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曉薇

我和阿蘭從小就是鄰居,也是好朋友。從小學到中學,我們經(jīng)常一起吃午飯。那天中午下課之后,我像往常一樣去找阿蘭吃飯,卻發(fā)現(xiàn)她不在。我以為她去洗手間了,又等了十多分鐘,還是不見她人影兒。我只得自己一個人去了食堂,可眼前的一幕讓我很氣憤。只見阿蘭和我們班的另外一個女生阿容在吃飯,還有說有笑的,絲毫沒有顧及到我為她等了那么久。再加上當時火氣比較大,我把剛拿起的餐盤往回一摔,什么也沒吃就回去了。
到了下午,阿蘭主動跟我說話,我也態(tài)度冷冰冰的,不怎么理她。阿蘭看出我情緒不對,放學的時候問我怎么了,聽她這么問,我更是氣不打一處來:明明自己做錯了,卻像是責備我為何那么小氣。我沖她吼了幾句,就撇下她一個人自己跑回家了。就這樣,幾乎從沒有鬧過矛盾的我和阿蘭開始了冷戰(zhàn)。我一直想不明白她為什么要故意氣我。連續(xù)好幾天,我和阿蘭一句話也沒說過,鬧得特別僵。就在我以為這段友誼就將這樣失去,而在體育課時躲在班里偷偷哭泣的時候,班主任楊老師找到了我。
聽了我的心事,楊老師溫和說:“你之所以這么生氣,是因為你覺得阿蘭是在故意氣你。但在我看來,事情可能并不像你想的那樣。”看我有些疑惑,楊老師又接著說,“有時候我們會理所當然地以為別人應(yīng)該能看透我們的心事,知道我們?yōu)楹紊鷼猓瑸楹坞y過。其實,有時可能是我們要求太高了,阿蘭可能真的不知道你為何生氣,所以出于關(guān)心,問問你怎么了。但你覺得她是故意的。”聽楊老師這么說,我驚得張大了嘴巴。我真的沒有考慮到這種可能。可我還是有些不能釋懷,我反駁說:“好朋友之間不應(yīng)該互通心意嗎?再說,我倆幾乎每天都在一起吃午飯,那天她居然不知道自己錯在哪兒?”楊老師說:“你的困惑我可以理解,但也許還有別的可能,比如誤會,這時就需要我們?nèi)贤ǎ皇囚[脾氣,你說對嗎?”我的氣消了一大半,并決定為了挽回這段友誼邁出第一步。
放學后,我主動找到阿蘭,先為之前沖她吼而道歉,接著又對發(fā)脾氣作出了解釋。阿蘭聽了之后也感到非常意外—原來她真的不是故意氣我。而聽到她的解釋,我更加愧疚了。原來早在那天吃飯前,阿蘭就跟我打過招呼,說那天需要和班委阿容討論新板報的事情,沒法兒跟我一起吃飯了。而我因為當時在想別的事情,沒有留意這句話,就這樣錯怪了阿蘭。多虧楊老師的開導,我才重拾了這份珍貴的友誼。
那次矛盾之后,我和阿蘭的關(guān)系反而更好了,初中畢業(yè)時,阿蘭送我蝴蝶發(fā)卡作為禮物,我一直不舍得用,就收藏了起來。通過這件事,我也學到了重要的一點,那就是:不要想當然地以為親密的人就可以明白我們的心意,有情緒時好好溝通才是最好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