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曉雨
摘 要:2016年5月1日,我國在全國范圍內全面推進營改增試點工作,生活服務業也納入了繳納增值稅的范疇,營業稅與增值稅并存并行的局面不復存在。《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全面推開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的通知》(財稅〔2016〕36號)是指導生活服務業營改增的重要政策。本文主要就營改增后對生活服務業的稅負影響以及企業需要注意的方面進行分析。
關鍵詞:生活服務業 營改增 稅負
中圖分類號:F7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7)10(b)-158-02
現稅法規定下的生活服務業,是為滿足城鄉居民日常生活需求提供各類服務,包括文化體育服務、教育醫療服務、旅游娛樂服務、餐飲住宿服務、居民日常服務和其他生活服務。
1 營改增的目的
營業稅是價內稅,價格等于成本+利潤+稅金,營業稅通過損益類賬戶“稅金及附加”進行會計核算,在計算利潤總額時可以扣除。價內稅的優點是價格已定,國家可以通過調整價格內稅收的比例來調控經濟;稅收本來是一種分配,國家想分配多,就可以提高稅率,反之想分配少可降低稅率,操作比較簡便;缺點是市場經濟下,企業自由定價,若再把相對固定的營業稅含在靈活的價格內,會使二者互相牽制,難以保證充足的稅源和財政支出,不利于稅收穩定。
增值稅是價外稅、價款和稅款分別列示。企業制定價格以生產價格+平均利潤組成,國家對流通中的商品所征稅款為價格附加。價外稅的優點是價稅分離,有利于發揮價格和稅收各自作用,便于企業依市場情況定價。價外稅是購買方來支付稅款,銷售方同時收取銷售款和稅款,增值稅通過“應交稅費”所屬明細賬戶進行會計核算,繳納的增值稅主要是同一主體買賣行為產生的增值稅銷項稅額減去進項稅額的差額,不直接影響損益。由于購買方的進項稅額即為銷售方的銷項稅額,增值稅全面覆蓋貨物和服務業,從而形成稅收完整鏈條,環環牽制,有利于國家監控。
2 營改增后對生活服務業稅負的影響
生活服務業納稅人的劃分標準是提供生活服務年應稅銷售額≥500萬元的認定為一般納稅人,<500萬元的是小規模納稅人。若銷售額<500萬元的納稅人,只要會計核算健全,能提供準確稅務資料的,也可以向主管稅務機關辦理一般納稅人資格登記,成為一般納稅人。營改增之前,生活服務業營業稅稅率多為5%;營改增之后,小規模納稅人采用3%的征收率,一般納稅人采用6%的稅率。
2.1 小規模納稅人
本次營改增生活服務業涉及戶數最多,且多屬于小規模納稅人。對小規模納稅人而言,從5%的稅率到3%的征收率,營改增后必會減稅。例如某餐飲企業,年營業額400萬元,營業成本費用300萬元,假設無其他成本費用,只繳納流轉稅和所得稅。營改增之前,該企業營業收入是400萬元,即為營業稅的計稅依據,由此計算出交納營業稅20萬元(400×5%)、城建稅及教育費附加2萬元(20×7%+20×3%)、所得稅19.50萬(400-300-20-2=78,78×25%=19.5)元,各種稅額合計41.50萬元(20+2+19.5),稅負比率10.38%(41.5/400);營改增之后,該企業營業收入是將含稅營業額換算成不含稅的388.35萬元(400/(1+3%)),即為增值稅的計稅依據,由此計算出交納增值稅11.65萬元(388.35×3%)、城建稅及教育費附加1.17萬元(11.65×7%+11.65×3%)、所得稅21.80萬元(388.35-300-1.17=87.18,87.18×25%=21.80),營改增之后各種稅額合計34.62萬元(11.65+1.17+21.80),稅負比率8.91%(34.62/388.35);顯然34.62<41.50,8.91%<1038%,對于生活服務業小規模納稅人來說營改增可以降低企業流轉稅和所得稅的稅負,增加競爭資本和生存機會,有利于其發展。
2.2 一般納稅人
對一般納稅人而言,盡管適用稅率6%,較之前營業稅率增加了1%,但稅率上升并不能說明稅負一定上升。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在很多環節的進項稅可以扣除,關鍵看抵扣的進項稅額部分能否抵銷增加的1%的稅率部分,只要抵扣多,稅負必然會降低。
例如某酒店的年營業額1000萬元,營改增之前1000萬元即為營業稅的計稅依據,計算出交納營業稅50萬元(1000×5%);營改增之后,該企業交納增值稅主要是銷項稅額減去進項稅額,計稅依據是換算成不含稅的營業額943.40萬元(1000/(1+6%)),計算出增值稅銷項稅額56.60萬元(943.40×6%),企業只要有6.60萬元的進項稅額,此時應交納的增值稅為500萬元(56.60-6.60),即進項稅額只要達到銷項稅額的11.66%(6.60/56.60)以上時,雖然營改增后增值稅稅率6%,但企業可通過增加本期可抵扣的進項稅額來降低稅負,使凈利潤增加,從而達到減稅的效果。生活服務業最大的特點是成本以裝修和人工為主,經營場所以租賃居多。人力成本無法獲得抵扣,能抵扣進項稅的是采購成本、裝修成本、場所租賃成本,獲得抵扣的稅率可能有6%、11%和17%,而且允許差額抵扣,確保企業稅負不上升。
3 需要注意的問題
3.1 營改增后生活服務業對納稅人身份的選擇
企業應結合自身業務情況選擇小規模納稅人或一般納稅人身份,做好增值稅計算和籌劃。增值稅納稅人身份的籌劃,主要是通過對比之前營業稅與之后增值稅、小規模與一般納稅人的稅負比例,為納稅人身份的選擇提供參考依據。對于銷項稅較多而進項稅較少的,可選擇小規模納稅人身份,按簡易征收率3%計算;對于能從對方取得專用發票可抵扣進項稅較多、抵扣率大于或等于11.66%的企業,則可選擇一般納稅人身份。
3.2 營改增后生活服務業的稅負是增是減由可抵扣的進項稅來決定
如何獲得進項稅至關重要,企業需要對供貨商進一步審核,規范進貨渠道,盡可能選擇能提供增值稅專用發票的一般納稅人商家,從而取得有效的扣稅憑證,打通抵扣鏈條,使進項稅足額抵扣,稅負下降;如果供貨商是小規模納稅人不能提供增值稅專用發票時,企業選擇此供應商時需關注其給出的價格能否低到可彌補不抵扣進項稅額的損失來作出決策。同時加強發票的管理,及時進行專用發票的認證和抵扣,按規定開具紅字增值稅專用發票,實現以票控稅。
3.3 營改增后生活服務業需提升會計核算能力
對如會計科目設置、納稅申報表填寫、銷售價格定價、財稅36號文學習等方面,都需要加強和提高。企業的會計核算賬目需細致清晰,對不同稅目及稅率的銷售行為、兼營銷售行為正確核算,避免這些行為給企業帶來稅務風險。對同一企業的各種銷售行為進行合理劃分,套用稅率分別計算銷項稅,不能區分的混合銷售行為、兼營行為稅率一律從高計算。如酒店的住宿服務稅率6%,酒店的房屋租賃服務稅率11%;再如餐飲企業堂食稅率6%,外賣稅率 17%。像酒店提供給客戶的長期包租房業務,如酒店提供配套設施使用和包房清掃衛生等服務,則此業務按6%稅率計算銷項稅;若酒店完全交由客戶長期租用且不提供任何服務的,則按11%稅率計算銷項稅。像餐飲企業對堂食和外賣的銷售額必須分別核算,區分不同銷售類型,適用不同稅率。
4 結語
營改增是國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要財稅工具之一,它給生活服務業帶來機遇與挑戰,必將促使企業在經營、勞務、物資、財務、稅務等多方面的管理有所籌劃和調整,推動產業完善升級,助力企業走的更高更遠,形成良性循環。
參考文獻
[1] 田乃潔.生活服務業營改增政策分析與解讀[J].注冊稅務師, 2016(6).
[2] 羅本珍,劉厚兵.生活服務業營改增實施要點[J].稅收征納, 2016(8).
[3] 王琬婷,梅蘭蘭.營改增稅制改革對生活服務業的影響[J].商, 2016(26).
[4] 韓道琴,孟嬌.淺析“營改增”對服務業稅負的影響[J].科學教育前沿,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