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初,東京中央拍賣公司在東京圓頂山飯店的拍賣一如既往地拉開了全球中國藝術品秋拍的序幕。
在此次秋拍中,最搶眼的一件拍品非仇英的《秋原游騎圖》莫屬,這件作品是清內府舊藏,估價4500萬至5500萬日元,最終以2.4億日元落錘(約合1440萬元人民幣)。除此之外,吳昌碩、齊白石等大師的作品也都都拍出了不菲的價格。在東京中央拍賣創辦人安藤湘桂看來,此次許多高價拍品都是不可多得的藝術瑰寶,獲不少買家垂青,反映出這類珍品在市場上需求還是非常大的。
東京之后,中國香港、紐約等拍賣市場的秋拍也紛紛啟動。于國慶期間收槌的香港蘇富比2017秋拍,中國書畫專場共推出291件標的,總成交額為5.2億港幣,成交率高達85.2%,其中李可染《千巖競秀萬壑爭流》以1.22億港幣成交,為本季度香港蘇富比中國書畫所有板塊的最高價作品。中國古代書畫本季拍賣成績同樣理想,最終貢獻出1.2億港元,其中,以2650萬港元成交的元代張雨的《致伯清信札》成為古代書畫的第一位。據統計,本季蘇富比中國書畫成交作品中有75%以上的拍品以超過估價的價格成交,足見中國書畫市場之穩健。
歷來中國書畫都是中國藝術品市場的重頭戲,雖然,在2012年的市場行情調整中受到沖擊,但經過幾年的調整,市場已經逐漸回暖。以中國嘉德為例,從2016春拍起,已經連續三季大拍量價齊升,2017年春拍黃賓虹、潘天壽作品拍出破億高價,有資深媒體人因此驚呼“藝術市場新周期開始了”。
與此同時,中國藝術品的拍賣和藏家均呈現國際化趨勢,秋拍中將有更多歐美藏家的重要收藏被放在亞洲市場上拍賣,在中國書畫、瓷器部分對高端精品的追求更加明確。因此,各大拍賣公司都在費盡心思地搜羅高端精品,這在推高市場行情的同時,也加速了藝術市場全球化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