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央文史研究館書畫院、中國巖畫學會和寧夏文史研究館共同主辦的“遠古的呼喚——張學智印象巖畫‘一帶一路巡回展”北京首展開幕式暨學術研討會,于日前在北京民族文化宮隆重舉行。文化部、外交部、國家民委、國務院參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館、中共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宣傳部等相關部門的領導以及來自全國各地的藝術家、評論家和新聞媒體記者300余人,出席和參加了本次活動。國務院參事室副主任王衛民出席開幕式并致辭,國家畫院院長楊曉陽從甘肅寫生基地致電予以祝賀。
在開幕式和研討會上,與會者對張學智的創新精神和藝術成果給予了高度評價。巖畫是遠古先民以石頭為載體創作的偉大藝術,享譽世界的中國巖畫是古代巖畫藝術寶庫中的珍品。畫家張學智在上世紀80年代,歷時4年多時間在賀蘭山上搶救性的拓制了上千幅巖畫拓片,留下了珍貴的巖畫創作素材。30多年來他經過不懈探索,將神秘的遠古石刻轉化為生動的現代水墨藝術,將遠古與現代、歷史與文化、具象與抽象相融合,首創中國印象巖畫,引起了國內外藝術界的廣泛關注。著名美術評論家、中央美術學院邵大箴教授認為:“張學智以印象巖畫的創作,馳騁于畫壇,一方面用以古開今的方式表現自己對宇宙、人生、社會的認識和思考。另一方面,以此表達對遠古原始先民的藝術創造的崇敬與努力為其傳承和發揚光大的心愿。他是賀蘭山巖畫和分布在中國乃至世界各地古代巖畫藝術的忠實繼承者,也是用水墨和色彩語言賦予這古老藝術以現代生命的杰出藝術家。”
此次展覽共分為尋根朔源、印象巖畫、文創藝術3個部分,不僅展示了張學智近年來最新創作的80余件印象巖畫作品,同時還展出了部分賀蘭山巖畫拓片和印象巖畫衍生文創藝術作品。參加研討會的專家們認為,張學智勇于打破傳統,用質樸簡練、豐富多彩的藝術表現手法創作了大量的印象巖畫藝術作品。文化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中有著很大的不同和差異甚至矛盾,巖畫作為人類共同的母語,為世界各國所認同。張學智的印象巖畫作品為各國文化交流找到了共同點和契合點,將成為中國藝術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行文化交流與溝通的重要藝術形式,成為一張獨具特色的中國文化名片。
此次北京展為巡回展的首站,展覽結束之后,將陸續在寧夏銀川、法國巴黎大皇宮等多地進行巡回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