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霞
摘 要:中職學校是對接企業的需求,實施專業核心技能和職業核心能力的“雙核”培養,以服務發展為宗旨,以促進就業為導向的人才培養體系。畢業生的職業狀況也就是就業質量的高低與到職業學校的生存和發展息息相關。目前職業學校應以就業為重,逐步引導學生就業意識,以服務學生,服務家長為目的,建立人才培養就業安置工作的網格化,一路綠燈保障學生的就業;多方位宣傳倡導教育學生及家長改變落后的就業觀。采取服務模式多樣化、長期化,去除學生就業后顧之憂;加大學校的知名度宣傳;優秀畢業生宣傳以就業促招生。
關鍵詞:就業網絡化 就業觀 服務模式多樣化 學校知名度宣傳
中圖分類號:F2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7)10(b)-191-02
中等職業教育以服務社會、服務企業、為用人單位培養優秀人才就業為宗旨,就是要培養學生畢業就能上崗。以及能夠適應未來社會發展崗位流動的需要。就應當是“有的切實知識,精熟的技能,完整的人格”的綜合實力。應有的轉崗、轉業與敢于自主擇業、創業的綜合素質。因此畢業生的就業安置工作與學校的生存與發展息息相關。怎樣才能做好此項工作呢?本人通過調研我省新世紀職業學校、西寧市第一職業學校等;以及本人在中職學校近幾年來的工作實踐,歸納出以下的幾點思路:目前,大中專畢業生的就業政策國家實行的雙向選擇、自主擇業的原則,實行學校牽線搭橋,舉辦多樣化就業洽談會、畢業招聘會等形式,聯系企業“走進來”;了解企業用工信息,及時把青海省工業職業技術學校相關專業畢業生資料送到企業面前的“送出去”的辦法緊跟了市場的要求,為企業服務。
1 培養學生的就業意識、明確目標
職校新生認為到了職業學校就是混日子的,考大學又沒希望,畢業后也是給別人打工,沒前途。不少新生出現了松懈、自卑、缺乏自信的心態,使學生處于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混一天算一天的狀態。針對此現象,學校進行了對一年級新生目標教學。“在校應該掌握哪些本領,應具備哪些素質等”這些都是教育的目標。讓學生明白自己將來干什么,從而制定自己的學習、生活計劃從而使學生及早做好心理準備,及時確定自己的奮斗目標。讓學生明白自己將來必須具備適應多個就業崗位、多家企業的能力。而不僅僅是某個特定崗位的技能,必須具有“切實的知識,嫻熟的技能,完整的人格”的多元化優秀人才。針對在校二年級學生,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況,學校重點從教會他們做人的教育入手,幫助學生立志做對社會、對人民有益的人。加強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法律常識教育,對于最后一年臨近畢業的三年級同學,對他們的教育則重點進行先就業再擇業的意識教育和宣傳國家鼓勵創業的政策,激勵學生勇于成才勇于創業。
2 綠色通道為就業,網絡鏈接保暢通
2.1 建立四通八達、往來順暢的學生信息網絡
對每一個在校學生,尤其針對畢業生學校根據其個人愛好、所學專業、成績排名、是否是學生干部建立了學生個人求職信息檔案。同時密切和各個用人單位的聯系,尋找合適每個學生的工作崗位。如果企業有用工意向,學校就按要求組織學生,提前做好學生就業前的各項準備工作,以便和企業接軌。另外學校與地方就業局等單位聯手,建立了多專業多層次的人才庫,需要的人才也從單一的中職畢業生、上升到大專、本科等。這樣學校鼓勵學生繼續升學也有了強有力的說服力!人才庫的建立不僅滿足了企業需要,而且還使在校畢業生繼續求學深造有了前進的動力,提供了更高、更廣闊的就業平臺。
2.2 信息網絡人才輸出
學校按照省內結對子、省外送出去的原則建立嚴密的人才輸出信息網絡。
青海省是一個農牧業省份,工業相對落后,農村進城務工人員多,企業經濟效益不是很景氣, 就業供需矛盾大。所以,學校主動出擊聯系甘河工業園區、開發區等有多家有發展潛力。有就業前途的企業,建立供求關系,及時掌握企業用工方向,和我校對口專業結對子,建立就業信息網絡。近年來學校已向黃河水電、察爾汗鹽湖集團、比亞迪有限責任公司等多家企業輸送300多名優秀的技術工人。
除了在省內積極就業途徑,學校還把就業方向延伸到了上海及周邊、廣州及周邊等經濟發達地區。在廣州、昆山、青島、等地直接和二十多個廠家建立了人才供求網絡。及時輸送我校畢業生到當地企業,也解決了省內就業壓力大的問題。
3 建立新理念
建立就業指導、崗前培訓、自主創業的“高速互聯網”引導學生樹立“先就業、后擇業、再創業”的就業新理念。
通過課堂教學、就業指導講座及人才招聘、洽談會、召開就業學生家長座談會等形式,對畢業生進行就業觀念的教育。對畢業生就業上崗前進行全面的就業指導,教會學生怎樣撰寫求職簡歷、指導學生面試有哪些技巧等。如果有學生外出務工時,學校都要召開畢業生家長會,詳細地給家長講清楚就業企業狀況、工資待遇等。并且向家長介紹目前國家的經濟、大中專學生的就業情況,國家對人才的要求和單位的用工制度等,使學校的推薦畢業生安置工作得到家長的認同和支持,在畢業生就業安置中形成家庭、學校、社會等方面的共同教育合力。并向家長及學生強調“職業教育的畢業生應該有較強的就業彈性。也就是不能只適合在一定狹窄的職業領域里工作”,鼓勵學生多方位就業。
在當前就業形勢嚴峻的情況下,開展校園創業,以創業帶動就業,通過畢業生創業典型實例和自主創業成功人士介紹經驗,激勵學生勇于創業、參與創業實踐,營造學生“想創業”“能創業”的濃厚氛圍;最終實現成功創業。最終學生能就業、就業能上崗、能創新,自主創業的就業“高速互聯網”。
4 定時回訪、實行跟蹤服務——反饋就業信息網絡
學校及時了解學生就業后的情況,反饋給教學部門,對學生所掌握知識技能查漏補缺,調整學校的教育教學重點。對優秀畢業生宣傳,發揮榜樣的力量。對于就業不理想的學生及時掌握情況,理清是學生本人的問題還是就業單位的問題。對每一個畢業生負責到底,做到學生、家長、用工單位的三個滿意。
這就需要建議學生—班主任—家長—招生就業辦公室—用工企業緊密相連的就業信息反饋網絡。對學生的就業動向及時掌握。
5 酒好也怕巷子深——建立就業、招生宣傳網絡,進口旺、出口暢
近年來學校利用電視臺、廣播電臺,及報紙雜志等多種媒體對學校進行宣傳。在《西海都市報》《青海日報》等報紙上對學校優秀畢業生多期報道。青海電視臺和我校合作,及時報道我校的大型活動、采訪優秀畢業生,且錄制了《職校生風采》系列欄目,在電視臺循環播映,以擴大學校的影響力。
發動教職工利用自媒體轉發我校就業公眾號,宣傳學校的的就業前景,優秀畢業生,及招生簡章,以就業促招生。
總之,中職學校只有形成招生、教學、就業各個環節環環相扣、緊密相連人才培養、就業安置工作的網絡化模式,我們才能在這瞬息萬變的經濟大潮中立于不敗之地,形成出口暢,進口旺的良性循環,使中職學校魅力永存!
參考文獻
[1] 胡尊利,劉朔,程愛霞.國外大學生就業能力研究及其啟示[J].職教論壇,2008(17).
[2] 朱新萍.大學生就業能力心理結構探析[J].教育研究與實驗, 2009(3).
[3] 陳洋成.淺談大學生就業心理素質的培養和提高[J].當代教育論法,2005(1).
[4] 丁嘉誠.現代教育心理學[M].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