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承洪 王嵐 王惠雁
摘 要:在“互聯網+行業”的經營模式中,“互聯網+回收”的市場巨大。本文在目前我國電子垃圾現狀的基礎上,運用PEST和SWOT工具進行分析,說明了對電子垃圾實施“互聯網+回收”創新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結合互聯網和智能端口對接,為愿意提供電子垃圾的市民和電子產品需求者搭建互聯網服務共享平臺,優化匹配電子資源,解決電子垃圾擁有者和電子產品需求者信息不對稱性,提高產業鏈上下游的精準跟蹤服務,促進電子產品科學高效生產、電子垃圾有效利用,為我國正規回收處理企業獲取更多地電子垃圾回收量提供新的決策思路和操作模式。
關鍵詞:電子垃圾 回收利用 PEST SWOT 經濟共享
中圖分類號:F724.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7)10(b)-009-02
電子垃圾是指被廢棄不再使用的電器或電子設備,主要包括電冰箱、空調 、洗衣機、電視機等家用電器和計算機等通訊電子產品等電子科技的淘汰品;電子垃圾中含有大量不可再生資源,處理不當會導致大量不可再生資源不能循環使用,造成資源浪費。
1 我國電子垃圾現狀
1.1 電子垃圾產生速度快
電子產品的高速更新換代,加快了電子垃圾的產生速率;據2010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發布的報告,我國已成為第二大電子垃圾生產國,每年生產超過230萬噸電子垃圾,中國已成為了世界最大的電子“垃圾場”。
1.2 電子垃圾回收渠道不健全
一直以來,再生資源由于環保問題受到了政府及市場多方面的關注,而二手設備由于涉及的行業太多、專業性太強、分類太復雜、進入的門檻相對較高,目前國內除了幾家開展再制造的企業在對舊設備進行規范回收外,其他的舊設備都由各地個體商戶分散回收經營,分散也就意味著信息溝通渠道不健全,信息流通相對閉塞;目前很多電子垃圾流向小商販,處理過程過于粗糙,導致環境和人類健康遭到極大的破壞。
2 PEST分析方法和SWOT分析方法
PEST分析方法是從政治、經濟、社會以及技術四個要素從總體上把握外部大環境(宏觀環境)的分析方法工具,根據自己本身的屬性對宏觀環境做出評價和調度,有效地為相關行業的發展做出客觀性的決定性作用。
SWOT分析方法是從優勢、劣勢、機會以及威脅四個要素從行業的內部環境和外部環境進行發展分析,實現發揮本行業的優勢、彌補其中的劣勢、把握好機會、避免威脅,該分析方法能夠結合行業內外,更系統精準的為行業發展做出決策性評判。
3 宏觀環境—PEST分析
3.1 政治因素
2015年4月20日,國家發改委對外公布了《2015年循環經濟推進計劃》,明確指出我國將推動和引導再生資源回收模式創新,探索“互聯網+回收”的模式及路徑,積極支持智能回收、自動回收機等新型回收方式發展,并將其確立為落實《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中長期規劃》的一項重要任務。
十八屆五中全會強調,實現“十三五”時期發展目標,破解發展難題、厚植發展優勢,必須牢固樹立并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堅持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為全球生態安全做出新貢獻。
3.2 經濟因素
循環型社會是一種強調人類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經濟模式,是一種既可以滿足當代人們需要,又不對后代人需要的滿足能力構成危害的發展模式。社會經濟資源是有限的,應該以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環利用為核心,傳統的發展是以大量消耗資源為代價,資源利用后只能成為廢棄物。循環經濟發展是發展資源循環利用技術和裝備的升級,改變傳統的“資源—產品—廢棄物”的傳統發展模式,構建起“資源—產品—廢棄物—再生資源”的循環發展經濟模式。
3.3 社會因素
自2006年九年義務教育普及以來,人們的受教育程度普遍提升,公民的社會責任意識逐漸增強,環保意識不斷提高,對于環保行業的認可度較高,為“互聯網+回收”行業發展帶來了良好的契機。根據商務部發布的《中國再生資源回收行業發展報告2016》顯示,2015年我國五大主要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廢電視機、廢冰箱、廢洗衣機、廢空調、廢電腦)的回收量約為15274萬臺,約合348萬噸,同比增長12.5%。
3.4 技術因素
據市場調查,目前我國的電子廢棄物主要有4種流動方式:一是維修部或制造商、廢品收購站,他們將其維修、翻新、改裝后投入市場,再次銷售給二次消費者;二是通過拆解作坊再生利用,拆解坊一般通過簡易的提煉手段獲取金屬材料,特別是貴金屬和稀有金屬,通過拆解進行銷售;三是捐贈或通過舊家電市場流通到農村和貧困地區家庭使用;四是直接與生活垃圾進行填埋。
目前廢棄電器電子產品的產生量巨大,通過正規渠道回收的電子垃圾占比較少,由于以上四種方式技術裝備水平不高,對優質再生資源的加工利用水平差,造成大量的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
4 微觀環境—SWOT分析
4.1 S(優勢)
行業發展理念與國家發展戰略相契合把“綠色+”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方面,發展綠色經濟、打造綠色家園、構建綠色制度、筑牢綠色屏障、培育綠色文化,讓綠色紅利惠及人民。
通過C2B采取市場競價模式,為電子垃圾擁有者挑選最優質買家,及時鎖定、快速交易、依托互聯網、大數據和物聯網技術,打通產業鏈上下游,讓電子垃圾擁有者當家作主,資源價值實現最大化。
采用大數據分析,有效的挖掘和匹配閑置物流人員,第一時間找準最佳運送渠道,高效地優化了物流路徑,減少商家的物流邊際成本,有效提高社會就業率。
通過(O2O)線上登記和線下設置固定的回收點,實現海量信息共享、方便電子垃圾擁有者高效解決電子垃圾信息不對稱和渠道少的問題,有效的提高了資源的流通性和利用價值。
4.2 W(劣勢)
在“互聯網+回收”剛開始階段,行業的商業模式很少有回收商家接受,同時電子垃圾擁有者也不一定相信該模式的運用,因此營銷推廣和商家的合作建立將是一個難題。
“互聯網+回收”運用大數據、云計算和物聯網等作為核心技術,該運營模式和技術人才要求高,在人才和技術支持方面有一定的挑戰性。
信息泄露是一個屢見不鮮的問題,有的人認為電子垃圾價格回收不高,還要面臨自己的隱私被泄露的危險,寧愿將其放置在家中,對于知名度不高的平臺,更是缺乏安全,不愿意嘗試這樣的回收方式。
4.3 O(機會)
“互聯網+行業”的發展越來越普及到傳統行業,“互聯網+回收”相對于現有的電子垃圾回收平臺有自己的創新和特色,為供需雙方提供更便捷智能的服務,實現線上、線下資源的無縫銜接。
隨著家用電器、數碼產品普及度迅增,更新換代加速,生活中的電子垃圾也在與日俱增,根據聯合國大學的一項研究,在2010~2015年間,僅中國人的電子垃圾產生量就增加了一倍以上,達到670萬噸。
近年來,低碳生活的理念漸入人心,九年義務教育強制普及,人們的受教育程度較2000年之前普遍提高,這對增強公民環保意識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大數據、云計算技術發展迅速,逐漸運用于日常生活和大家接觸,新技術不斷的激發著人們的好奇心并且去嘗試。
4.4 T(威脅)
類似的二手回收平臺有百度回收、淘綠網、回收寶、回收哥等,這些平臺的發展已經達到了一個相對穩定的階段,擁有了較為成熟的運營模式和穩定的客源,而我們的平臺剛起步,難免會受到競爭對手帶來的壓力和沖擊。
隨著國家政策、公民理念對環保問題、資源循環等問題的不斷重視,互聯網產業的快速發展,電子垃圾回收市場發展潛能巨大,行業的發展必然伴隨著競爭者的強勢涌入。
5 PEST分析和SWOT分析結果
5.1 PEST分析
經過PEST分析得出結果:國家在相關政策上大力支持綠色產業的發展,多地正大力推進大生態、大數據等戰略的發展,為“互聯網+回收”行業的發展迎來了良好契機,現如今資源缺乏,二手電子產品的回收方式是解決資源循環利用的有效方式,電子垃圾回收利用價值較高,市場前景廣闊。
5.2 SWOT分析
經過SWOT分析得出結果:“互聯網+回收”行業面臨著發展機遇的同時也面臨發展過程中各種亟待解決的問題,如前期的市場推廣、眾多平臺的競爭、服務的更優化等、都是一些無法避免的問題;國家政策大力支持“互聯網+”行業的發展,為“互聯網+回收”的發展提供了必要條件。
6 結語
利用互聯網技術構建“互聯網+回收”模式,創新性地把“互聯網+”戰略應用到電子垃圾的回收實踐中,實現線上投廢和線下物流的有效匹配,降低產業鏈邊際成本,提高電子垃圾資源交易利用的便捷化、透明化,促進生產生活方式綠色化。行業結合地理因素、人文因素、心理因素、行為因素對電子垃圾回收進行市場分析選擇,將消費者、生產企業、回收處理企業、平臺構建者、政府等相關主體緊密鏈接,建立起多方利益主體共贏的正向生態圈,以快速的信息流動和智能的監控管理改變傳統回收“小、散、差”的狀況,推動“互聯網+回收”行業由分散化處理到集約化、規模化、產業化方向發展,有助于擴大企業回收范圍,引導小規模、傳統企業走向大規模、互聯網企業;健全相關市場的法律法規,建立完善的回收渠道,將傳統回收方式向規模化、網絡化發展過渡,有效減少電子垃圾的負面影響,使我國的電子產品產業真正走上可持續的循環經濟發展。
參考文獻
[1] 再協.中國電子垃圾回收行業的發展現狀及前景分析[J].中國資源綜合利用,2016(11).
[2] 竇欣.愛回收傳統回收業的“互聯網+”創新[J].企業管理, 2016(10).
[3] 魏潔.廢棄電器電子產品“互聯網+回收”模式研究[J].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