在室外環境下完成,導致理論知識教學時間過少,教師往往以口授的方式,將知識傳遞給學生。再者,目前籃球課程主要為選修內容,學生主體并非完全對籃球感興趣,僅將其作為普通課程,獲取相應的學分,致使籃球理論教學效果相對較差。另外,教師由于匱乏對現代籃球意識的把控,導致籃球戰術意識過差,制約學生戰術意識的培養[3]。
(三)戰術應用靈活性不足
應試教育背景下,高?;@球教學過于死板、固化,導致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喪失,在遭遇相關問題時,僅依據教師傳授的方法完成相關問題應對工作,雖可起到相應的效果,但在變幻莫測的賽場上,該方法將不具備相應優勢。同時,諸多學生在籃球比賽時,往往按照訓練方式應對各類狀況,由于戰術應用靈活性的缺失,使之籃球比賽處于“落下風”的狀態。
四、高?;@球教學訓練中學生戰術意識培養的措施
(一)強化基本功教學
戰術意識雖是決定籃球比賽結果的關鍵,但若缺少基本功的支撐,則籃球戰術意識將會毫無意義。對此,筆者建議高校體育教師,應在籃球教學訓練中,側重對學生基本動作的教學,養成正確的運力方式,輔之其它技術的訓練,使其能夠在準確掌握籃球訓練、籃球比賽間基本規律的前提下,達到籃球戰術意識熏陶的效果。但是,在此過程中,教師應明確戰術意識非個體單干的行為,而是要求學生以場上情況為依據,及時做出判斷,以便精準地把控戰機。同時,教師應側重對培養籃球運動腳步的訓練,即通過多變、靈活和快速的腳步動作,達到動靜、快慢融合的效果。而學生籃球基本功的教學,是以籃球理論知識為前提,借助對優秀運動員籃球技術的講解,使學生能夠熟練掌握籃球技術、戰術特點和技術要領等知識,不僅可對其籃球技能予以鞏固,還可逐步實現其創新思維的提高[4]。
(二)強化團隊意識
籃球運動并非由單人獨立完成,而是通過5個隊員間的進攻、防守等行為的有效配合,起到相應的效果。例如:在某個同伴投籃動作完成后,應快速組織隊員實施籃球板的再次進攻活動,借助行為移動的方式對籃球予以轉移,達到防范對手的目的。對此,教師應在日常教學訓練中,對學生攻守能力予以訓練,以便更好掌握戰術規律和團隊規律,不僅可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還會提高隊員間的默契度,揚長避短。另外,為促進團隊間的信任感,教師可在訓練中借助集體籃球游戲、相關視頻的播放,以潛移默化的角度培養學生集體意識和集體觀念[5]。
(三)體現教師主導地位
針對高校籃球教學訓練活動,學生戰術意識的培養,往往離不開其判斷力、觀察力的參與。即在籃球比賽中,較高的洞察力能夠靈活應對場上各類突發狀況,使其更具挑戰性、多變性價值。對此,教師應在籃球訓練期間,以主導地位的特點,培養學生洞察力,避免防守漏人、被對方搶球等現象的出現。再者,余光觀察力的培養,使學生能夠將視線集中在對方的行為層面,及時作出正確判斷。例如:在傳球教學時,教師應鼓勵學生對自己、同伴和對手的位置予以觀察,再通過傳球方向、落點及力量等參數的明確,為有效防止對方對自己的意圖起到防范作用,應對臨場意圖予以隱藏,如靈活的活動路線、方向等。
(四)分練、合練間的融合
高校體育教師應注重對先練、后練方法間的協調運用,切實攻防合一的重要性,即不僅要對學生進攻戰術意識進行培養,還應逐步提高其防守戰術意識,以便給對手產生“壓迫感”。例如:在跑動訓練時,可借助穿插和輪流換位等訓練方式,依據隊員間的協調配合,對其進攻行為予以阻擾。除此之外,教師還可按照學生籃球技能、身體素質等條件,利用分練、合練間的融合,開展針對性訓練活動,用以從根源的角度提高其戰術意識[6]。
(五)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籃球比賽作為競技項目,比賽成績往往會受到隊員情緒的影響。如場地變化、氣候變化和裁判水平等外部因素,隊員憤懣和緊張感等內部因素,均是制約其整體能力的關鍵。因此,教師應在培養學生戰術意識的同時,加強其自我調控能力的培養,借助心理素質教育的方式,消除外界因素對自身情緒的影響。
五、結束語
總而言之,戰術意識在籃球運動中起到關鍵作用,是影響比賽結果的核心因素。對此,無論是教師,還是教練員,均應以主觀的角度,融合有效且科學的訓練方式,逐步提高運動員(學生)的戰術意識,以便能夠更好應對比賽場上的各種困難。特別是高?;@球教師,應以學生特點為依據,將戰術意識和實踐運動相融合,以逐步加強學生籃球技能的基礎上,側重其戰術意識的培養
與提高。
參考文獻:
[1]李寧.高?;@球教學訓練中學生戰術意識的培養[J].當代體育科技,2015,5 (12):45-46.
[2]趙錫華.高?;@球運動體能訓練和戰術意識培養研究[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2):186-188.
[3]田磊,張彪.高校籃球教學中戰術意識的培養方法初探[J].江蘇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16(12):85-87.
[4]張杰,李曉明.高?;@球教學中運動戰術意識的培養研究[J].求知導刊,2016(15):38-39.
[5]何航飛.淺談高?;@球教學訓練中戰術意識的培養[J].教育科學:引文版,2016(11):00003-00003.
[6]王明杰.高?;@球教學中運動戰術意識的培養策略分析[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電子版,2015(12):241-242.
(作者單位:河北省沙河市文廣新體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