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發
摘 要:維修策略中包含周期性維修和狀態性維修兩種,其中周期性維修是最容易運用和出效果的,而周期性維修策略,我們通常稱之為設備定期保養,它是提高設備運行效率的三大基礎模塊之一,如何制定科學的定期保養計劃和保證計劃的完成率和有效性又是基礎中的重點,本文通過引用李葆文教授的TnPM中的維修策略并結合啤酒廠糖化車間的實際情況,形成了自己的維修策略運行模式,使得車間設備管理和運行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
關鍵詞:TnPM;維修策略;設備定期保養;設備運行效率
1 總體思路
首先,設計一個目視化看板,讓維修人員能一目了然的知道他所管轄的區域設備要保養什么內容,間隔多久應該做一次,下一次是在什么時候進行,同時也能讓管理人員直觀的看到這個定期保養內容是否按時完成。
其次,我們要有一套能評價維修人員定期保養工作量的方案,不再只是下發定期保養計劃,目標就是全部完成,而不論是否任務超負荷,是否有停機時間進行。同時,我們要鼓勵維修工去利用生產間隔時間進行定期保養,對于超額完成任務的,要給與一定的能力分激勵。
2 具體方案
2.1 看板設計
看板主要由9部分組成,分別是機臺、部件、維護內容、簡單的驗收標準、所需工時、維護周期、月份、策略的優化內容、備注。同時還包括了看板填寫要求,考核激勵制度及反饋表、檢查表。
維修工對按計劃完成了的項目要在看板上打“√”,未能按時完成的打“X”并填寫反饋表說明原因,然后在后續的月份內什么時候完成的,就在哪個月份上打“√”。
每年的12份,車間需要對全年的維修策略執行做一個回顧和分析,結合實際完成情況和時間及維修工、生產線的意見對維修策略進行一個優化,比如觸發事件調整,周期頻次調整,策略內容增加等。
2.2 指標提取
①預維修計劃完成率:結果指標,納入維修工績效考核表內。
②超額完成工時:結果指標,納入維修工能力考核表內。
3 激勵方案
(1)停機工時(A):生產安排停機的總工時,一天按6h計算,則A=6*停機天數,停機天數以生產協調員數據為準。(2)計劃工時(B):計劃項目所需要的總工時。(3)實際工時(C):停機期間,已完成項目所消耗的總工時,包括計劃項目和非計劃項目,若非計劃項目不需要停機也能完成的,將不計入實際工時內。實際工時以技術員和維修班長統計數據為準。(4)預維修基礎分(D):10分。(5)預維修計劃完成率(η):當A≥B時,η=C/B,比如停機工時為100,計劃90,實際工時為80,則計劃完成率=80/90=88.9%。當A≤B時,η=C/A,比如停機工時為100,計劃110,實際工時為80,則計劃完成率=80/100=80%。(6)當預維修計劃完成率不足100%時,以完成率*基礎分為得分,當完成率≥100%時,小組+2分,組員+1分。(7)當預維修計劃完成率≥100%時,多完成的內容按0.1/工時累加到小組能力分內。(8)維修計劃完成率激勵考核到責任區負責人。(9)每月25~30日,維修組長、班長及技術員商討下月維修計劃工時。(10)預維修完成需拍照并填寫工單記錄。
4 總結
我們經過幾年的研究和實際運用,慢慢摸索出了適合本車間的運行模式。通過全員參與每年年底對定期保養計劃的評估和優化并利用看板式的設計讓員工更容易接受,通過科學的完成率計算和激勵來提高員工積極性。從2013年開始引入TnPM的維修策略到2015年,車間設備定期保養完成率從原先的75.2%上升到了91.4%,設備故障率從1.3%降低到了0.18%,車間備運行效率上升到了一個新高度,未來,我們還將繼續深入探索TnPM中其他的內容,讓我們的設備管理更上一步。
參考文獻
[1]柳劍.制造系統運行可靠性分析與維修保障策略研究[D].重慶大學,2014.
[2]許龍.基于設備維修策略的接觸網管理信息系統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3.
(作者單位:燕京啤酒(桂林漓泉)股份有效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