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麗
摘 要:本文主要就當前國有企業工會工作面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然后提出了相應的解決對策,希望通過本次研究對更好地提高國有企業工會工作質量有所幫助。
關鍵詞:國有企業;工會工作;組織體系;業務素質
近兩年來,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更為規范,尤其是許多技術含量高、耗能少的新行業發展迅速,而如煤炭等傳統能源行業的發展后力則明顯不足,因此國家對煤炭行業,尤其是煤炭行業中的國有企業進行了大幅度的改革,改革的內容包括國有煤炭企業的產業結構、人力資源管理模式、組織架構等。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國國有煤炭企業的人力資源配置方式、經濟結構、利益分配方式、管理模式等有明顯進步。為了迎合改革的需要,國有企業工會工作也需要做出相應調整,根據企業生產經營的變化,調整工作重點、工作內容、工作方法,重點要解決好隨著國有企業改革而在企業內部出現的新問題,為員工權益的完整性提供更堅實的保障。
一、工會組織之于國有企業發展的關鍵意義
工會組織是國有企業中一個非常重要的部門,其代表的是企業廣大員工的根本利益,工會組織對于國有企業發展有關鍵意義,具體歸納為以下兩方面:第一,工會組織承擔著對員工的教育職能。工會組織接受國有企業黨委的領導,并按照黨委的工作安排開展各種黨政教育活動,使員工有途徑了解到黨的各項方針政策。工會組織是最適合開展教育活動的部門,因為工會組織的參與者是國有企業的廣大員工,而工會組織所保障的也是廣大員工的權益,企業員工會自發集聚到工會組織中,并樂于參加工會組織所開展的各項教育學習活動。工會組織最根本的職能是保護員工合法權益,同時其職能中還包括教育和引導員工;第二,工會組織承擔著國有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的參謀職能。當前人才已經成為企業發展的決定性因素,如果國有企業能夠實現對人才的科學管理,那么就有可能發揮人才的更大作用,創造更多的價值。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國有企業應當繼續堅持實施職工代表大會制度,為員工意愿提供合適的訴求渠道,并以工會組織為載體,調整人力資源管理方式,一方面量才使用,將不同類型和特點的人才配置到相應的崗位上,另一方面則是通過工會組織的積極配合進一步提高人才能力。
二、國有企業工會工作中的不足
(1)國有企業員工越來越復雜。國有企業曾經有一段很長的時間是實施計劃經濟管理,在那一時期,國有企業職工類型較為單一,職工群體分化也不嚴重,發生利益沖突問題的概率較低,工會組織的工作也比較簡單。而隨著計劃經濟的結束和市場經濟的開始,國有企業員工類型趨于多樣,群體分化明顯,不同員工群體的經濟水平、福利待遇、社會地位等差距加大,因此利益沖突也頻繁發生。不同員工群體,其所獲得的薪酬和福利不一樣,其對于自我權益的認知也不一樣,對于工會組織的要求當然也有許多不同,因此國有企業工會組織工作所面臨的局面更復雜。
(2)國有企業員工勞動關系日益復雜,使得工會組織工作面對許多新挑戰。近年來我國一直致力于推進國有企業的改革重組,成效是非常明顯的,許多大型國有企業成功轉型,找到了新的發展契機,而同時發生變化的,就是國有企業內部的勞動關系。第一,國有企業管理模式發生變化,許多員工下崗,待就業群體增加,如何實現二次就業,成為擺在下崗員工面前的一個非常具有現實意義的問題;第二,國有企業勞動爭議問題發生頻率增加,原本是偶爾發生,而隨著企業的轉型和發展已經是頻繁發生,特別是經常發生群體性的勞動爭議問題,涉及到的人員不斷增多,問題性質更為嚴重。而承擔著勞動關系調解職能的工會組織,往往不知道從何處入手調解這些矛盾。
(3)工會組織舊有的工作模式,已經滯后于當前國有企業要求。第一,工會組織的工作思想,并沒有從計劃經濟過渡到市場經濟,所采用的工作方法也多是從之前沿用過來的,嚴重缺乏創新,往往只會聽從于上級部門的安排,而不知道如何創造性的開展工作;第二,工作思路、方法不符合員工需求,通常是被動完成各項任務,而不是主動分析員工需求并積極想辦法解決問題。所采取的工作措施仍然是開展一些沒有新意的活動,或是做幾次宣傳,員工參與的積極性不高。
三、如何提高國有企業工會工作質量
(1)要建立健全工會組織領導體系。國有企業工會領導組織體系是工會組織各項工作能夠順利開展的前提基礎。在體系建設過程中,首先,應該嚴格按照工會組織的相關法律規定,建立完善的工會組織委員會,從而能夠形成一個自上而下工會組織體系,實現工會組織體系的完善發展;其次,在健全工會組織的同時,還要結合國有企業的實際情況,積極發揮工會組織干部的職責,加強和企業各級黨組織的聯系,選擇一些具備高素質、熱心工會事業、富有開創力的人才不斷充實到國有企業工會組織隊伍中,更好的保證人才隊伍質量;最后,要按照三個最大限度的標準,將國有企業中的農民工、勞務派遣工、外來管理雇傭工、外包工積極納入到工會組織保護行列中,進一步充實工會組織力量,擴大工會組織基礎,為提升工會凝聚力奠定堅實基礎,不斷為工會組織補充新鮮血液。
(2)提高國有企業工會組織人員的工作能力。隨著國有企業的不斷發展,工會組織的工作事項也更為繁雜,主要是因為工會組織所承擔的服務職能更多,這就需要工會組織主動適應工作變化,進一步提高履職能力。首先需要做的,就是要用新的眼光和思想來認識當前國有企業的工會工作,摒棄原本傳統、保守的工作思路,結合工作實際大膽創新,積極探索與工會組織工作新要求相符的工作方法,為員工提供更優質的服務和更完善的保護;其次,要細致分析現階段國有企業工會工作中出現的新問題,尤其是隨著市場經濟發展而產生的與職工利益維權有關的新沖突,對于這些新問題,不能再照搬之前的舊方法,而是要在不斷的實踐中總結更有成效的新做法,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用更有新意和成效的方法解決問題。最后就是要認真學習國家所實施的與國有企業發展和員工利益維護有關的法律法規。
法律始終是維護職工權益的最重要的保障,而同時只有符合法律規定的職工權益才能得到法律的保護。國有企業工會組織的核心職能,就是維護職工權益,要履行這一職能,當然需要法律的支撐。工會組織人員必須熟知與員工權益保護有關的法律,有高度的責任感和法律意識,知道如何按照法律規定履職盡責,并在法律的指導下理解工作中遇到的問題,理清職工權益糾紛的關鍵,同時也應當借助于法律和國家法規的指導消除矛盾,保護職工。對于國有企業內部所出臺的各項規定、規章、制度等,工會組織應當主動參與,站在員工的立場理解這些制度規定,并讓職工知道這些制度和規定的實施是依據國家的哪些法律規定。
(3)結合國有企業發展要求完善工會組織工作體系。第一,仍然要堅持民主管理模式,但是在管理上要引入新做法,根據現階段國有企業所面臨的新形勢,尤其是國有企業改革之后的新變化,制定新的管理措施,妥善協調國企改革過程中管理者和職工兩者的利益關系,給職工提供合適的渠道使其可參與企業發展,共同建設企業,保障員工的參與權,并通過這種方式提高其對企業的忠誠意識;第二,要通過專項制度的制定保障職工權益,主動與員工進行溝通并使之成為常態,企業管理者和職工不應當區別對待,要構建平等關系;第三,充分發揮工組織的監督作用,及時查找工作中的隱患性問題并盡早消除;第四,使工會組織成為企業發展的參與主體之一,調整國有企業目前的部門參與制度,并鼓勵更多的員工參與企業發展,通過這種參與培養員工對于企業的主人翁意識。
參考文獻
[1]張軼棟,當前國有企業工會工作面臨的問題及對策,企業改革與管理,2016(19)
[2]吳曉芳,關于當前國有企業工會工作的思考,現代國企研究,2017(4)
[3]巴玉紅,國有企業工會工作面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化工管理,2016(36)
(作者單位:陽煤集團二礦工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