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姍蓉
摘 要:隨著科技和社會的發展,使得新的思想、新的理念不斷的介入到藝術作品中,改變并豐富了繪畫的表現形式,打破了各畫種之間的界限。綜合材料在當代藝術作品中的廣泛運用,使藝術家在運用材料的同時意識到材料本身在當代藝術作品中的價值。材料語言自身的靈活性使得材料由載體地位上升到主體地位,更加直接的表達藝術家的內心情感活動和社會思考,我們對材料的追求和運用形成了新的感受和新的運用,突破了傳統繪畫工具與材料及表現手法的局限性,擴大了對藝術創作的形式語言研究。
自藝術誕生時,藝術的材料媒介便是豐富多彩的,因為不管處于何種環境,在何種發展過程中,藝術創作與表現是人類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論有任何限制,人類總能憑著自己的智慧找到恰當的藝術創作材料,通過藝術語言表達自己的情感,祈愿和理想,當代中國的藝術也面臨著嚴峻的考驗,面對西方藝術的強大沖擊,致使藝術發展格局必然更新,比如說材料的發展,人民對審美質量的提高和各族人民的交往,都會給我們的藝術創作帶來很多的啟示,而綜合材料的運用則能為我們的藝術創作提供更好的平臺,更寬廣的天地從而更有利于我們藝術創作者內心情感世界的表達。
關鍵詞:綜合材料;藝術創作;形式語言
一、綜合材料在藝術創作中的運用淵源
綜合材料在藝術創作中的運用始于20世紀初,隨著20世紀藝術發展進程,它漸漸成為現代藝術創作中的一個重要的具有鮮明特色的表現手法,可是要追溯它的淵源我們得從原始社會談起,原始社會人類的藝術創作及其材料就有共通之處,比如說原始陶器,洞窟壁畫和大地藝術等,都是世界各地區原始藝術共通的形態,從原始人類開始用色土在洞窟的石壁上勾勒野牛的形狀起,到近現代藝術家開始購買工業材料進行繪畫,材料作為藝術創作語言的載體,隨著藝術創作表現形式的變革,而發生一次又一次變化,傳統的繼承和發展離不開其在歷史長河中的自我沉淀,也離不開各個時期藝術家在創作實踐中的改革和創新,藝術創作材料和工具的每一次創新都是伴隨著藝術思想的變革和技法的更新而發生的。
早在文藝復興時期,達芬奇就嘗試用素描材料和色粉筆結合,使繪畫技法通過綜合材料的運用獲得豐富的表現效果,在20世紀初,立體派畫家波拉克和畢加索將綜合材料引入藝術創作的初衷是為了表達對傳統繪畫“虛假的空間”的背叛,當他們在立體派繪畫中越走越遠,感覺沒有辦法時索性將字母,數字,現成的物品都直接拼貼到畫布上,而形成所謂的“綜合材料繪畫”這可以看作是繪畫中綜合材料運用的開端,在他們之后一些現實主義畫家也紛紛開始不同程度的運用綜合材料,進行藝術創作而在他們作品中運用多樣的材料和多變的技法,表現出充滿幻覺的藝術境界,這也充分顯示了他們對材料有著獨到的見解和體驗。
而在中國,在長期的發展中形成了風格,樣式,材料等各方面的獨特性,中國古代繪畫樣式材料的豐富性,也是為世界藝術的發展做出過卓越貢獻的,在遠古及其此后,我國歷代都有各種材料媒介的杰出藝術創造,在我國傳統繪畫中的筆,墨,紙,硯等繪畫材料是有嚴格規定而不是一成不變的。
而隨著歷史的發展,東西方文化交流的深入,很多化解覺得這種嚴格規定的傳統材料制約了他們的創作,在藝術創作中被束縛了手腳,于是就有了畫家出于融合東西方文化藝術的目的而進行反對中國傳統繪畫材料進行改革的實驗。比如林風眠先生將水粉顏料摻入墨中,使中國畫面目一新呈現出一種色彩鮮艷豐富厚重的畫面效果,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國家在藝術界中的國際交流日趨活躍,科技文化的不斷發展,信息的迅捷傳播以及在現代藝術精神的感召下,更是有越來越多的藝術家開始嘗試使用多種綜合材料進行藝術創作。
二、以綜合材料為基礎展開的自我藝術創作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當我們想做某件事時工具是很重要的,隨著社會的迅速發展,能被我們利用的材料也越來越多,但如何運用綜合材料進行藝術創作,讓材料更好地服務于我們?我認為我們考驗從以下做起,我們首先要做的是依據材料不同的特性來對其進行分類和總結,然后,依據自己創作表現的需要,對材料進行加工利用,如我們生活中最常見的紙,安全性好,能很好地被我們加工利用,效果又好,生活中常見的泥,各種彩泥和單色粘土等,除了這些還有布,竹,木,草,葉,各種果實,線,塑料泡沫等材料,現實生活中各種有形廢棄物比如(玻璃,陶瓷,塑料,金屬等材料),各種現代包裝盒等等,總而言之,只要是適合我們藝術創作的材料,有適合于我們內心情感表達需要的材料,我們都可以對其進行加工利用,最后更容易融入到我們的畫面當中。
三、綜合材料在藝術創作中的意義
我們都知道,材料是藝術創作根本所在,而把材料綜合運用手法歸結為技術問題是非常淺薄的因此綜合材料在我們藝術創作中的運用不僅僅要包含表達方式的超越,藝術觀念的突破和視覺習慣的變革,材料的開發和綜合材料在藝術創作中具有無限的發展空間,越來越多的人們意識到綜合材料在藝術創作中的可塑性和隨機性因素,帶給藝術語言無窮的魅力,以及他在表達審美主體復雜而微妙的感覺方面所具有的豐富潛能,富有創造力的我們不滿足已擁有的或掌握的材料,我們尋求發現未知的新表現空間,和樂于在材料的運用上進行反復的選擇,實驗和提煉。藝術就是不斷的革新和超越自我的過程,但我們不能為了材料而材料,應該是為了藝術而材料,材料只是我們使用的工具而已,最后,我們的選擇運用材料的時候得表現出材料背后的文化內涵。
參考文獻
[1]胡偉.繪畫材料的表現藝術{M}.黑龍江美術出版社,2001-4-1
[2](英)普陀拉布拉斯著,王瑞廷譯.當代藝術{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0-11-1
(作者單位:西安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