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秀敏
摘 要:我國是全球最大的紡織品生產國與貿易國,在海內外市場具有較強的競爭實力。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發展的結構轉型,國內紡織產業面臨成本增加、產能過剩等系列問題,中國紡織產業必須面對這些挑戰并找到有效的解決辦法。“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及實施推進,為我國的紡織業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本文針對我國紡織業面臨的問題以及“一帶一路”戰略對紡織業發展的促進作用,為國內紡織業的發展提供思路,推動搶抓發展機遇、解決發展問題,促進紡織產業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一帶一路” 紡織業 外貿 貿易
中圖分類號:F719.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7)10(b)-151-03
習近平主席2013年訪問中亞及東盟期間,提出了“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發展戰略,即“一帶一路”戰略。該戰略順應全球經濟社會形勢發展變化,遵循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構建了以中國為主導的洲際開發合作框架,有望構筑全球經濟貿易新的大循環,成為繼大西洋、太平洋之后的第三大經濟發展空間。2015年“一帶一路”戰略全面實施以來,紡織業成為我國重點對外投資發展的行業之一。根據工信部《紡織工業發展規劃(2016—2020)》,我國紡織業發展存在產業創新能力、“三品”戰略建設、紡織智能制造、綠色發展進程、區域協調發展、企業綜合實力等多項不足。保持紡織業可持續發展,就要針對現存問題,利用好“一帶一路”提供的機遇,加快產業布局與結構調整,不斷提升產業國際競爭力。
1 我國紡織業對外貿易面臨的問題
我國的紡織產業主要集中在山東、江蘇、浙江、福建和廣東等經濟大省。近年來,紡織業發展平穩,出口增長率平穩上升,但同時也面臨著諸多問題。
1.1 產品附加值低
從全球價值鏈的角度來看,面料開發、時裝設計與品牌營銷這些紡織產業高附加值環節被美國、歐洲等主流發達國家和地區壟斷,我國的紡織服裝業主要集中于原材料生產、制造生產、加工貿易等較低附加值環節,多數是以OEM或ODM形式出口。紡織業的生產規模和能力雖然已處于國際產業中上游水平,但主要還是由中小企業組成,國內紡織業自身產品開發能力和創新意識還是比較薄弱,出口的紡織品大多是布料檔次不高、附加值較低的勞動密集型產品。企業規模的擴大主要依靠低廉的勞動力及原材料等成本要素,出口增長主要是靠產品的數量和低價營銷模式來帶動。當外貿市場一旦面臨飽和,或者國際經濟形勢下行,這種以低端價格取勝、出售低附加值產品的企業,往往會采取極具自殺性的“價格戰”,這將從根本危及企業市場占有率。
除此之外,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TPP)簽訂后,外貿產品的低端價格優勢將逐漸消失。根據TPP協議,當中國向協議內其他國家出口產品時需要繳納關稅,而協議內國家貿易往來相互免關稅;且根據該協議,大部分進出口產品將不再享受補貼,而以低價出口的低附加值紡織產品本身對出口補貼的依耐性比較大,在不享受補貼的同時還要繳納關稅,價格優勢就難以復存。整個中國紡織業的發展勢必會受到較大影響。
1.2 缺乏品牌優勢
由于紡織業進入門檻低,我國的紡織業主要是由民營中小企業組成。這些企業大多數都缺乏品牌定位、沒有形成自己的品牌效應,不僅生產經營的紡織服裝品相似度高,而且缺乏國際標準轉化。由于缺乏品牌建設及品牌優勢,多數紡織服裝產品的市場周期短,不僅企業利潤上升空間小,而且導致我國的紡織服裝業難以在國際市場打造品牌、樹立行業形象及美譽度,較大程度削弱了國際市場影響力的提升。
1.3 生產成本上漲
改革開放后,受益于我國豐富的化纖、亞麻、蠶絲等主要紡織原料資源,紡織業原材料進貨價格低廉,我國紡織業在國際貿易中占據了成本低廉的優勢。近年來,煤炭、電力、石油等能源要素、道路運輸成本要素、人力人工成本要素不斷攀升,紡織面料、棉紗等原料要素同步呈現上漲趨勢,導致我國紡織業產品成本大幅增加。我國紡織服裝企業出口的主要是勞動密集型產品,原材料和勞動力成本的上升,使外貿產品成本大幅增長,不但降減了我國紡織產品的價格優勢,而且降低了紡織產業在國際市場的外貿競爭力。尤其是TPP協議達成后,原材料和人工成本的上升將會給我國紡織服裝業的產品出口帶來更大的沖擊。
1.4 綠色壁壘制約
根據國家質檢總局的調查,紡織品是受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影響較大的行業之一。中國加入WTO后,紡織品的出口取得了不錯的業績,2015年紡織品服裝出口額達到2912億美元。而目前,歐美發達國家和地區對工業產業污染物排放的監管要求不斷拔高,各類技術性貿易壁壘越來越多,倒閉了我國紡織業的轉型升級,也直接影響了中國紡織服裝產品參與國際市場競爭水平。例如2014年歐盟環保標簽的再升級,不但擴大了限定產品的范疇:紡織服裝及配件、在室內使用的紡織品、產品包含的非纖維部件(例如拉鏈及紐扣),以及用來清潔或抹干表面的織物產品等均納入其中;而且規定有害化學物質的限制使用,重點列出了REACH法規候選物質清單中高度關注物的限量,并明確紡織品生產加工過程中各個流程應遵守的環保準則。這個規定,不僅對我國紡織品的出口長遠發展形成障礙,而且直接導致我國紡織服裝企業為順應出口要求而增加檢測、認證等成本,進一步弱化了價格取勝的競爭優勢。
1.5 匯率波動影響
我國的紡織品以量大、價低為銷售戰略,對貨幣匯率的變化極其敏感。近年來,人民幣不斷貶值,美元升值,給紡織品的出口帶來巨大壓力。
2 “一帶一路”背景下紡織業的外貿價值提升策略
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及供給側結構改革的新形勢下,“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推進,給勞動力密集型、外貿出口依賴度較高的中國紡織業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比如可以進一步拓展國際市場與產業發展空間;可以進一步優化我國紡織業上下游產業結構,通過走出去優化產業資源配置、降低生產要素成本,進一步改善貿易投資環境;可以借助“一帶一路”節點工程,進一步降低外貿出口的物流成本、提升物流效率等。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建設進程,可以幫助紡織業更好的發展,促進提升外貿出口競爭力。
2.1 加快產業轉移,優化產業布局
我國紡織服裝產業可加快跨區域、跨國布局的步伐,開展境外合作,到勞動力和能源資源豐富的國家建立生產基地。相關資料顯示,我國東部地區和中部地區的投資增長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而由于“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我國西部和新疆的投資大幅增長,發展速度明顯加快。這說明,產業在向西部發生轉移。紡織企業可以將加工制造等附加值較低的環節轉移到西部投產。
此外,由于“一帶一路”沿線的國家大多是新興經濟體國家,他們參與紡織業價值鏈的環節不多,國內紡織企業除了可以將低附加值的環節移至西部地區外,還可以在“一帶一路”沿線新興國家布局產業鏈。把過剩的紡織業產能轉移至這些國家和地區,進而實現更大范圍內的紡織業的資源優化配置,在國內可以聚焦資源、加大投入,加速紡織業的技術、設計等高附加值環節的整合。這樣不但有利于我國紡織業提高紡織業資源利用率、擴大規模化完善,而且可以推動紡織產業聚群優化升級。同時,由于沿線新興國家和地區的人力、土地、原材料等生產要素成本較低,在這些地方投資建廠,可以降低產品的生產成本。
2.2 優化產品結構
在將原料采購、加工制造這些低附加值的環節轉移出去的同時,我們要加快紡織服裝業高附加值環節的布局,重點發展設計、技術、品牌建設等產業鏈,進而提升紡織服裝產業的附加值,開創高附加值的主導產品,有效提升國際市場競爭力。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高檔紡織品的需求愈來愈旺盛。因此,需要在紡織品的面料研發、外觀設計、技術標準轉化等方面增加投資。
我們要學習發達國家的技術,提高印染、裁剪工藝水平,引入先進設備,加強技術研發與科技創新,提高紡織服裝品的質量、品味、附加值;鼓勵充分挖掘消費熱點和需求盲點,擴大中高端紡織服裝產品供給,創建自主品牌;有效拓展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實現紡織品外貿出口增長由數量擴張型向質量提升型轉變。同時,鼓勵發展紡織業衍生服務產業,如產品檢驗檢測認證、企業節能環保服務等。
2.3 開發多元化市場
在現階段,營銷策略也是紡織行業發展的重中之重。根據紡織貿促網數據,近年來,我國的紡織服裝產品對歐盟、日本的出口增長速度有所放緩、甚至下降,但對非洲、中東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出口呈現良好態勢,實現了穩定的大幅增長。可見,“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推進有助于進一步拓展我國紡織業的國際市場。
對于歐盟、美國等發達國家與地區這些老國際市場,我們要多參加這些國際和地區的紡織品國際博覽會與展銷會,進一步深入了解這些國家和地區的紡織服裝品的市場需求信息,針對性開發“綠色”紡織品和其他高端紡織服裝產品,不斷鞏固在這些老國際市場的商業地位。同時,還要積極開拓“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市場,比如東盟、非洲、拉美等。雖然這些國家和地區大多數是新興經濟體,經濟發展整體水平不高,無法與歐美日這些核心市場的銷量相比,但這些地區和國家人口數量眾多,有著巨大的市場潛力,而且他們對“一帶一路”戰略反響積極。
我國的紡織企業應該抓住這一機遇,大膽的走出去,選擇開發具有沿線國家及地方特色的、當地所喜好的產品,在面料工藝、外觀設計、服裝品牌等方面上下功夫,多組織參加產品推介會、展銷會、博覽會,積極借助網上電商、B2B等信息化手段,大力做好宣傳,有效開拓多元化的國際市場。要進一步打破貿易壁壘,提升產品技術含金量,拓展產業發展空間,通過差異化策略加速發展。比如,印花絲綢和精細棉服在巴基斯坦和印度非常受歡迎,中國紡織品企業若在這些地區擴大產品的影響力,樹立好的品牌地位,就有機會開拓這些區域的市場份額。
2.4 建立與國際接軌的認證體系
目前,國際上在紡織服裝方面推行標簽標識制度,歐盟在紡織品市場環保生態方面也做了規定要求。紡織品的環保趨勢將在國際市場上予以推廣。紡織品企業要想在國際競爭中占據一席之地,就需要有環保標準標簽。
目前企業取得環保標準標簽的途徑是通過ISOT4001環境管理認證,但我國很多紡織品企業還沒有通過該認證。因此,為了能夠更好的開拓市場,紡織企業應該盡快采取措施,力爭在紡織行業建立優于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的團體標準和企業標準,加強國際標準轉化,推動紡織優勢產業技術標準成為國際標準。不斷提升產品質量保障能力,推進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紡織裝備開發,推進智能工廠建設,加快綠色發展進程,不斷樹立我國紡織業的發展新形象,在國際貿易市場打造中國紡織的質量標桿。
2.5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一帶一路”戰略實施推進后,國際貿易投資更加便利,效率較大提升。為支持產能合作和創造良好的合作環境,中國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并為沿線國家的貿易投資提供了資金支持。同時,還加強了對基礎設施的投入,為我國與其他國家的互聯互通提供了保障,提升了物流效率。各級政府要根據當前經濟發展狀況,深化“一帶一路”沿線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在主要交通節點、港口、機場等地建設產業園區,設置銷售、物流、倉儲等多元一體化中心,打造便捷的聯運樞紐,拓展自身吞吐量。還可以跨國布局原材料生產基地,穩定原材料供給;利用互聯網等信息技術,建立與國外品牌配套的快速反應體系;借助“一帶一路”沿線國際聯運通道、海關便捷通關等,打造跨境電子商務示范區;從基礎設施上支撐紡織品走出去的戰略規劃。
除此之外,還要合理建設能源項目,通過政策引導,嚴格控制新上高耗能、高污染項目,促進紡織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2.6 充分發揮行業協會作用,建設人才高地
紡織行業協會要加強行業自律與規范管理,針對部分企業為了自身短期利益而商業欺詐、狂打價格戰等 “自相殘殺”的不正當競爭行為,要指導幫助企業按照國家規定和政策規范自身行為,加強自律,形成行業約束,促進產業健康發展。同時,廣泛開展企業調查、運行監測、行業研究等工作,推動“三品”戰略實施,推進企業社會責任建設,幫助企業拓展國際市場并維護中國紡織業產品的形象。
同時,行業協會要對接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協力引進和培養紡織業人才,不僅提升從業人員在紡織工藝、產品設計、綠色生產等方面的專業技能,還要加強他們在外語外貿、經營管理等方面的能力,促使紡織行業更好的融入“一帶一路”戰略實施推進的大好機遇,有力提升我國紡織業的國際競爭力,確保可持續健康快速發展。
3 結語
綜上所述,“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推進,為我國紡織業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機遇。我國各省份紡織服裝企業要積極利用好當前的大好機遇,進一步融入國際紡織業產業鏈,優化產業布局和資源配置,優化產品結構,努力向中高端等高附加值產品邁進,打造品牌優勢,使產品與國際需求接軌,并積極拓展多元化市場,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發揮行業協會作用,打造紡織人才高地等多方位、多角度促使紡織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 林鳳霞.后危機時代中國紡織服裝產業轉型升級的障礙[J].紡織導報,2010(3).
[2] 王天凱.抓住“一帶一路”戰略機遇大力推進紡織業國際布局[J].中國紡織,2015.
[3] 謝少安,范學謙.TPP對我國紡織服裝出口的影響及其對策[J].國際貿易,2016(4).
[4] 楊春華.中國紡織行業提升外貿競爭新優勢的若干思考[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5(13).
[5] 張倩.絲綢之路經濟帶的三個利好[N].中國紡織報,2014-11-3.
[6] 張婷麟.全球價值鏈中民營紡織服裝企業升級選擇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