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紐約日報》報道,早在本月初,包括辛迪·舍曼(Cindy Sherman)、瓊·喬納斯(Joan Jonas)、理查·塞拉(Richard Serra)在內的80多位美國藝術巨頭和批評家便聯合簽署了聲明,呼吁在1月20日發起一場藝術界的罷工,“J20藝術罷工”(J20 Art Strike),以表示“一種不服從行動”。他們倡議“博物館、畫廊、劇院、音樂廳、工作室、非營利機構、藝術院校等都將在當天關閉”,并號召大家“走上街頭”。
“J20藝術罷工”聲明稱:“我們將這一藝術罷工視為對抗集白人至上主義、厭女主義、異域恐慌主義等于一身的正式化的對策之一……無論你們用何種方法來回應這次的呼吁,藝術罷工都是一種公共責任,一次機遇,來證明和實踐一個文化機構所允諾承載的社會價值觀。”
就在美國時間1月20日,唐納德·特朗普發表就職演講之際,J20藝術罷工運動已經正式拉開序幕,其勢態呈現擴大的趨勢。截至日前,相較此前的80位藝術巨頭,罷工隊伍已增加到超過130位。其中,紐約17家非營利組織,以及包括里森畫廊(Lisson Gallery)、SOHO20、bitforms gallery 在內的近50家畫廊以“20日當日全天閉館”的形式加入到聲勢浩大的罷工運動之中;而承擔更多社會責任的美術館,包括惠特尼美術館(Whitney Museum)、新美術館(New Museum)等機構則以免費參觀或“隨意付費”(pay-what-youwish)的形式支援“J20藝術罷工”。
惠特尼美術館在其官網發布的聲明中稱:“惠特尼將于1月20日周五全天提供隨意付費參觀,以堅持我們對于公開對話、公民參與及藝術文化多樣性的承諾”,并發起“在就職日發聲”等一系列活動,邀請藝術家、作家及社會運動家共同重申關于抵制當下政治氣候的立場。
不過,并不是所有藝術界中所有的機構和個人都對此次J20藝術罷工表示支持,這種以“無為"作為抗議的方式在此前也引發了一場藝術界的分歧。紐約最負盛名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與古根海姆美術館(Solomon R. Guggenheim Museum)均未參與此次J20藝術罷工。而諸多藝術批評家也撰文表示對此次罷工的不屑一顧。


大名鼎鼎的英國衛報藝術評論家喬納森·瓊斯(Jonathan Jones)就辛辣地說道,“從某種意義上說,一群最受欽佩的美國藝術家提出的‘藝術罷工 (J20 art strike),使得他們將在這一天無所事事地歪在床上,用一瓶龍舌蘭酒和沮喪的鄉村音樂麻痹自己。”于此同時,喬納森·瓊斯也表示出對于已經到來的特朗普時期的美國藝術界的憂慮:“如果這次罷工遭到回擊,美國左派將長期處于弱勢。我非常欣賞這些藝術家,但是以主張關閉博物館,或者削減學生的藝術課程嚇唬執政者的感官,顯然他們還沒真正體會到政治的艱苦,文化精英們還處在舒適狀態下,淺層的、激進的故作姿態之中。……但我們不得不面對一個問題:藝術和嚴肅文化是美國生活中已經被邊緣化,特朗普的勝利已經證明了這一點。”
就在J20藝術罷工的前一天,1月19日上午,《國會山報》(The Hill)的一篇報道似乎印證了喬納森·瓊斯的預言。據《國會山報》的消息稱,一份特朗普競選團隊與白宮官員共享的“預算藍圖”提出,特朗普提議取消美國國家藝術基金會(NEA)和國家人文基金會(NEH)兩家機構,以實現未來10年內的聯邦開支減少至10.5萬億美元的目標。美國國家藝術基金會作為美國非營利機構最大的政府贊助方,每年為藝術項目提供的基金贊助超過2200個,合作協定超過1.3億美元。若《國會山報》消息屬實,美國的藝術界勢必將面臨一場不小的“經濟危機”。
J20藝術罷工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但加入J20罷工的藝術家及機構似乎并未打算按時結束這場藝術節的抗議運動。藝術批評家本·戴維斯(Ben Davis)說道:“正如J20藝術罷工聲明中所述,‘這場運動和其他的對策一樣,并不止于本身,而將滲透發散到未來的生活中,這次藝術罷工運動將是長久的反抗運動一部分,而不是一次性的令人略感振奮的象征性行為。”
J20藝術罷工或許只是一個開始,據悉,在1月21日,華盛頓特區及其他城市的Womens March將把這場反川普主義的斗爭繼續下去。藝術界及美國文化各界似乎已經做好長久的準備,在特朗普時代的陰影籠罩下,為人們引領了“無政府自治"之路的燈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