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紅英
摘 要:普惠性幼兒園是教育公平性、公益性在學期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國家學前教育事業發展的重要舉措。普惠性幼兒園體現的是優質價廉,建設一支專業化的教師隊伍,是當前普惠性幼兒園的重要任務。
關鍵詞:普惠性幼兒園;教師專業化
普惠,顧名思義廣泛給予更多恩惠;普惠性幼兒園,是公平性、公益性在教育上的延續,其目的是使廣大人民群眾享有平等受教育的機會。為解決學前教育"入園難""入園貴"等熱點問題,國家大力發展學前教育,普惠性幼兒園應運而生。我們是蕓蕓眾生中的一員,開園3年來,教師隊伍急需成長。27名專職教師中,初入職教師15%,1-3年教齡44%,4-5年教齡26%,5年教齡及以上15%。活潑、創意是年輕人的優勢,我們有活力;整體保育教學經驗的欠缺,我們有壓力;隊伍需要成長,我們必須有耐力。怎樣讓這支年輕的隊伍快速成長,激發團隊內趨力,以及教育改革與幼兒園發展怎樣同步,引發我們思考。
一、外塑形象,激發職業自信
(1)借智借力,激發信心 在營造溫馨工作環境前提下,思考怎樣讓教師快樂工作、提升形象?邀請著名形象設計師,開展個人形象設計專題講座,從服飾搭配到生活理念,提升女教師形象;聘請職業中學優秀職場禮儀講師開展教職工禮儀培訓,從職業形象、溝通技巧、職場禮儀等,通過理論與練習,提升教師個人素養。外聘專職瑜伽教練開展每周一次的瑜伽課程,塑造個人體態、舒緩身心;開展糕點烘焙培訓,提升個人生活品質;吸納具有先進教育教學理念的市級示范幼兒園骨干教師等身邊優秀資源,對教師和保育隊伍進行專業指導;在一場場輕松愉悅的培訓中,教師的自信心得以建立。
(2)鋪設環道,夯實基礎 ①以制度建立為基礎。按照工作態度、教育行為、工作成效等板塊設立評價細則與評價標準,建立各部門每月工作考核評價體系并納入教職工績效考核;開展愛心教職工、進步教職工的評選,激發教師愛崗敬業的熱情。建立園級骨干教師評聘機制,激勵教師不斷成長。②開展富有實效的全員培訓。年輕的教師隊伍,必須跟上幼兒園的發展步伐。管理團隊定期在學期末對教師現狀進行分析,擬定下學期教師養成計劃。采取分層、分部門培訓方式,也就是按管理、教學、保育板塊分別開展專題培訓,按照初職、成熟、經驗型教師開展分層培訓;通過外出培訓教師的再培訓增大培訓有效性以及教研活動實效性,給教師鋪設走向職業自信的廣闊環道。③啟動工作坊,提升專業特長。采用自主申請方式成立了魅力教師、數學、創意美術、健身舞蹈工作坊,教師通過撰寫方案、計劃實施、組織相關理論知識學習以及外出參觀等多種方式,讓有興趣的教師樂于研究、最大潛能的提升自己的專長,建立職業的自信。
二、內修專業,增強專業自信
(1)立足實際,明確方向 大家知道,教育不僅僅是幼兒園單方所能完成的,需要家長和社會的有效配合。而面對的家長群體素質參差不齊,文化素養、生活衛生習慣及行為習慣也不太好,還有的教育觀念陳舊:要么強調知識的學習,要么完全放任不施教育,更有甚者認為孩子的教育就是幼兒園的事情,無視自己是教育者。雖然我們是普惠園,但是,優質的教育給予每一個孩子,是學前教育人應有的情懷。
(2)立足實際,尋找突破口 從家長育兒理念及家庭生活狀況入手,分析孩子現狀,遵循學齡前兒童的身心發展規律、新教師成長軌跡、新興園所成就自我的發展規律,建構與規劃了園本課程“新成課程”。由“新”課程和“成”課程兩部分組成。“新”則為孩子個性化發展服務,“成”是基本課程,則為養成好習慣、形成好品質、鑄就真本我奠基。
(3)從環境入手,讓年輕走向成熟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幼兒園等教育機構要充分發揮環境對幼兒的主要影響作用,通過環境的精心設計與有效利用,做好環境創設保障工作,有效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在幼兒園,教育活動都是以貼近孩子的生活開始的。為此,我們首先調整班級環境創設模式,增設生活養成教育主題墻面,教師根據班級孩子情況分階段提取習慣、品質的養成內容,和孩子一起商量,形成行為約定,并不斷的實施-調整-再實施,以達到養成好的習慣。其次,利用寬闊的廊道,構建了全園性功能區域,材料投放力求還原真實,貼近孩子生活。幼兒園樓層區域的創設,將讓孩子們從小家出發-走進社會-走向未來,為孩子養成好習慣、形成好品質、成就真本提供教育環境。
在環境創設中,我們改變原有的以管理者頂層設計為主的模式,將教師變為實施主體。從設計、家具購買、材料投放等,最大群體是教師,管理人員僅僅是引領者、支持者。在此過程中,教師特長充分顯露,有美術設計能手、教育理論強將、采購達人,她們集團隊智慧,把工作落到每一位教師肩上,發揮其能動性。
孩子們的活動開始啦,教師該做些什么?起初,老師們說,材料太少,孩子們怎么玩?我們提出“留白”二字。接著,各班開展第一次活動。老師們激動的反饋,孩子們太能干啦、太有想法啦…有孩子說“廁所為什么沒有門”“為什么只有女孩的東西,沒有我們男孩的”。怎樣解決問題?我們組織教師討論,有的說:買唄、發動家長搜集、我們做唄。為發揮教師支持者的作用,我們追問:是否把問題交給孩子呢?終于,碰撞出班級自己組織孩子想辦法解決問題。孩子們說,回家看家里有沒有,我們帶來;到路邊去搜集,可以找園長媽媽幫忙…。接下來,孩子們各負其責,一張張富有童趣的請購單出現在我們面前。這時,老師們漸漸明白,教師成為引導者、支持者,孩子是活動的主體,原來是這樣一個一個活動達成的。也只有教師角色的轉變,孩子們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從小養成,生活習慣、學習習慣、做人品質才能從小養成。也是這樣的理念,才能讓教育回歸生活,才能真正讓孩子成為活動的主體。
今天的我們還很稚嫩,但我們堅信,只要腳踏實地,用專業引領教師團隊,明天的我們必將成熟!我們將繼續踏著課程改革的春風,書寫學前教育燦爛的明天!
(作者單位:重慶市南岸區新城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