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長健
摘 要:科普劇即科學互動表演劇。是現在國際上流行的一種全新的獨特的科普形式。它將科普知識、科學實驗等以表演劇的形式表現出來,讓觀眾在觀看表演,跟隨人物情節發展的過程中接受科學知識,感受科學精神,參與科學實驗,以此激發受眾對科學的興趣。
關鍵詞:科普劇;表演;創作;科普教育形式
1 科普劇的定義及其產生
科普劇是國際上廣為流傳的一種新穎的科普教育形式,因其具有較強的知識性和趣味性而備受矚目,它可以將科學實驗、科學知識等通過“故事+表演”的形式表現出來。人們在觀看科普劇時,可以跟隨劇情的發展不自覺的接收科學知識、感受科學實驗,以科普劇來傳播科普知識的方式更容易被大眾接受,尤其受到少年兒童的偏愛,這種方式不僅可以讓學生們了解到科學知識,還能激發他們對科學研究的興趣。倫敦科學博物館1993年的觀眾調查表明:93%的受訪者認為在博物館內戲劇形式的詮釋比展示說明傳達的信息更多;90%的受訪者覺得演員讓展覽更令人難忘了;85%的受訪者同意“歷史人物”的詮釋讓他們更想了解展示內容。
2 科普劇的創作過程及要素
2.1 確定受眾
科普劇因其科學的傳播而備受喜愛,不同的受眾有不同的喜好,因此科普劇的傳播首先需要確定受眾,然后根據不同受眾的興趣點確定劇本的語言風格,確定劇中的人物形象,確定講述科學知識的難易程度,以及確定劇情的發展等。
2.2 選擇主題
科普劇的選題對科普劇的傳播有很大的影響,科普劇創作者必須具有較高的科學素養和文化素養,只有熱愛科普,關注科學發展,才能具有較高的創作靈感,創作出高水平的科普劇。除此之外,創作者在選擇主題時,盡量選擇身邊的事為線索,然后將科學知識融入其中編創劇情。云南省科學技術館自2008年引入科普劇《美麗的泡泡》,演出上百場,受到了觀眾的一致好評。
2.3 人物塑造
人物塑造是科普劇創造的一個至關重要的環節,良好的人物形象能讓人印象深刻,人物的代表性和形象是一部成功科普劇的關鍵。可愛、機靈、鮮活的人物形象大多會讓人印象深刻,比如說我們自編、自導、自演的《豬堅強和他的朋友們》中的“豬堅強”,豬這種動物的本性憨厚可愛,但在塑造人物時,又添加了堅強和勇敢,使得這個角色非常飽滿,人物塑造十分成功,人物出場就引起一陣歡笑聲和感嘆。《郭博士解夢》里面的老學究“郭博士”一角,需要從體型、穿著打扮、語言、動作等著手,戴一個紅色的領結顯得很和藹可親,語言要賦予生活化、趣味化,著重放大肢體語言,充分展現角色的特征。原本嚴肅的課堂變得生動活潑,讓人們在接收知識的同時并感受到快樂。
2.4 舞美音樂
科普劇是戲劇的一種形式,舞美和音樂是科普劇必不可少的部分。精美的場景布置、絢麗的燈光、漂亮的服飾、合適的道具可以增加科普劇的看點,音樂可以調動觀眾的情緒,通過舞美和音樂的結合可以使人們融入到劇中,體會到其中的樂趣。比如在《豬堅強和他的朋友們》中,將場景布置在一間森林病房,然后再配上《功夫熊貓》、《西游記》、《豆豆龍》等為背景音樂,讓人感受身處大自然,音樂和劇情完美融合,喜劇效果極好,很好的達到了宣傳地震知識、自救及避險知識的效果。再比如《飛天幻夢》中,中國古典元素與現代航空航天元素相結合,燈光、LED大屏、背景音樂和視頻等各部門全面配合,使得最后舞臺的呈現效果,及古典又充滿科幻色彩,“中國夢、航天夢、少年夢”的主題正切和了當今中國成為世界航空航天大國強國的大主題。
3 科普劇的表演
3.1 表現形式多元化
人們將科學知識很好的融入到故事和表演中,通過科普劇的形式向大眾傳遞知識,這樣的方式更容易被大眾接受,尤其受到中小學生的喜愛。少年兒童根據故事情節的發展潛移默化的接收科學知識、體會科學精神。少年兒童是科普劇的主要受眾,他們對事物具有極強的好奇心,科普劇在編寫過程中需要關注受眾的心理特點,針對少年兒童的科普劇,在創造過程中需要考慮他們求知欲強,自控能力弱的特點,合理布局,根據劇情的發展巧妙地增加矛盾沖突,然后利用科學的方法來解釋,消除矛盾,以體現科學的價值。
3.2 表現形式自然化
科普劇大多由科技館組織,少數有學校組織,表演者大多為從事科普服務的輔導員,并非專業院校畢業,表演水平不夠高,要想很好的彰顯劇本中的科學知識和人物性格,需要輔導員們全身心投入其中,表現自然,因此表演者的選擇極其重要。科普劇表演者必須性格開朗,這樣的表演者才能在舞臺上自然而富有激情地演繹劇本,從而調動現場氣氛。語言的表達對科普劇也至關重要,科普劇的語言盡量簡潔明了,可以采用常見的修辭手法使語言生動起來,如比喻、擬人、夸張等,尤其是在劇中設計到科學原理時,簡明生動的語言會讓觀眾印象深刻,也能夠準確無誤的傳達科學知識和科學原理。當然,有時可以采用方言的方式進行演繹,使劇更加生活化。
4 結語
一部好的科普劇不但需要優秀的劇本創作和題材選擇,也需要新穎的表現形式和表演者的二次創作。科普劇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引導觀眾接受劇目傳達的科學知識,引發人們對科學的興趣,甚至讓觀眾在結束觀看后自發的開始對科學進行探究。所以,科普劇的最終目標是通過一切可行的手段,將科學傳播的效果達到最大化。科普劇作為一種飽含各種藝術形式的科普教育平臺,必將成為新時期科普工作發展的重點。
參考文獻
[1]劉永記.提高中職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實效性探析[J].網絡財富,2010,(19):73-75.
[2]石志剛.網絡時代 如何開展中職學生思想道德教育[J].職業技術教育研究,2006,(11):48.
[3]歐陽美書.試論新時期中職學生思想道德教育[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1,26(2):104-105.
(作者單位:云南省科學技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