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嬌麗
摘 要:我所教地區英語教材跨度較大,初中利用的是人教版,而高中使用的卻是外研版。另外,與初中九年義務教育基礎英語相比,高中英語詞匯量大,語言要求高,教學節奏也快。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初中是注重字句講解基礎知識,高中則是注重篇章理解能力提高。在教學方式的轉變下,如果高一新生初中的詞匯掌握不牢,尤其在中考后兩個月暑期期間不接觸或少接觸英語而導致詞匯的生疏與遺忘,以及兩種版本教材銜接詞匯安排上的脫節,這將使他們在英語學習產生有一定的壓力,甚至會影響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也是造成較大成績波動。
關鍵詞:高一學生;英語學習銜接;學習效率低
從調查問卷的數據中顯示,高一孩子學習效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學習方法不符合高中教學,好多孩子的學習方法仍然在延續初中的學習方法,例如:32%的學生課前只是簡單的看看書本,另有40%的學生很少預習。而且高一學生的聽課狀態也存在問題,大部分孩子(33%)偶爾會邊聽課邊思考,36%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會提出問題,只是在聽取老師的講授,屬于被動學習,調查也顯示:需要多孩子只記筆記,缺乏獨立思考,近一半的孩子不能掌握好重點知識,另外,高一學生對課后筆記的處理也存在問題,沒有系統的復習,也沒有錯題本(占58%)。同時調查也顯示,高一學生的學習動機來自外部因素的偏多,不能夠形成自己內在的學習動機。當然也有一些其他原因顯示出高一學生學習效率低:例如;4%的孩子認為手機網絡有誘惑,8%的孩子認為老師講課缺乏趣味性。
一、在實際英語教學中我不斷地發現了學生存在的一些具體的問題
(1)進入高一以來,學生總習慣性地將做作業默認為“抄單詞”、“填空”——只做有書面要求的任務,而不去形成一種良好的聽、說、讀、寫、背的習慣,認為聽說等無形的任務不是作業(在初中聽說是不被重視的),而高中英語學科中存在著大量的這種“軟指標”的作業,尤其是聽力訓練,很多學生都忽視了,而這恰恰是學好英語每天必做的功課。忽視它們必將在日后的學習中吃苦。
(2)在記筆記方面,初中學生一般不太做筆記,因為主要任務是單詞和短語,在課本上劃劃背背就行;而高中學生主要表現在兩個極端,有的學生總力圖將老師的板書一字不落地都記下——雖然這是不可能的;有的學生則認為老師講的全在書上,啥都不用記,到時候翻了書就算是復習了,這兩個極端都體現了學生不懂得把握老師講課的精髓。有的被動地“跟著老師學”,而這種“跟著”就讓很多學生產生了越來越強越難以克服的惰性心理,這樣就導致了學生難以提高自學能力,后勁不足,也就扼制了發展潛力。有的學生即使記筆記也不會利用。
(3)單憑興趣學習的現象比較嚴重—初一時學生剛接觸英語,興趣較高,隨著難度的提高,初二時就出現分化日益嚴重的現象,甚至厭學。而面對高中英語高密度高效率的課堂教學,如果只憑興趣是難以應付和掌握的,再加上基礎薄弱,就需要學生用意志力去驅動而產生學習動力,提高效率。
(4)單詞的記憶方面存在問題,主要表現在基本語音知識和詞匯運用能力較差,不掌握單詞的發音和拼寫規律,以及不會結合語義語境理解單詞,從而在一詞多義的掌握和應用上就出現了問題,甚至有時鬧出笑話。
(5)閱讀能力不強,主要表現在找不出信息或找不到相關有用信息以及閱讀技巧欠佳,因單詞量較少而導致閱讀速度不快,閱讀文章時除了生詞外,復雜的句子結構也是學生難以應付從而影響理解的因素。初中閱讀篇幅小生詞少,學生憑所學的單詞基本可以解決問題;而高中閱讀篇幅較大生詞多,導致學生在閱讀上出現問題,失分較多。
(6)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很多學生根本不知道預習-聽課-鞏固復習是一個整體的學習過程,哪一個環節都是不可或缺的,如果任何一個環節被忽略都會使學習走上惡性循環的道路。他們理所當然地認為只有課堂聽講才是唯一的學習,只要聽了課就算是學習了。
二、面對新課改,對高中教師的教法及學法做出的思考和探討
面對高一在英語學習中所存在的實際問題,面對新課改,我們各位同行都在對教師的教法及學生的學法不斷進行著思考和探索。下面我結合自己實際教學和各位同行進行初步的探討。
(1)認真鉆研和領會《英語課程標準》的各級知識和能力的要求。《英語課程標準》將英語的總體目標確定為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形成,而這一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學生的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等素養的整合發展的基礎之上的。在教學中如何體現教師的角色作用,如何突出學生的主體意識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艱巨任務。
(2)盡快貫通初、高中教材,對教材內容做到心中有數。初、高中教材編排的一致性給我們高中英語教學,特別是高一年級的教學銜接帶來了極大的方便。關鍵是教師要熟悉初中教材,了解初中教材中要求學生應該掌握的詞匯、句型和語法,這樣才能在高中起始年級的教學中做到有的放矢,逐步引導學生貫通知識經絡,矯正學習方法,增強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
(3)學習一些與高中教材有關的背景知識,努力使自己成為博學者。實際上,高中教材涵蓋了豐富的人類知識,包括了從語言、文化到歷史、地理、生物、天文、習俗以及各方面的素材,英語課堂教學是學生學習英語的主要渠道,是為學生提供由輸入到輸出的語言內化過程。教師知識的積累和豐富會使自己的課堂變得更加生動活潑。
三、有目的、有計劃地為學生補缺漏
排除了學生思想顧慮以后,接下來要做的就是根據不同知識類型有計劃有目的地采取不同的措施,扎扎實實地對他們的基礎進行查漏補缺,邊上新課,邊復習初中知識,特別從語音、語法方面補缺。按教學大綱和學校工作計劃,按時上新課,既能使優生在學習的難度、深度和廣度上有充實感;又能使差生對新課文中體現的語言基礎知識有個認知過程,在識記和理解的基礎上,再鼓勵他們課后加把勁,努力跟上。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英語教師應盡可能根據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學生心理特點等等,不斷創新、大膽實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作者單位:遼寧省阜新市阜蒙縣第二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