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生茂
摘 要:廣播新聞現場連線報道最早應用于二戰時期,過去只是偶爾穿插在廣播新聞中,近幾年因為其制作程序簡便、形式生動,成為當下廣播新聞的重要表現樣式。如何讓連線報道更生動、好聽,本文從連線報道的優點、不足及其提升途徑進行闡述。
關鍵詞:連線報道;現場感;記者素質
信息通訊技術的發展深刻地改變了人們對信息的期待,新聞資訊的時效性已有傳統媒體的“第二天見”變成了“時時見”,廣播新聞的連線報道就是為了滿足人們對新聞及時性需求而產生的,其在廣播新聞中占的比重也越來越大。
連線報道時效性強,現場感強,讓聽眾產生如臨其境之感,滿足聽眾對新聞的多種體驗。但是在發展中連線報道也存在很多不足,如何提高連線報道的質量,讓廣播新聞更好聽、更及時有效,是每個廣播從業者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一、廣播新聞現場連線報道的特點與優勢
“連線報道”也可以稱為“電話連線采訪報道”,是一種以電話為媒介傳播聲音的報道形式,由記者在新聞現場以口述或是互動對話的形式,把新聞信息通過電話直接傳輸到直播間播報出去。廣播消息稿和錄音報道并用,信息傳遞快捷及時、現場感強,是連線報道的優勢,也因此加強了新聞的感染力。
(一)連線報道的時效性
連線報道彌補了傳統廣播新聞在時效性上的不足,通過連線報道,能夠讓分布在不同地點的聽眾第一時間了解正在發生的新聞事件。尤其是在發生突發災難性事件時,廣播往往具有很強的優勢,比如2008年汶川地震發生以后,廣播成為災區與外界聯系的唯一工具,連線報道充分發揮了其迅速、便捷的優勢。連線報道是現場真實聲音的反應,比記者傳達信息更具真實性。
(二)連線報道的現場感
單純的廣播信息只有聲音沒有畫面,聽眾容易“走神”。連線報道有現場聲音環境參與,豐富了廣播的聲音元素,使新聞更具有質感,加上現場解說,給聽眾很強的現場感。
(三)連線報道的服務性
廣播新聞如果只是單一地推送新聞,必然會流失聽眾。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人們對服務性信息有了更多要求,這時連線報道就增加了服務性。例如,隨著機動車數量的增多,車載廣播的使用數量隨之增多。這部分車載人群成為廣播聽眾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希望通過車載廣播實時獲取路況信息。于是,大量的汽車廣播電臺隨之出現,電臺通過現場了解、與交通部門合作,實時向車輛駕駛員提供準確的路況信息。
二、廣播新聞現場連線報道存在的不足
(一)報道細節和深度方面做得還不夠
新聞細節和深度上的欠缺是目前連線報道的弱項,其結果就是聽眾感到熱鬧但是得不到足夠的信息量,抓不住聽眾的興趣點。
(二)選材仍然存在不合理的現象
很顯然,有著較好新聞效果的連線報道并不適合所有的新聞題材,要根據所報道的新聞題材去決定是否用現場連線的形式。在實際運用過程中,許多節目沒有進行嚴謹的可行性研究就盲目使用現場連線,反而事倍功半。
(三)記者現場把控能力不足
作為一種直播報道,在遇到突發情況時,要求記者有很強的應變能力,而現實是現場記者有的能力有限,表現不夠專業,直接影響了報道的質量。
三、做好廣播新聞連線報道的途徑
(一)前期準備工作盡量完備
所謂未雨綢繆,充足的前期準備工作有利于提高廣播新聞連線報道的質量。首先要明確選題是否適合連線,在哪一部分進行連線。一般連線報道特別針對突發性災難、重大會議、活動等新聞事件。對新聞事件的背景、人物進行全面的分析。其次根據新聞內容調配合適的報道器材和現場記者,保證對現場報道的良好掌控。最重要的一點是,做好采訪提綱,盡量多的提出合理問題,預測可能出現的突發情況,備好采訪內容,以免臨場發生慌亂。
(二)深挖細節
連線報道的優勢在于新聞傳播的現場感和及時性,但是在選擇現場時要根據新聞事件的特點和聽眾的興趣點,進行細節報道,在深度上努力,使報道能深化接觸到本質問題。例如直播連線報道暴雨,說雨很大,達到了暴雨程度,顯得很空泛。應該再加上對細節的描述,比如路上的車身被淹沒、居民家里發生雨水倒灌、打傘的人渾身濕透等情景描述,讓聽眾感同身受。
(三)對環境聲進行合理的篩選
在進行現場連線報道時,環境聲至關重要,合理選擇環境聲可以為報道增色不少,但也不是現場聲音越多越好,如果現場聲音很雜亂,記者播報時需要“吶喊”,顯然很不合適。記者在事件現場不僅要采集聲音、觀察環境,在相對混亂的狀況下找到當事人或是知情者,在各種不利采訪因素的干擾下獲得有用的信息。在獲得一手新聞素材后,還要立即整理這些素材,形成腹稿,并很快就要用比較流暢的語言生動地講述,作直播報道。
(四)提高記者的能力素質
和平面媒體的文字記者相比,廣播記者在采訪時要面對的工作量更多,除了通過網絡、電話等形式快速發回信息稿,要對現場的聲音進行錄制,還要在第一時間發回連線報道。這些都對記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廣播記者不僅要具備最基本的新聞采訪基本功、新聞敏感性、政策理論水平、迅速的文字組織能力,而且面對現場連線的突發情況時,要求記者要有較強的臨場應變能力。尤其是全媒體時代,更對記者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結語
連線報道與錄音報道相比,確實存在很大的不同。作為廣播人,要充分認識連線報道的特點和要求,站在聽眾的角度,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保證廣播現場連線的傳播效果,讓廣播新聞更快、更生動、更好聽。
參考文獻
[1]孟偉.《廣播聽覺傳播本質解讀》,《現代傳播》 ,2004.03.
[2]李彬.《全球新聞傳播史》,清華大學出版社,2015:345.
(作者單位:寧夏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