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艷艷

摘 要:如今斜溫層技術在光熱、儲熱方面得到廣泛應用,本文針對儲熱調峰斜溫層技術進行論述,對單罐斜溫層進行數值模擬,得到斜溫層內的溫度分布規律,并選擇合理的布水結構,將斜溫層技術與布水器結合,模擬分析儲熱調峰儲罐內的溫度的分布規律,為提高供熱機組的靈活調峰能力帶來了新的方向。
關鍵詞:斜溫層;儲熱調峰;數值模擬
0 引言
斜溫層的基本原理就是以溫度梯度層隔開冷熱介質。斜溫層單罐系統是一個罐同時儲存高低溫介質,比起傳統冷熱分存的雙罐系統,投資大大降低。目前斜溫層儲熱技術已經應用于光熱發電儲熱、燃煤供熱調峰、供冷電廠儲冷等系統中。
1 斜溫層的應用領域
1.1 光熱斜溫層儲熱系統
光熱發電儲熱系統通常采用冷熱罐雙罐儲熱系統,但是隨著斜溫層儲熱技術的發展,斜溫層儲熱逐漸受到光熱系統用戶的關注。斜溫層光熱系統儲熱不僅降低了系統控制復雜度,減少罐體占地造價,同時降低了儲熱介質耗量,經濟效益顯著。
1.2 斜溫層蓄冷系統
水蓄冷是利用電網的峰谷電價差,夜間采用冷水機組蓄冷,白天放冷而主機避峰運行的節能空調方式。水蓄冷空調是利用電網的峰谷電價差,具有投資小,運行可靠,制冷效果好,經濟效益明顯的特點,每年能為用戶節省可觀的中央空調年運行費用。可以平衡電網負荷,減少電廠投資,凈化環境,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發展方向。
1.3 燃煤供熱電廠斜溫層儲熱調峰系統
我國隨著新能源電力所占比例不斷加大,對燃煤機組的運行靈活性和深度調峰能力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通過增加儲熱調峰系統,擴大熱電聯產的運行負荷變化范圍,使機組在用電負荷高供暖負荷低的白天進行熱水儲能,夜間用電負荷低供熱負荷高時由儲能系統進行供熱調峰,可以在保證供熱能力滿足要求的基礎上提高機組運行的靈活度,使熱電聯產機組參與調峰成為可能。
為適應電價的波動,靈活調整熱電配比,增加電站收益。在電價低谷時少發電多儲熱,利用蓄熱系統將電廠廉價的熱能蓄存于水罐內,在電價高位時,多發電,蓄熱罐與熱電廠聯合供熱。既滿足了電網低谷限電的要求,又能充分發揮機組效率,為電廠實現最大收益。
2 斜溫層儲熱調峰系統簡介
儲熱調峰系統由罐體、布水盤、蓄熱泵、放熱泵等設備組成。單罐系統冷熱介質存在一個單罐中,斜溫層罐利用密度與溫度冷熱之間的關系,當高溫介質在罐的頂部被高溫泵抽出,經過換熱器冷卻后,由罐的底部進入罐內時,或者當低溫介質在罐的底部被低溫泵抽出,經過換熱器加熱后,由罐的頂部進入罐內時,在罐的中間會存在一個溫度梯度很大的自然分層,即斜溫層。
2.1 斜溫層的數值模擬
斜溫層移動:令斜溫層以上介質質量為M,斜溫層之下介質質量為m。蓄熱時,冷介質抽出加熱后回到熱介質側,冷介質側為基準,設某時刻,流出冷介質質量為m1,斜溫層之下冷介質原來蘊含能量為Q1=mh,流出之后能量變為Q2=m2h,顯然Q1>Q2,為了保證冷介質的溫度恒定,則斜溫層向下移動,直至斜溫層到達底部,蓄熱結束。放熱過程則相反。
影響斜溫層的因素:斜溫層的厚度主要跟介質類型,介質進口流速,工作溫差,儲罐長徑比有關。對斜溫層厚度,理論計算很復雜,采用模擬手段直觀方便。
取三維立體建模分析,進出口流體速度均勻一致,流動為非穩定流動,罐內無周向流動和傳熱。計算結果顯示隨著時間的推移,斜溫層厚度逐漸累積,隨著蓄熱過程的發展,斜溫層逐漸下移。下圖1是不同時刻斜溫層位置及累積狀態。
中可以看出隨著時間的累積,斜溫層的厚度越來越厚。也就是說越靠近出口的位置,斜溫層的形成就越難,因此出口的設計要合理,否則出口流速不均勻會導致出口擾動,帶來對斜溫層的影響。在出口處要預留一定的出口距離。距離出口一定位置,斜溫層層流遭到破壞,出口溫度會產生波動。
2.2 儲罐斜溫層儲熱調峰數值模擬
斜溫層效率要靠合理的布水器結構來保證。目前布水器結構包括徑向布水裝置,直管布水裝置以及布水裝置等。合理選用布水結構,減小進出口水流擾動,最大限度降低進出水對斜溫層的影響,保持斜溫層的平流特性。
儲罐斜溫層儲熱計算模型如圖2所示。罐內充滿溫度為323k的低溫流體,在初始時刻t=0s開始,溫度為393k的均勻高溫流體從上部布水器的母管進入,經總管、連接管、噴嘴噴入罐體內,推動罐內低溫熔鹽流體在下部布水器的母管流出。應用CFX流體計算軟件進行數值模擬,從三維模擬結果中可以看出,高溫水緩慢進入罐體,逐步推動低溫水流出罐體,保證了罐內的層流狀態,保持了溫度梯度層的穩定運動。
3 結論
文中通過數值模擬,得到了斜溫層溫度分布規律,選擇合理的布水汽后得到系統熱量隨著時間的變化情況。斜溫層儲熱技術的模擬結果,為提高供熱機組的靈活調峰能力帶來了新的方向。
參考文獻
[1]左遠志,楊曉西,丁靜,等.操作參數對熔融鹽高溫斜溫層蓄熱性能的影響[J].工程熱物理學報,2012,33(5):868-872.
(作者單位:哈爾濱汽輪機廠輔機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