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勇海
在不久前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總經濟師趙暉說,住建部將修訂鄉村規劃建設管理條例,增加農房質量管理安全的約束性責任和義務等要求,以提高農民自建房質量安全。
我國農房質量安全不容樂觀。去年9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分赴全國多地檢查發現,一些地方的農村建房安全基本上處于“沒人管”狀態,房屋建造沒有落實承重、抗震、消防等安全設計要求,施工隊伍大多沒有資質,施工不規范,經常出現起重機、腳手架倒塌以及在建房屋坍塌事故,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在農房質量安全存在法律空白之時,各地農房建設卻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但幾乎沒有設計,沒有正規的施工隊伍,沒有質監人員,為省錢所用材料也多為劣質材料,一旦遭遇天災,后果不堪設想。即使能挺過天災,花光一家幾口人多年積蓄修起的樓房,很可能要不了幾年就成為危房。
因此,填補農房質量安全的法律空白,將農房質量安全納入相關部門的規范管理,迫在眉睫。按住建部設想,將對農房建設逐步推行“四個基本”,即具備基本的結構設計、基本技能的建筑工匠、基本的管理隊伍、基本的質量檢查。
要推行這“四個基本”,首先不能增加農民建房的經濟負擔。拿農房結構設計來說,在國家相關政策中,城市建房和農民自建房的設計費標準沒有區別,設計費過高是農民不愿聘請專業設計的一大原因,鄉鎮也沒有設計單位,縣城也不一定找得到便宜的設計人才,這種局面不改變,要推行“具備基本的結構設計”,怕是會困難重重。
至于在農村打造具備基本技能的建筑工匠隊伍,也應免費開展專業技能、安全知識等方面的培訓,提高農村建筑工匠的技術水平及從業素質,讓其取得安全生產許可證,才能從事農房建設施工。對施工隊也要有相應部門進行管理,建立農房質量安全責任追究和公示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