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消費的升級,城市化和城鄉一體化也在迅速發展,既給都市農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時機,也帶來了巨大的發展挑戰。消費升級背景下的鄭州市發展都市農業也適應了城鄉一體化的要求,不僅滿足了人們對提高生活水平,改善生活品質的要求,也對生態環境的改善具有重要的意義。目前我國都市農業的發展尚處于初步探究階段,所以在發展過程中仍然面臨著許多問題。要想實現都市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必須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從各個方面解決發展過程中的各種問題。本文主要通過分析消費升級背景下鄭州市都市農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然后提出具體的解決方法和對策,以此促進鄭州市都市農業不斷創新發展,打造宜居生態都市。
關鍵詞:鄭州市 都市農業 發展
中圖分類號:F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7)10(b)-143-02
1 鄭州市都市農業發展的現狀
1.1 都市農業示范區建設
根據農業“規模化、特色化、生態化”的發展理念,打算在鄭州全市建設10個萬畝以上的都市農業示范區,從 而達到農業的規模化發展。不僅如此,還要建設30個3000畝以上的特色園和60個500畝以上的特色項目,以此促進都市農業的特色化發展。并且對劃入市重點規劃的都市農業示范區給予一定的財政政策支持,每年大約給予1000萬~3000萬的資金扶持。據統計,截至2013年,總共投向10大示范區資金達52.88億元,而投向特色產業園和產業項目的資金達27.89億元。目前中牟國家農業公園已經有15家企業入駐累計投資額達24億元,充分展示了都市農業示范區的示范性作用。這表明都市農業示范區的建設為鄭州市農業的建設提供了強大的動力。
1.2 農業產業化集群式發展方面
不斷發展競爭力和示范性強的龍頭企業,并對這些企業給予政策上的扶持,鼓勵企業并購重組和上市,以此擴大企業農產品加工規模,實現農業的產業集群式發展。當前鄭州市農業產業化重點企業總量已經高達四百多家,其中包括大約80%的市級企業和13%的省級企業,當然剩下的7%都是國家級和上市企業,所以全市農產品加工實現了500多億元的銷售總收入。不僅如此,全省已經擁有11個農業產業化集群,像三全、思念這樣具有代表性的速凍食品產業集群已經擁有全國大約50%的市場占有率。根據這些數據可以看出,鄭州市的農業產業化集群式發展方式已經取得較大的進步,極大地促進了農業的轉型發展。
1.3 生態環境建設方面
在大力開展農業發展調研的基礎上,對都市生態農業進行合理的規劃。積極發揮都市農業在改善城市生態環境上的作用,加強都市農業的生態保障功能。大力發展休閑觀光農業,加快推進嵩山養生農業示范區、濱河休閑農業示范區、邙嶺體驗農業示范區等五大休閑農業示范區建設,提高城市周圍植物及森林覆蓋率,涵養水源,改善城市生態環境,建設營造宜居生態環境。大力促進休閑觀光生態農業的發展,刺激市民走入農村,體驗農村良好的環境和綠色健康的農副產品。據有關資料統計,鄭州市在2013年已經擁有139家登記在冊的休閑農莊,促進了農民大約3萬多人的就業,并且達到800多萬人次的一個年接待量,實現年經濟綜合收入10億元。這樣不僅可以滿足城市居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可以帶動農村的發展,提高農民收入,從而實現都市農業全方面的發展。
2 鄭州市都市農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2.1 農產品安全質量問題
近幾年食品安全問題頻發,農產品無一例外也出現了大量的安全問題,這已經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農產品安全質量問題出現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城郊及近郊農業一般大都位于城市的邊緣,農產品種類多以瓜果、蔬菜為主。當然,在有些地方也會分布的有畜牧業和養殖業。城市化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土地和水資源污染會嚴重的影響農產品的質量。另一方面大量化肥、農藥、添加劑、催化劑的使用影響農產品質量,例如“瘦肉精”事件,濫用食品添加劑,以及“甲醛白菜”和“藍礬韭菜”事件,農藥殘留。以上出現的農產品安全質量問題已經嚴重危害到人體的健康。鄭州市雖然在農產品檢測方面加大了力度,但依然無法從根本上解決農產品安全質量問題。
2.2 基礎設施較薄弱問題
鄭州市目前還處于城市發展的上升階段,與其他較發達的城市相比,例如北京、上海等城市,基礎設施的建設方面還存在著巨大的差距,因此基礎設施較薄弱,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1)公共交通方面。隨著城鄉一體化進程的加快,分布在城郊的村莊至城區的道路已經實現了公交通車線路,但是由于城郊村莊分布不集中,生態果園,農家樂的布局較于分散,使得單一的交通線路根本無法滿足市民的休閑需要。(2)公共設施方面。隨著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民已經更加重視生活質量的提高,不斷追求生態化、健康化的生活方式。而農家樂和農業觀光旅游則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歡迎。但是由于目前農村在停車場、住宿、廁所等配套公共服務設施上的不完善,使人們普遍感覺不到都市農業發展帶給他們的便利,相反卻使人們苦于基礎設施不完善而出現“來了一次不想來第二次”的想法,長此以往,必然導致都市農業不能持續健康發展。
2.3 產業結構和產業布局不合理
目前雖然鄭州市結合了我國國民經濟對農業的總體要求和十五屆三中全會的有關精神對農業產業結構和產業布局進行了一定的調整。但是農林牧漁業的總產值并沒有實現大幅提升,并且無法使農業與其相關服務業以及工業實現關聯發展,這就嚴重影響了農業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而且鄭州市在都市農業發展過程中并沒有注重都市文化與農村文化的結合發展,從而無法突出地域特色產業。因此需要進一步對農業產業結構進行調整,不斷實現農業產業的延伸發展。產業布局上由于受傳統農業產業布局和自然條件的影響,產業布局較于分散,無法實現規模化大生產,并且不能突出各個地區的品牌和特色。這就難以實現鄭州市發展高檔化、規模化和集聚式農業的發展要求。
2.4 相關體系和制度不完善
目前,鄭州市正處于都市農業發展的初級探索階段,尚未形成完善的相關保障機制,在規劃、科技、政策、資金等方面都缺乏成熟的發展體系,這就出現了規劃亂局,科技水平低,政策扶持力不夠,資金投入不合理等影響都市農業發展的現象,無法與都市農業的發展相適應。并且在土地制度上,原有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不適合農業產業化大經營,導致農業生產無法實現規模化。如果不能夠建立成熟完善的發展體系和保障機制,不對原有的土地制度進行必要的創新,那么都市農業就不會得到持續的發展。
3 鄭州都市農業發展的對策與措施
面對當前都市農業發展遇到的瓶頸現象,應該從出現的各個問題中尋找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法。針對性的解決各項影響都市農業發展的嚴重問題,只有這樣,才能更有力的促進都市農業迅速健康發展。以下是主要的幾項解決對策和措施。
3.1 提高農產品安全質量保障
首先應解決土地污染和水污染等生態環境問題,保護水資源和農業用地,從根本上提高農產品生產安全,主要措施是對水源周邊地區的“三廢”進行達標處理,在處理達標之前禁止排放;其次是加強對農業生產者的引導和教育,避免大量使用化肥、農藥,濫用添加劑,導致出現農產品安全問題;最后是政府及執法部門加強對農產品加工制造的監管,加大對違規違法加工制造農產品的企業和個人的打擊力度。提高農產品安全質量的檢驗檢測水平,加強認證平臺的建設,從而建立起健全的食品安全檢測體系,確保農產品的食品安全質量,滿足人們健康飲食,實現都市農業健康迅速發展。
3.2 強化農村基礎設施建設
一方面不斷完善城市與農村的交通網、運輸網和通訊網。大力發展“村村通”工程,加強各個村莊之間的聯系與合作,使人們更好地體驗每個村莊的特色農家樂,滿足他們的休閑需要。并且提高農業發展的信息化程度,加強農業信息化基礎設施的建設。另一方面,加大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上的財政投入,完善像停車場、衛生間、住宿等的配套服務設施,不斷解決設施不足帶給游客的顧慮,為游客提供便利、衛生、舒適的環境。
3.3 優化農業產業結構,改善農業產業布局
首先農業產業化經營是優化農業產業結構的重要途徑,因此要大力發展龍頭企業,加大對龍頭企業的扶持力度,支持企業建立專業生產基地,不斷促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帶動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優化;其次深入市場調研,了解市場需求狀況,根據市場需求及時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在保證糧食產量增長的同時,積極發展林業、畜牧業、養殖業等農業,提高林業、畜牧業,養殖業產值比重,加強城鄉文化的交流,發展地域特色農產品;最后不斷創新農業科技,利用先進的科技既要提高糧食總產量,也要改善農產品質量,為人們提供綠色安全、優質的農產品。在產業布局上,加強農村與農村之間,農村與城市之間的聯系,建立便利的交通通訊設施,對農業發展統一規劃,集中布局,不斷改善農業產業布局,實現都市農業產業化集聚式發展,擴大農業生產規模。
3.4 加強制度創新,完善相關體系與制度
根據制度經濟學的有關理論,有效的經濟制度安排是經濟持續發展的保證。因此,要不斷加強都市農業制度創新,構建完善的發展體系。鄭州市都市農業的發展可以在借鑒國外發展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本地的實際狀況,積極探索合理有效的土地流轉制度。不斷進行土地流轉和使用制度的創新,在不違背法律許可的情況下,運用先進的管理制度,促進都市農業規模化發展,實現都市農業的產業化大經營。體系構建上,健全相關保障機制,完善農業在規劃、科技、資金、政策上的體系建設,以及農產品信息體系,市場體系方面的建設;規劃上,政府應履行經濟職能對農業發展進行統一規劃用地;科技上,各科研機構加強農業科技創新,實現農業技術創新,為農業發展提供動力支持;政策上,大力發揮財政政策的積極作用,加大農業的財政扶持力度。總而言之,只有加強制度創新,完善相關體系和制度,才能為都市農業的長期穩定發展提供巨大的保證。
參考文獻
[1] 高春雨,邱建軍,尹昌斌.鄭州市都市型現代農業發展水平評價與模式選擇[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3(01).
[2] 龔晶,劉娟,孫素芬.北京都市型現代農業現狀分析、經驗借鑒與路徑探索[M].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2013.
[3] 張莉俠,馬瑩,談平.都市農業發展水平評價研究綜述[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5(01).
[4] 許圣道,童媛媛.鄭州市都市農業發展研究[J].商丘師范學院學報,2012(05).
[5] 李衛芳,陳建成.基于SWOT分析的北京市都市型現代農業發展戰略研究[J].經濟師,2012(01).
[6] 呂爭.城市化進程中我國都市型農業的發展研究[J].北京農業, 2012(12).
[7] 王繼東.鄭州市休閑農業發展的SWOT分析[J].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2013(02).
[8] 張博輝,鄢鴻,張玉書,田國行.都市農業的發展與規劃模式研究——以鄭州市豐樂農莊現代農業示范園規劃為例[J].中國農業資源與劃,2011(02).
[9] 楊儀青.都市農業發展的模式及途徑探析——以鄭州市發展都市農業為例[J].改革與戰略,2011(12).
①基金項目:2017年鄭州市社會科研調查項目:“鄭州都市農業發展研究”。
作者簡介:韓娟娟(1989-),女,河南省許昌市人,碩士,主要從事糧食生產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