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馥 于淼 呂婷婷
摘 要:本文以一氧化碳作為示蹤氣體,利用GXH-3010D便攜式紅外線氣體分析儀,對室內新風量的測定方法進行了研究。研究結果表明:平均值法和回歸方程法測定結果相一致;一氧化碳的初始濃度對測定結果影響較小;對較大體積房間的新風量測定是可行的。
關鍵詞:一氧化碳;新風量;示蹤氣體
1 前言
新風量是評價室內微環境空氣衛生質量的主要指標之一。許多建筑綜合癥和傳染性呼吸疾病等均是由于新風量不足而引起的。目前,對新風量的測定主要為示蹤氣體法,國外標準中采用濃度衰減法、恒定濃度注入法以及恒定濃度法。我國公共場所新風量的測定方法主要采用的是濃度衰減法,可選用示蹤氣體種類有: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六氟化硫、一氧化氮等,目前國內報道的新風量測定方法主要是以二氧化碳作為示蹤氣體,二氧化碳用量大、操作不便,因此,本文對一氧化碳示蹤氣體法測定新風量進行了研究。
2 實驗部分
2.1 儀器及材料
GXH-3010D便攜式紅外線氣體分析儀;尺、電扇;示蹤氣體CO(99.999%)。
2.2 測量方法
本文以一氧化碳作為示蹤氣體,采用室外放氣源及測定的方法,選取3個房間作為測量對象,對國標中平均法、濃度衰減法進行了比較,并研究一氧化碳初始濃度對測量結果的影響,以及較大房間新風量測定的嘗試。
2.3 測量步驟
2.3.1 室內空氣容積的測定
用尺測量室內容積以及室內物品的總體積,計算出室內空氣的容積。
2.3.2 按測量儀器使用說明校正儀器
2.3.3 放氣源及測定
關閉門窗,測定室內一氧化碳本底值。向室內通入適量的一氧化碳示蹤氣體,開啟風扇,同時開啟紅外線分析儀監測一氧化碳濃度變化,待示蹤氣體分布均勻后,關閉風扇,開始測量一氧化碳濃度。
3 結果與討論
3.1 回歸方程法和平均法測定新風量的比較
在同一時間、使用同一臺儀器對體積為58.2m3的房間進行了新風量的測定。
測定結果如下:
以ln(ct- c本底值)對t做作圖,得到回歸方程為y=4.0507-3.5336x,r=0.998,平均空氣交換率A=3.534/h,新風量Q=A×V=207.6m3/h。
由表2可得,平均法測量結果為A=[lnc0- lnct]/t=3.571/h,Q= A×V=207.9 m3/h。兩種測定方法結果基本一致。
3.2 一氧化碳初始濃度對測定結果的影響
分別對一氧化碳初始濃度70、60、50ppm的示蹤氣體進行研究,結果如下:
由表3可知,對于使用不同初始濃度的示蹤氣體,其測定結果基本一致,因此我們可以選擇較低初始濃度的一氧化碳氣體進行實驗,既安全又經濟。
3.3 對于較大房間新風量測定結果
對體積為3907m3的辦公區域進行了測定,結果如下:
由上表數據擬合回歸方程:y=4.4227-0.8931x,r=0.999,A=0.893,Q=3489 m3/h。
4 結論
一氧化碳示蹤氣體法測定新風量結果表明:一氧化碳作為示蹤氣體使用量小、經濟方便;一氧化碳氣體的初始濃度對測定結果影響不大;國標中兩種測定方法結果一致;對較大體積房間新風量的測定是可行的,但還存在一些缺點:如空氣混勻較難,測量時間長,釋放起源難控制、存在一定的危險性,測定方法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陳建芳,葉必朝,謝超,等.室內空氣品質與新風量關系的實驗研究[J].制冷與空調(四川),2008,20(6):24-28.
[2]趙起越.紅外氣體分析法現場測試室內新風量[J].Modern Scientific Instruments,2008,(3):70-72.
(作者單位:大連華信理化檢測中心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