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云燕
職業技術學校培養的是技術性人才,而不是綜合素質和綜合能力較強的高級技師,這與高職生培養有著本質的區別。從當前的服裝專業人才結構來看,兩極分化較為嚴重,從事勞動密集型工作者較多,制版和管理復合型的“灰領”人才十分稀缺。眾所周知,服裝人才特別是全才的培養,需要相當長的時間,因而有經驗的技術和管理人才短缺嚴重。
一、課程設置要有利于學生就業
中等職業教育服裝專業的培養目標不是全面的服裝專業人才,也不是單一的縫紉工,而是要培養具有一定服裝專業基礎知識和相應藝術素養的技能型人才。因此,有必要對現有的課程設置進行“辯證的否定”的思考,以重組、開發與社會發展相適應的課程系統。教改的順利實施,使其效果顯著突出,但仍需在各方面明確協調的基礎上搞好“把名牌專業做大、做強、做活”的工作。本文從中職生的學習周期、實習及辦學方式方面進行綜合闡述。
1.縮短學習周期。培養中級技工,就要削枝強干,但基礎理論課和專業技能不能縮水,這樣才能確保教育質量。可采取一班多制,依托大專業開辦短平快的小專業的方式,如形象設計、服飾搭配等。學生畢業時,專業理論方面應較為全面、完善地掌握本領域的專業知識,技能方面則應在達到中級水平的基礎上多掌握幾項相關職業技能,拓寬就業渠道。筆者認為,可以這樣設置課程:①第一學期開設服裝專業基礎課程,如服裝美術基礎、服裝實操工藝、服裝市場營銷、服裝結構制圖、服裝設計基礎。通過一學期的學習,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特長已顯露出來,此時可根據自己的興趣和發展需要作深層次的選擇:選擇服裝操作技術類工作,還是服裝營銷類工作?選擇服裝設計類工作,還是服裝制板類工作?選擇繼續升學……②第二學期開始,根據學生所選專業方向,開設職業針對性較強的專業課程,有目的地培養學生。此時,學校應開展校企合作,讓就業班的學生和企業的具體崗位接軌,為學生今后順利走上工作崗位打下良好基礎,縮短入廠培訓期,讓學生向更好、更優的方向發展,為服裝企業輸送更多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
2.解決實習難題。實習難一直是湖北省十堰市鄖西縣職業技術學校比較突出的問題,對學生第三年實習期間放任自流、不管不顧的態度,使很多學生與家長怨聲載道。生產實習是根據專業教學的總體目標,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實踐活動,不能過早地把學生推向社會,否則會嚴重損壞職業學校在學生、家長及用人單位中的聲譽,實習應遵循“理論——實踐——理論”這一過程,避免家長產生“三年學歷兩年完,第三學年白交錢”的想法。筆者認為,第三年實習期間,校方可委派專人采取定期巡視的方式深入企業,及時了解、監督學生的實習狀況,也可讓學生定期回校接受教育,加強對學生實習期間的管理。
3.采用靈活的辦學方式。有的服裝廠招工時間與學生畢業時間不一致,學校應與實習制度相結合,輸送部分技能過硬的學生到企業頂崗實習,給予一定的報酬,以此激勵其他在校生學好專業技能知識,為邁人工作崗位奠定基礎。
二、注重創業、擇業和就業教育
每逢畢業季來臨,學校都會想方設法地為學生聯系、推薦不少就業單位,但總會有不盡如人意之處。端正學生的就業思想,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就業觀指導刻不容緩。
許多學生和家長都認為,既輕松又能獲得高薪才是理想的工作,但愿望與現實總有差距。特別是在就業壓力與日俱增的今天,必須掌握扎實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努力提高就業競爭力,才能在社會上立足。中國的父母對子女通常愛護有加,但過分呵護也給學生造成不少危害,導致學生對生活、對現實過于理想化,好高騖遠。雖然服裝專業教師已經意識到這種現象的弊端,也進行了教育指導,但畢竟缺乏專業性。作為學校,應配備專門的就業指導教師,定期開展創業教育、應聘知識與技巧、就業政策講解、就業形勢分析等活動,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和就業意識。
隨著社會需求的多樣化,私營中小型企業會出現快速增長的趨勢,這將為社會提供約75%的城鎮就業機會。到中小型企業就業,同樣可為社會做出很大貢獻。此外,學校還要開展創業教育,教給學生創業的基本途徑、方法等知識,制定切實可行的扶持政策,鼓勵畢業生立足家鄉,立志成才,形成“不等分配,自找市場”的創業意識。
三、重視與市場接軌
學校就像一條大水渠,出口阻塞了,新鮮的水就流不進來。如果畢業生無法順利就業,招生也就成了難題。受多種因素的影響,中職學校招生難已成為不爭的事實。因此,學校應調整辦學思路,極力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以一流的師資隊伍和高效的教育管理機制,以良好的校園環境和優質的辦學條件,打造具有良好口碑的名校。當然,學校發展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能一蹴而就,要不斷總結、規劃、探索和實踐。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抓好學生的培養工作,不論基礎如何,只要進入職校,都要努力幫助學生完成學業,使之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培養的人才越多,學校就會越來越受學生、家長、企業乃至社會的歡迎,無形之中便會成為學校的義務宣傳員。
確保學生“招得來,留得住,學得好,送得出”,說來一句話,做起來并非易事。就業難和招生難其實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就業難決定了招生難。解決了就業難這個關鍵問題,辦學就有了活力,學生選擇職校的目的就是求職就業,報名時往往關注“什么專業好”、“什么專業就業率高”等問題,因而職業學校應把就業放在自身生存發展的高度來對待。
(作者單位:浙江省溫州市平陽縣職業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