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樹林 王俊航
摘 要:作為電梯常用的安全保護系統之一,限速器——安全鉗聯動系統也是電梯監督檢驗的重要項目,但是實際工作中大家常常對限速器——安全鉗聯動試驗的判定標準有所不同,本文探討限速器——安全鉗聯動試驗是否有效的判定標準。
關鍵詞:電梯;安全鉗;判定;影響
1 概述
安全鉗按照其功能及結構分為幾種:
(1)按照功能分類:①作為轎廂下行超速保護的安全鉗;② 作為上行超速保護裝置的安全鉗(又分為轎廂上行動作的安全鉗、對重安全鉗);③因底坑的對重下方懸空保護的對重安全鉗。
(2)按照結構分類:①漸進式安全鉗;②不可脫落式滾柱式安全鉗;③除不可脫落式滾柱式安全鉗(國內主要為楔塊式瞬時式安全鉗)。
2 檢規與標準的解讀
(1)GB7588是安全鉗型式試驗的依據,在型式試驗時,模似曳引鋼絲繩斷,載有額定載重量的轎廂,在超速狀態下測試平均減速度;
(2)GB/T10059是電梯整機的試驗大綱,對測試方法說明為,載有額定載重量的電梯,可以額定速度或檢修速度下進行。
(3)TSG T7001-2009是現場監督檢驗的指導性規范,對測試方法的說明為:轎廂裝載1.25倍額定載荷在檢修速度下進行。
顯然,TSG T7001-2009《電梯監督檢驗和定期檢驗規則——曳引與強制驅動電梯》并沒有明確安全鉗動作是否有效的判定標準,這就有賴于檢驗員參照標準制定自己的判定標準。而GB 7588-2003《電梯制造與安裝安全規范》中所描述的最惡劣情況為“懸掛裝置斷裂的情況”,在實際的監督檢驗工作中無法模擬該種工況,這給實際檢驗工作帶來了較大的困難。
3 常見的監督檢驗方法及疑問
(1)通常,檢驗員在進行安全鉗聯動試驗時按如下步驟進行:
①轎廂載有125%額定載重檢修下行至適當位置;
②人為動作限速器,然后繼續下行至限速器開關動作(實現了限速器電氣開關有效的驗證);
③短接限速器動作驗證開關,繼續下行至安全鉗開關動作(實現了限速器電氣開關有效的驗證);
④短接安全鉗動作驗證開關,繼續下行;
⑤如果曳引輪相對鋼絲繩打滑,則有效,否則無效。
(2)如果電梯具備“緊急電動運行”功能,則按如下步驟進行:
①轎廂載有125%額定載重檢修下行至適當位置;
②人為動作限速器,然后繼續下行;
③如果曳引輪相對鋼絲繩打滑,則有效,否則無效。
(3)檢驗中的疑問
①部分制造單位與安裝單位認為,當限速器-安全鉗聯動后,由于變頻器的功率保護(或電機功率不足)轎廂不再下行也應能認定為符合《電梯制造與安裝安全規范》中的“安全鉗應能夾緊導軌使裝有額定載重量的轎廂制停并保持靜止狀態”的要求。那么,這種判定方式是否正確?
②另外,實際檢驗中按3.2的檢驗方法常遇到一種狀況,直接“緊急電動運行”下行且中間不停(不出現變頻器保護停梯或者人為松開“緊急電動運行”下行按鈕),那么曳引輪不打滑且轎廂不能制停于導軌上。當中間停頓后,再次下行則出現曳引輪打滑且轎廂不再下行。這種情況又是否能認定為安全鉗聯動試驗有效呢?
4 限速器——安全鉗聯動失效的主要原因
4.1 安全鉗制動力不足的原因
(1)安全鉗選型不正確。一般很少出現這種情況,檢驗員審核安全鉗的資料可以初步排除。但筆者檢驗中也遇到部分制造單位選型偏小,其安全鉗組合的制動力僅是滿載轎廂的1.2倍,雖然理論上滿足GB7588-2003的0.2~1.0倍的重力減速度,但制造環境中模擬測得的制動力可能與實際工況存在較大差異,筆者認為選型應保守些,如1.6倍滿載轎廂的當量是比較合適的。
(2)安全鉗楔塊與導軌之間的摩擦系數變小。導軌上有沙粒等雜物可能導致摩擦系數變?。ㄉ踔磷兂赡Σ料禂岛苄〉臐L動摩擦),無法提供足夠的制動力。另外,多次動作后安全鉗楔塊表面以及導軌表面的硬化(表面情況發生改變,主要表現為表面硬化及粗糙度變?。┮矔е滦▔K與導軌之間的摩擦系數降低,進而導致無法提供足夠的制動力。
4.2 安全鉗無法達到行程末端
(1)安裝不正確。包括有部件阻礙安全鉗楔塊的動作,以及導靴選型不正確或安全鉗楔塊間隙不正確導致楔塊無法達到行程末端。另外常見的還有安全鉗楔塊制動面與導軌不平行。
(2)摩擦自鎖角變小。因為安全鉗楔塊的提拉不僅依靠限速器提供提拉力,而且還有賴于其與導軌之間的摩擦自鎖角,導軌上有沙粒等(包括多次動作后楔塊和導軌表面的硬化)導致摩擦系數變小而是自鎖角變小也是楔塊無法達到行程末端的原因之一。
5 結語
從以上的計算分析中我們可知,即使限速器——安全鉗聯動試驗中曳引輪出現打滑也并不能說明安全鉗的制動力達到了標準設定的要求,僅僅證明其制動力能滿足曳引輪打滑的條件。可以說曳引輪打滑是必要條件,而非充分條件。對于監督檢驗中漸進式安全鉗的限速器——安全鉗聯動試驗,檢驗員所需驗證的是安全鉗能不能可靠動作,其可靠動作應該指漸進式安全鉗的楔塊能夠在限速器的提拉力以及其余導軌之間的摩擦力的作用下達到行程末端進而提供最大的動摩擦力。如果漸進式安全鉗因為某些原因不能達到行程末端,或者即使達到行程末端也無法提供足夠的制動力,那么可認定為無效。
正確的試驗方法應該是能使安全鉗楔塊達到行程末端,且與導軌之間有一段滑動摩擦,這樣才能確認安全鉗能否提供足夠的制動力(動摩擦力)。雖然并不能證明其制動力已經達到試驗的數據,但這種情況更加接近標準(GB7588-2003)對設置安全鉗的要求初衷,安全鉗的最大動摩擦力的確定應由安全鉗選型時保證。要是安全鉗能達到楔塊的行程末端,也就要使安全鉗動作過程能吸收足夠的能量。另外,為了盡可能的提高曳引輪打滑條件下安全鉗所需提供的最小制動力,在進行安全鉗試驗時應盡量靠近電梯行程的下端,以減小曳引鋼絲繩的影響。
參考文獻
[1]朱明昌,洪致育,張惠僑.電梯與自動扶梯——原理、結構、安裝、測試[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1995.
(作者單位:1.北京市延慶區特種設備檢測所;2.北京市政建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第二工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