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國有企業領導干部隊伍中存在“不作為、不會為、亂作為”,或“不敢作為”現象,不僅引起人民群眾的不滿,而且在不同程度上貽誤了國有企業創新改革攻堅事業的大局。一些領導干部的思想認識仍然沒有跟上節奏,有些錯誤情緒還在干擾國有企業發展大局。部分基層干部把“干事”當做“出事”的原因,這種心態導致一些國有企業的工作陷入“應付”的狀態。有的怕得罪人,不敢硬碰硬,怕冷了人情。有的認為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就不錯,過一天和尚撞一天鐘。長期以來,我們的領導干部,在工作中抱有“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少干事就少犯錯,少犯錯就是好人”等消極觀念。試想,如果領導干部在思想和行動上如此平庸,國有企業如何發展和進步?究其原因,無非就是黨性意識淡薄和擔當精神缺乏。
科學發展需要“摸著石頭過河”,在探索過程中,犯錯是難免的。因此,應通過“容錯機制”來保障創新者無罪,保證創新的“領頭羊”不致成為“替罪羊”。而全會上所提的關于容錯機制的建立和完善,一方面旗幟鮮明地為那些苦干實干、改革創新、不謀私利,集干凈與干事于一身、勤政與廉政為一體的干部撐腰鼓勁,有利于調動、釋放領導干部改革創新的積極性。另一方面,能積極關注領導干部改革創新的進程,準確把握其間出現失誤的程度,客觀、公正對改革創新干事創業中因缺乏經驗出現一般性偏差和失誤的,幫助總結教訓,從而在國有企業內形成“為敢于擔當者而擔當”的改革氛圍,真正把那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好干部選出來、用起來,同時也堅決讓亂作為、不作為、不善為的干部騰出位子。容錯糾錯機制就是要消除不敢越雷池一步的畏懼公理,營造一個寬松、寬容、和諧的干事創業環境,為改革創新鼓勁。
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花都區國有企業如何進行改革創新?如何建立及健全激勵機制和容錯糾錯機制?
花都區國有企業轉制是一項在國有企業中進行改革創新的全面工程。由于企業轉制改革改變了原有的收入和分配方式,各方面利益關系變動較大,人們思想觀念的轉變需要一個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各種矛盾也比較突出,企業的持續穩定經營、職工的遣散安置等問題,隨著轉制的不斷深入,所觸及的各種矛盾也依次表現出來,日漸嚴重。但部分國有企業的管理者依然將企業放置在計劃經濟的企業文化中,缺乏擔當精神,抱著老舊思想,在工作中抱有“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少干事就少犯錯,少犯錯就是好人”等消極觀念。而且還出現不干事、怕干事的思想,把干事當做出事,工作陷入“應付”的狀態。
區國有企業轉制改革迫在眉睫,只有隨時代而發展的企業才能夠在競爭中取勝,因此加強我區國有企業的管理創新對其生存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管理創新是一個永恒的話題,管理創新理論在不斷地吸納新的內容,這一概念在不斷地更新,雖然是老生常談的話題,但是這一理論永遠不會被淘汰。
如今,我國政府已經從政策層面對此表示支持,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提出建立容錯糾錯機制。對國有企業而言,也要積極轉變思維,不要懼怕創新失敗,而是要寬容創新失敗,甚至是鼓勵創新中的試錯并將其作為企業文化的一部分,只有這樣,創新才能成為企業不斷發展的源泉和動力。
在經濟新常態下,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進程中,而對新情況新問題,沒有先例可循,只能摸索前進,對于前進、創新過程中出現的這樣那樣的問題,我們要區別對待,寬容失敗,允許試錯,有錯必改,特別是要為勇于改革創新者撐腰,倡導“為敢于擔當者擔當”的精神。大張旗鼓地支持敢于擔當者,這對于激發干部的干事創業熱情大有益。
首先,要著力建立健全容錯糾錯機制,把那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好干部選出來,用起來。還要理直氣壯地整治為官不為者,研究制定能上能下特別能下的界定標準和具體程序,堅決讓亂作為,不作為,不善為的干部騰出位置。
其次,要充分認識制定容錯免責機制,成為敢于擔當者擔當的重重舉措。改變企業文化,創新是一種探索性的實踐,充滿艱難和風險,失敗是在所難免的。因此,對于企業的領導者而言,除了需要鼓勵和支持創新,更需要寬容失敗,甚至要在企業內形成一種鼓勵創新失敗的文化。領導干部要敢于先行先試,要在實踐中不斷完善。
這樣,就需要一方面,為那些苦干實干、改革創新、不謀私利,集干凈與干事于一身、勤政與廉政為一體的干部撐腰鼓勁,有利于調動、釋放領導干部改革創新的積極性。另一方面,能積極關注領導干部改革創新的進程,準確把握其間出現失誤的程度,客觀、公正對改革創新干事創業中因缺乏經驗出現一般性偏差和失誤的,幫助總結教訓,從而在企業內形成“為敢于擔當者而擔當”的改革氛圍,形成創新改革攻堅事業的大局。
但應該值得注意的是,實施“容錯機制”時,要避免將其演變成個別人獨斷專行、謀求私利的“擋箭牌”。這就必須在建立“容錯機制”的基礎上,同時,還要配套建立糾錯機制,形成寬容失敗,允許試錯、有錯必改的一整套機制。在我國的現實條件下,如果把有關改革方案和創新內容公布于眾,讓公眾知情、參與、監督、獻計獻策,通過嚴格的專家論證、公眾聽證會、人大審議,就能盡量避免決策失誤造成的損失,更可以保證少犯錯誤。
在我區,為解決好區國有企業轉制過程中突顯的各種矛盾這一問題,主管公司建立健全激勵機制和容錯糾錯機制,并成立了矛盾調處小組。任命一些苦干實干、改革創新、不謀私利,集干凈與干事于一身、勤政與廉政為一體的干部為矛盾調處小組成員。小組成員仔細調處,本著不怕錯,在錯誤中總結經驗教訓的新企業文化精神,在企業內形成“為敢擔當者而擔當”的改革氛圍。
調處小組作為廣大職工的忠實代表,做到了真正關心廣大職工的疾苦,真心誠意地幫助他們解決問題,努力為廣大職工群眾排憂解難,妥善進行了國有企業轉制改革中職工的安置工作,維護了社會和企業的穩定。
通過以上國有企業的轉制改革,充分證明了建立健全激勵機制和容錯、糾錯一體化機制,才能更好地發揮激勵領導干部大膽創新創業的作用,促進我國國有企業改革的深入推進,促進經濟的騰飛。
作者簡介
蘇道明(1980-),女,助理政工師。
(作者單位:廣州都陶瓷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