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毅斌
摘要:小學體育教學中師生互動貫穿于體育課堂的各個環節,對拉近師生距離,調節教學氣氛,強化課堂教學效果有獨特的作用。體育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有效運用各種互動策略,調整教學秩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小學體育;互動教學
體育教學過程是一種特殊的人際互動過程,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的互動關系構成了課堂教學的主要過程,同時是影響教學效率的一項重要因素。體育教學是師生間心理互動的過程,師生間的互動方式對于體育教學目標的實現、任務的完成,調動學生體育學習的積極性都有直接的影響。
一、小學體育課堂互動教學的基本類型
在體育課堂教學中,從互動主體的構造來看,主要是師生間的互動和學生間的互動兩類。據此可將體育課堂教學互動組成以下三種基本類型:
(一)教師個體與學生群體的互動
體育課堂的大部分時間和大部分內容都表現為這種互動。它主要發生在組織教學、講解、示范、提問、評價、討論和動作練習之中,是體育課堂教學實現認知功能和情感功能的基本合格證。
(二)教師個體與學生個體的互動
教師個體與學生個體之間的互動主要存在于體育課堂中的提問與應答、要求與練習、計價與反饋,以及個別輔導、眼神交流、直接接觸等過程中。在這類互動中,教師會表露出對學生的期望、印象或成見,學生則體驗著歸屬、自尊、自我形象等。這種互動對體育課堂效果和學生自我概念的形成都有重要的影響。
(三)學生個體與學生個體的互動
在體育課堂教學中,學生個體之間也會相互作用。學生個體間的互動大多常見與體育課堂傳授、課堂練習各課堂討論過程中。最常見是練習中同伴之間的交往等。學生的個體交往,可以深化學生的認知、拓寬思路,還可以發展學生言語理解能力,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因此,對這種互動在體育教學交往中的作用不能等閑視之。
二、引導小學體育課堂互動教學的策略
(一)體育游戲化教學,促進師生之間的互動
小學生年齡較小,活潑好動,具有較強的好奇心,比較喜歡和老師一起活動。所以,在小學體育課堂中,教師必須改變傳統單調、枯燥、乏味的教學模式,善于教學情境的創設,營造良好的師生互動氛圍,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促使其主動參與教師的體育教學活動。例如:教師可引導并與學生一起制作紙飛機,同時以比賽的形式進行練習。而在這個師生共同進行的比賽之中,潛移默化地將較輕物體的投擲要領教授給學生,引導其掌握動作要領。而學生在紙飛機比賽的吸引下,會更容易產生興趣,更主動地參加教師的教學活動。
(二)教學內容的多樣化
根據兒童好動、好玩的心理特點,每堂體育課的教學內容要多樣化,一般不少于三個項目,各項目的時間安排不宜過長,組織教學要緊湊。即使同一內容的教學也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切人。例如,在30米跑的教學中,我們可以變換跑的形式,如往返跑、各種姿勢的起跑、搶物跑、折線跑、過障礙跑等,豐富教學內容的內涵和外延。小學低年級的教學內容一般都比較簡單,沒有較難的技術,我們可以通過游戲的形式進行教學,把教學內容進行游戲化的改造,讓學生在體驗樂趣的同時掌握一定的技能。如在進行隊列隊形練習時進行游戲化改造,學大雁排排隊、推火車等形式,提高了學生的練習積極性。教學中許多教學內容和我們的生活緊密相連,可以將教學內容生活化,讓我們的教學內容和主題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如一次郊游,走在平路上——慢跑;爬山——原地高抬腿跑;過獨木橋——兩手側平舉,足尖跳;盤山道走——曲線行進等等。我們也可以引用學生日常玩耍中對教學內容有幫助的活動,如,打沙包,跳皮筋等。
(三)有效創設師生互動的教學情境
傳統的教學模式妨礙了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天性的釋放,而新課程標準則突出了學生個性的拓展。因此,小學體育教師應善于教學情境的創設,靈活運用豐富多彩的教學手段,如布置新穎、優美的體育活動場地等,以充分調動學生大腦皮質的興奮度,刺激其感官,進而激發其主動參與體育鍛煉的欲望,實現與教師之間的良好互動。
例如:在快速跑教學中,教師可以依據學生的特點和愛好,播放一段恰到好處的音樂,在烘托課堂氣氛的同時促使學生學得放松,進而愉快地接受體育活動要領;也可制作一些五顏六色的彩帶,讓學生利用彩帶來進行體育練習,從而達到激發學生的練習興趣的目的,有效實現師生互動教學模式。
(四)構建互動教學課堂的評價機制
教學評價機制適用于任何一門教學學科中,在其教學效果上都有一定的推動作用。構建小學體育課堂互動教學的評價機制,有針對性的對學生加以鼓勵引導,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和上進心,促使學生有一個積極的學習態度。在體育課程的教學環節中,體育活動表現互動模式,根據小學生的運動特點,團體體育活動項目居多。老師可以建立評獎制度,在體育比賽中分出勝負,對勝出的團隊給予獎勵,給學生們競爭的動力是完美完成任務的前提。老師對學生的情感評價效果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所以在課堂活動開展過程中老師要充分了解每個學生的學習狀態,積極進行情感評價。構建互動課堂評價機制,可以幫助學生進行客觀的自我評價認識,端正學習態度。
總之,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更應該不斷研究與創新,只有抓住小學低年級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制定有效的教學策略,滿足學生需求,讓他們真正喜歡上體育課,就抓住了新課程的本質,達到體育課程教學的最終目標。
參考文獻:
[1]馬玉芳.體育課堂教學互動特點分析[J].體育與科學,2001,22(6).
[2]季克異.樹立健康第一思想,深化體育課程改革[J].中國學校體育,1999(5).
(作者單位:江蘇省蘇州工業園區東沙湖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