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生態文明建設是實現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組成部分,自黨的十七大首次提出“建設生態文明”以來,其日益得到國家和社會的關注。法治因其規范性、強制性、穩定性等優勢,成為了生態文明建設所必不可少的手段。面對我國環境治理中的陳年積弊,亟待運用法治的力量補偏救弊、拔本塞源,從而真正實現生態文明建設的法治化。
關鍵詞:法治;生態文明建設;環境公益訴訟
一、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
(1)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當今中國,百端待舉,改革發展正呈方興未艾之勢。經濟是實現一切社會進步的物質基礎,其重要性毋庸贅述。但綜觀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取得的重大進步,很多都基于對資源的掠奪性開采,而這種焚林而田的發展行為于“生態文明”而言似乎太不理智。資源,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和推動力量,資源枯竭必將使社會的整體發展遭致池魚之殃。因此,針對那些陳規陋習,黨和政府懲前毖后,強調了生態文明建設的突出地位,其重要性也就可見一斑。
(2)保障公民權利的的重要手段。雖然我國憲法尚未規定公民享有環境權,但隨著公民人權意識的不斷增強和間歇性惡化的諸如霧霾、水污染等環境問題的持續存在,社會公眾對環境保護的呼吁也日益強烈。生存環境的優劣直接決定了人們的生命長度和生活質量,實現民殷國富的一切努力說到底都是為了更好地保障人權。因此,生態文明建設亦是保障公民權利重要手段。
二、法治于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作用
(1)法治具有規范作用。法律對社會主體的行為具有直接的規范作用,間接推動生態文明建設。法律是一種行為規則,其為社會主體規定或保留了為一定行為的權利或自由,同時設定了不得為一定行為的義務或禁令。生態問題是人類不當對待自然所導致的后果,法律通過規范社會主體的行為來使生態免遭或少遭損害,間接維護了生態文明。
(2)法治具有強制性。法律以國家強制力為保障,法不阿貴,任何違法行為都必將受到法律的負面評價。生態保護問題之所以一直是社會治理的痼疾,很大程度上歸咎于地方政府的人治做法,政企勾結、行政不作為導致違法成本過低,生態破壞屢禁不止。而剔除了人治隨意性的法治手段在懲治違法污染行為的同時,還為執法機構建構了嚴格的追責體系,這種雙重威懾作用對于促進政府履職、建設生態文明而言是極為有效的。
(3)法治具有穩定性。生態文明建設是一場持久戰,過程中必然涉及多方利益,因此必須要從長計議、穩步推進。與其他手段相比,“法治具有規范性的特征,有助于解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進程中對文件精神‘理解不一致的問題”,因此最能夠為全民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提供長久不變的指導。
三、如何實現生態文明建設的法治化
(1)完善生態文明建設立法體系 。良法是善治之前提,法治功效的發揮首先依賴于較健全的立法體系。生態文明建設之路積弊如山,要確保“重大改革于法有據”,就必須完善相關法律,統一立法目的,因為立法目的將“影響到后續的環境法律的釋法、執法和司法實踐活動。”首先,應擴大公民立法參與。我國選舉制度的缺陷導致部分民意代表當選后便遠離群眾,其在進行立法工作時容易“閉門造車、出門合轍”,所立之法質量過低,無法真正滿足生態文明建設的需要。只有擴大公民的立法參與,提高立法質量。此外,還應建立嚴格的行政追責體系。經濟發展與生態文明是一對極難調和的矛盾,過去環境治理收效甚微很大程度上歸咎于政府的不作為。地方政府往往對經濟發展樂此不疲,而利益集團又能為GDP增長助力,因此政府常而對利益集團的污染環境行為置若罔聞。立法應當對此類放縱違法行為嚴厲追責,以威懾政府積極履職。
(2)加強執法力度。執法活動是將生態文明的理念轉變為現實的關鍵環節,推動生態文明建設法治化必然要求政府依法行政。政府享有在不違反上位法的前提下對法律文本進行解釋和具體適用的權力,因此其應當深入實踐,調查分析本地生態破壞的具體情況,研究制定具體的執法方案。同時應淡化GDP觀念,嚴格執法,對違法行為依法給予懲處。
(3)落實民環境公益訴訟制度。生態文明建設關乎公民生命健康和社會公共利益,司法機關作為權利保障機關,理應有所建樹。環境公益訴訟制度是2012年《民事訴訟法》修改的新增規定,堪稱我國生態立法的里程碑式的事件。由于環境公益訴訟的被告常是涉嫌行政不作為的政府部門,因此此項制度能否落實關鍵還是依賴于司法機關這一中立裁判。檢察院作為法律監督機關,有職責監督政府的執法行為,發現其放縱破壞生態的違法行為時,應當依法提起公訴;法院對于環境公益訴訟,無正當理由不得拒絕受理,同時還應依法及時審判。只有司法機關積極履職,環境公益訴訟制度才不會形同虛設,實現生態文明建設目標才能計日可待。
參考文獻:
孫佑海:《生態文明建設需要法治的推進》,載《中國地質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2013年1月第1期。
竺效:《論生態文明建設與<環境保護法>之立法目的完善》,載《法學論壇》 2013年3月第2期。
作者簡介
張娜(1996年2月23日),女,漢族,江西省上饒市人,本科在讀;單位:河北大學政法學院2014級法學專業1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