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高
摘 要:信息時代背景下,社會各領域逐漸朝著智能化、信息化方向發展,智能建筑應運而生,智能建筑以其自身智能化、低碳等優勢得到了廣泛推廣和普及,弱電工程作為智能建筑的重要組成部分,落實施工技術有效性直接影響弱電系統效能。本文將對智能建筑與弱電技術概念進行分析,并提出增強智能建筑弱電工程施工技術有效性的對策,以期促進弱電系統在智能建筑發展中發揮積極作用。
關鍵詞:智能建筑;弱電工程;施工技術管理
隨著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各領域融合趨勢逐漸成為社會發展的主流趨勢,智能建筑是科學技術與建筑領域結合的產物,為建筑領域可持續發展注入了新鮮力量,其中智能建筑的弱電系統作為一項復雜性工程,涉及建筑內的機電設備系統、通訊系統等多個方面,為了確保智能建筑發揮智能作用,提高弱電系統可靠性和合理性顯得尤為重要。因此,加強對智能建筑弱電工程施工技術的研究具有現實意義。
1 智能建筑與弱電技術的概念
智能建筑主要是指以建筑物的結構、系統、服務及管理為基礎。立足于用戶需求,通過優化和重組,最終為用戶創建一個高效、舒適、便利的人性化工作起居環境。智能建筑設計理念與我國大力提倡的可持續發展及生態等理念契合度極高,從某種意義上講,智能建筑具有節能、環保及實用的特點。弱電技術在智能建筑中得到了廣泛應用,主要是對建筑中的供配電系統運行情況、電梯運行情況、視頻系統、網絡系統、安防監控系統、消防報警系統等進行有效的管理。通常情況下,弱電系統主要分為兩大類型:①周界防護、樓道監控與其他消防報警方面,在商場及公共建筑中應用較廣;②將信息交換作為基礎,以此來保證各類信息與信號的良好傳輸,促使建筑內計算機、電控設備能夠實現通信與管理需求。
2 增強智能建筑弱電工程施工技術有效性的對策
2.1 結合建筑實際情況,選擇合理的布線方案
布線方案作為智能建筑弱電工程施工的關鍵,直接影響弱電工程是否能夠穩定運行。在具體布線過程中,施工人員要避免盲目施工,要結合建筑土建實際情況。立足于建筑弱電系統中全部通信及設備安裝規范,圍繞著智能建筑需求計劃,與土建工程相互配合,特別要加強對多系統管線交叉位置的關注。提高交叉位置布線的科學性、合理性。值得注意的是,在布線過程中,為了能夠更好地實現布線目標,一般在土建開展的同時,要提前落實好布線及預埋工作。有效管理控制線管及線槽敷設工作,并積極關注其他管道鋪設,協調處理線路交叉及暗管沉降等問題。
2.2 嚴格檢查設備質量,提升系統整體性能
設備作為智能建筑弱電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連接用戶與電力能源的橋梁,主要由機柜及設備、管道及信息插座盒等設備構成。①設備及機柜安裝方面,在施工前,需要對生產商提供的安裝說明進行認真分析。并嚴格按照規定進行安裝,調整和控制好垂直度,減少垂直偏差度,與此同時,需要對設備質量進行嚴格審查,例如:標志、零部件等,一般情況下,設備機柜安裝需要與墻體保持0.8m以上,以便于安裝和檢修,各種接線端子的標志應齊全(標志應進行統一規劃編號);管道及橋架安裝方面,要嚴格按照施工順序,保證橋架內線路走向具有靈活性、且注意線路結構要簡單、合理,保證橋架內空間有一定的富余量,為后期維護和保養打好基礎;②信息插座盒作為系統的一部分,其安裝質量直接影響信息傳輸質量和效率。針對該設備的安裝,需要對其型號和規格進行檢查,檢查接線模板與其是否匹配,如果不匹配,要及時更換,提高施工質量,增強系統整體性能。
2.3 加大電纜檢查力度,提高電纜運行可靠性
在對電纜系統進行敷設過程中,需要建立在相關施工要求基礎之上,對系統進行自行檢測,且操作、技術及管理人員都需要重視對該項施工的監督和控制,及時發現問題,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調整和改進。除此之外,當完成電纜系統安裝后,要對系統進行檢查及時完善竣工圖,并對保修期進行計算,為后期制定系統保養和維護制度,為維保工作提供支持。由于弱電系統涉及范圍較廣,單純的依靠一方面難以實現施工目標和任務,需要積極與電訊、網絡等方面溝通和交流,促使工程施工有序進行,提高弱電工程施工質量,并在調試完成后,向相關部門移交,通過審核后,正式投入使用。
2.4 根據實際需求,安裝計算機網絡設備
計算機網絡設備主要包括通信線路、路由器、主機及信息資源等部分,通過該網絡能夠與國內外建立遠程數據通信網絡,實現信息資源傳輸和共享。作為弱電工程的一部分,計算機網絡設備安裝工作需要根據實際需求,并保證標準機柜中的交互設備具有良好的穩定性,以便為不同類型機柜內交換機安裝提供更多便利,不僅如此,還需要保證交換機特性與高度兼容的網絡環境相符合。并對網絡設備進行相應調整,從而保證計算機網絡發揮實際價值。滿足用戶需求。
2.5 采取有效防范技術,避免雷電侵襲
日常生活中,雷電天氣會對智能系統產生一定影響,特別是對電子器件及微電腦設備損害較大。為了減小雷電造成的影響,需要采取有效的防雷技術,通過泄流、攔截及均衡電位等措施,構建一道有力的防范屏障來防范雷擊,利用多種防護技術及綜合性措施,最大限度降低雷擊帶來的損失,確保系統穩定運行。現階段。主要通過將避雷針、避雷帶等多種方式進行組合,組合成接閃裝置,并將建筑內鋼筋作為引線,基礎地梁鋼筋等為接地裝置,基礎地梁鋼筋應進行良好的焊接或絲扣連接,提高接地性能,最大限度減少雷電侵襲。實現對智能建筑弱電系統的有效保護。在施工技術落實過程中,要加強對施工全過程的有效監督和管理,從細節入手,強化對每一個環節質量控制,提高技術有效性。
綜上所述,弱電工程施工作為一項綜合性、復雜性工程,在推進智能建筑可持續發展等方面發展占據十分重要的位置。因而,為了提高施工技術有效性,在具體施工中,要堅持全面性原則,從多個角度入手,將弱電工程施工質量控制貫穿于施工全過程,提高對弱電工程施工質量的監督。隨著科學技術不斷發展,弱電工程施工技術水平將會隨之提升,從而促進弱電工程在智能建筑可持續發展中發揮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羅超.云計算傾力智能樓宇安防應用[J].中國公共安全,2014,(13):92-96.
[2]劉裕舸,陳鑫洋.智能樓宇實訓室的建設及應用[J].廣西教育,2014,(11):182-183.
[3]李志剛,王光旭,關昌慧.淺議智能樓宇系統集成設計的應用[J].中國新通信,2013,(4):56.
(作者單位:大連易和房地產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