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俊峰
宜興是舉世聞名的“陶都”,誕生于此的紫砂壺更是獨步天下、冠絕于世,深受世人喜愛。每一件優秀的紫砂作品,都有一種使人百看不厭的吸引力,令人一擲千金、如獲至寶。除了精致的制作技藝和完美的實用功能外,它所蘊含的文化內涵,更是其長盛不衰的重要緣由,并愈加受到世人的重視。
單獨地講紫砂壺的藝術狀態顯得有些偏頗,紫砂壺在其誕生、發展的過程中,與中華傳統文化始終保持著密切聯系,文化滋養了壺藝,壺藝又反哺創造了文化,因而,紫砂壺的藝術效果往往要結合文化性能來探討,兩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紫砂“萬壽套具”(見圖1)是一套以壽桃為原型而創作的花貨紫砂器,其造型生動趣味、寓意美滿溫馨,將優雅的審美和溫暖的情懷恰到好處地結合,使之成為人們樸素情感的寄托。現著重討論該壺的藝術效果,并從外形特征和內在人文的角度,分析其具體的藝術個性,以期共鳴。
1 花器造型千姿百態,逼真壽桃垂涎欲滴
紫砂壺的造型千姿百態,是存世各種器皿中最豐富的,素有“方匪一式,圓不一相”之贊譽,大體上可以分自然物體造型、幾何形態造型和筋紋器造型三大類。自然物體造型俗稱“花貨”,是指用浮雕、半浮雕手法裝飾設計成仿生形象的壺,其取材于自然界中的物體,融自然之形和紫砂狀態于一體,花貨對于作品藝術質感的呈現有著天然優勢,而這套“萬壽套具”無疑將花貨特征表現得淋漓盡致,整體器型猶如將大自然中豐潤的蟠桃置于案桌之上,栩栩如生,令人垂涎不已。
具體而言,“萬壽套具”以具象的仿生手法,直接模仿了蟠桃的紋理和形態,富有濃厚的自然與生活氣息。整件作品由一把主壺、兩只茶杯和兩只杯托共五件組成,主壺作為作品的核心,極盡藝術表現,壺體造型是一只完整的蟠桃,壺身與壺嘴為一體,壺身一側裝飾桃樹枝,枝干生動逼真,并恰好形成壺把之勢,從樹枝上攀伸出的桃葉貼飾于壺身兩側,美不勝收,小蟠桃點綴其間,富于生命的能量,同時,壺嘴上同樣包裹一層桃葉,葉紋脈絡均刻畫精細,且靜中寓動,營造出豐富的聯想空間。
對于套具而言,整體的統一性是不容忽略的,以主壺為中心,其它輔件在形式和內容上均與之相呼應,相輔相成,呈現出更出眾的視覺審美和實用價值。“萬壽套具”的茶杯和杯托同樣以蟠桃作原型,秉承與壺體相同的風格,其造型均為抽象的桃形,茶杯把亦由盤枝錯節的樹枝構成,惟妙惟肖,令人垂涎,杯托表面則充分融入樹干的肌理紋路,清晰生動,好似真實的樹皮,醞釀著歲月古拙的氣息。
2 吉祥文化流傳千年,長壽祝福一脈相承
紫砂藝術魅力表現在諸多方面,如變化多樣的造型、豐富精巧的裝飾、寓意深刻的文化內容、恰到好處的跨門類結合等,都是其藝術魅力的組成部分。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吉祥對于中國人而言,就像水之于魚,天空之于鳥,空氣之于人,不可或缺。吉祥文化所包含的內容相當豐富,且作用范圍分類極廣,其內在的預示意義從直觀美好愿望的簡單訴求延伸并升華為預示著好運、幸福、長壽、發財、加官晉爵、子孫滿堂等文化,充分詮釋著人們的美好情感。紫砂藝術作為傳統文化的優秀載體,往往能夠從藝術的角度,對文化進行新的詮釋,使之表現得更為明顯而深入人心。回歸到不同的壺上,其表現的方式和力度均不盡相同,“萬壽套具”以壽桃之形態及壽桃文化元素為創作題材,流露出大方端莊的美感和深刻的人文寓意,將長壽這一美好的祝福表現的淋漓盡致,使壽桃的形象進一步升華。當人們接觸到這件作品時,能夠一目了然地讀懂它的內涵、它的寓意,并從中感受到一份溫情和美好,恰到好處地實現藝術和人心的共鳴。“萬壽套具”巧妙地將傳統文化予以一脈相承的表達,真正將作品的藝術質感提升到了文化層次。
3 總 結
一把優美的紫砂作品,實則是超越器皿范疇而具有多方面優勢的,它的藝術效果包括功能、造型、裝飾、材質、工藝、品味等多個方面,作為當代壺藝人,我們理應更充分地了解紫砂,更努力地實踐創新,賦予紫砂藝術更多的價值和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