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曉烜
摘要:本文論述了賽前不良心理的五種表現:精神過度緊張;比賽壓力過大,思想包袱沉重;想贏怕輸的不良心理;厭煩比賽的不良心理;滯后不良心理。并針對這五種表現提出了五種賽前心理調控方法。
關鍵詞:賽前;心理;調控;方法
賽前心理狀態是影響競技狀態重要的因素之一。優秀運動員已經具有的競技能力能否在比賽中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運動員的賽前心理狀態。與比賽有關的各種因素會對運動員的心理產生影響,這些影響有的是積極的、有的是消極的。積極的影響會產生良好的心理狀態,有利于運動員機體進入和保持最佳的競技狀態,從而創造優異的運動成績。而消極的影響則產生不良的心理狀態,會影響運動員競技能力的發揮。因此,對不良的心理狀態必須對運動員賽前心理進行調控。
一、賽前不良心理表現
(一)精神過度緊張
隨著比賽的臨近,有的運動員會出現精神過度緊張。這是對比賽刺激因素以及自身參賽條件作出了消極性評價后產生的一種消極的心理過度應激狀態。精神過度緊張會使大腦皮層對植物神經系統和皮下中樞的調節活動相應減弱,情緒體驗過于強烈,會引起呼吸短促,心跳加快,四肢顫抖,尿頻等,進而導致注意失調,心不在焉,動作、知覺表象模糊不清,不連貫,聽覺減弱,記憶力下降,行為失控等等。造成精神過度緊張的原因主要有:心理壓力過大,求勝欲望強烈而又缺乏自信,訓練水平低,比賽經驗差,懼怕對手,期望水平過高,想贏又怕輸,對比賽條件環境不適應等。
(二)比賽壓力過大,思想包袱沉重
運動員參加大型比賽,有較強的社會責任感和榮譽感,內心體驗到一定程度的壓力,以此約束自己做好賽前準備,是好的。但是,如果賽前運動員過分認真地看待比賽時,會感到壓力太大,思想包袱沉重,從而導致賽前精神恍惚,吃不下,睡不好,提前進入應激狀態,導致大量消耗體力和高級神經系統的活動能量,給比賽帶來極為不利的影響。
(三)想贏怕輸的不良心理
想贏又怕輸的運動員賽前對比賽結果的期望和擔憂造成情緒矛盾狀態,即對比賽結果一方面抱有過度、過高的期望,另一方面又恐懼比賽失敗。矛盾心理引起賽前過度緊張,信心下降,肌肉緊張,精神亢奮,生理消耗大,從而使運動員賽前感到體力不足。
(四)厭煩比賽的不良心理
運動員表現為感覺虛弱,疲勞,好沖動,口干,缺乏上場參賽的愿望。
(五)滯后不良心理
滯后不良心理在賽前運動員表現為松散,心理過度松弛,有時表現不穩定。在這種狀態下的運動員往往顯得慌亂,動作異常。過低的心理興奮會使運動員達不到所需要的競技狀態。
二、賽前心理調控方法
(一)克服精神過度緊張的方法
1.轉化控制。它是指通過另外一種活動或有意識地改變注意指向的方法來緩解情緒緊張。過度緊張是在引起緊張的刺激物作用下產生的,用刺激代替或意識轉移就可以達到轉化控制的目的。
2.冷卻控制。它是運用一定的方法使精神過度緊張處于一種消退抑制狀態,是一種冷處理的方法。主要采用的方法有:自我暗示、放松法、生物反饋訓練法、信息回避法等。
3.激化控制。它是指用刺激或激勵的方法,在提高運動員認識的基礎上達到緩解緊張的目的。刺激性很強的話常常可以使運動員擺脫困境,突然明白起來,達到刺激控制,緩解過度緊張的目的。
(二)克服比賽壓力大,思想包袱沉重的方法
當運動員感到比賽壓力大,思想包袱沉重時,一般采用疏導法、減壓法,以便減輕運動員的思想壓力,教練員要在分析對手情況和運動員自己訓練水平的基礎上提出切實可行的任務和指標,分擔運動員的壓力,幫助運動員樹立信心。
(三)調控想贏怕輸的方法
調控和克服想贏怕輸的方法,主要是降低運動員對比賽的期望,增加比賽勝利的把握性,做到知己知彼,掌握客觀情況,提高運動員的應變能力。
(四)克服厭煩的不良心理的方法
當運動員出現這種心理狀況,可以采用教育手段來影響運動員,如降低比賽的意義,做別的事情,轉移注意力,允許運動員出錯,鼓勵運動員不怕出錯。
(五)調控滯后不良心理的方法
由于運動員的興奮性過低,達不到比賽所需要的競技狀態。因此,這時必須調節運動員的興奮性。調動起運動員的積極性,使注意力集中到即將到來的比賽上,提高運動員心理適應程度,改變運動員注意的指向性,激發運動員的參賽動機,使運動員具有積極的參賽意識。
三、結束語
運動員賽前心理狀態十分重要,特別是對優秀運動員影響很大。良好的心理狀態對比賽會產生積極的影響,不良的心理狀態對比賽會產生消極影響。因此,必須重視運動員的賽前心理調控。
參考文獻:
[1]張力為.賽前情緒的因素結構,自我評定及注意特征[J].體育科學,2000(4).
[2]邱宜均.運動心理學的理論與應用[M].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1998.
[3]邱宜均.教練員兼運動心理專家的問題[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1998(4).
(作者單位:蘭州城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