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真
摘 要:處于十至十四歲的小學生身體各種器官發育迅速,尤其在大腦和高級神經系統方面。聽、看等感知覺的能力十分強,對語言有很強的敏感性,辨音能力強,言語模仿的準確度高,語言模仿的效果比其他年齡階段的學生好,小學生的這一生理特征也決定了模仿學習是學習英語最主要,基本的方法。因此,在我們的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應充分重視模仿學習的作用和意義,把它作為落實素質教育的一個切入點,切實提高學生為交際初步運用英語的能力。
關鍵詞:小學英語;語音模擬教學
一、小學生英語語音學習中的主要問題
小學生在學習英語之前已經形成了完整的漢語語音體系,而英語語音與漢語語音有很多差異,小學生學習英語語音往往受到他們已經獲得的漢語語音的嚴重影響,經常出現如下主要問題:
第一,英語元音不準確。受漢語語音影響,學習英語元音時容易出現單元音不飽滿、不到位,雙元音被單元音化,因為現代漢語的雙元音基本已經被單元音化,而沒有真正的雙元音。
第二,英語詞尾輔音后附加元音。漢語沒有真正的詞尾輔音,幾乎都是以元音(韻母)結尾,而英語的大多數單詞是以輔音結尾。很多小學生經常出現在英語詞尾輔音后附加元音的錯誤,如把book讀成booker,把name讀成namu等。
第三,英語輔音學習受方言影響。我國很多方音的輔音都存在這樣那些的混淆,如很多地方存在的卷舌音錯誤,南方廣泛存在的l/n不分的錯誤。
第四,語調錯誤。英語的語調與漢語的語調有很多差異,比如英語的特殊疑問句一般都使用降調,但漢語的特殊疑問句一般都使用升調;英語有一些句中升調,但漢語沒有句中升調,對這些語調學生容易出現錯誤。
第五,節奏錯誤。漢語是音調語言,一個字只有一個音,在多字詞組中,音的輕重是字本身規定的,所以漢語不存在因為重音而出現的語流音變的節奏。但英語大多是多音節詞,一個詞大多只有一個重讀音節,其他都是非重讀音節,在語句中更是存在語句重音。在口語中,英語的語句一般以重音計算時間,每個重讀音節之間的時間應該大致相等,所以一個重讀音節與其前后的非重讀音節一般構成一個完成的節奏群(rhythm group,與意群基本相同)。而漢語中沒有這一現象。所以,學生經常出現非重讀音節被拉長,導致語句失去節奏。
如:(?表示非重讀音節 ◎表示重讀音節)
語句1:Can you come tomorrow?
? ◎ ? ? ◎ ?
語句2:Can you come tomorrow afternoon?
? ◎ ? ? ? ? ◎ ? ?
在這兩個語句中,語句1的節奏與漢語比較相同,兩個節奏群都是“弱強弱”的形式,學生比較容易掌握。
而語句2的第一個節奏群是“弱強弱”三個譯介,而第二個節奏群是“弱弱弱強弱弱”六個音節,一般要求說
每個節奏群的所用時間基本相等,比如各兩秒鐘,也就是要求用兩秒鐘說完第一個節奏群的三個音節,同樣用兩秒鐘說完第二個節奏群的六個音節。學生往往出現拖長第二個節奏群的現象,導致聽者以為第二個語句到tomorrow就結束了,真正重要的afternoon的信息卻被忽略。節奏群直接制約著學生在口頭表達中運用節奏群進行表達的能力,以及學生在聽力理解中把握節奏群提高理解效果的能力。
二、模仿練習策略
學習英語發音,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是模仿。特別是小學生,他們年齡小,模仿能力強,你怎么教,他就怎么學,不需要作任何講解。
模仿練習一般分三個步驟。
第一,聽音。聽音是學習語音的第一步。應該讓學生多聽音,教師何以提供原聲語音資料,使他們接觸和學習地道的發音。當然課堂上聽的最多的是教師的示范發音。這就要求教師本身發音要準確、規范。只有在聽清楚、聽準確的基礎上,才能使學生模仿,也才能模仿得對,模仿得準確。在教學中,為了讓一個班四、五十個學生都能聽清、聽準,我經常是“走著教語音”,有時在教室前面說一遍,然后走到教室后面讓學生轉過身再說一遍。這樣使每一個學生都能聽清,為正確模仿發音打下基礎。
第二,模仿。模仿時可采取集體模仿和個別模仿。集體模仿主要是訓練學生的發音器官,增加學生的模仿機會。個別模仿可以檢查學生是否模仿有錯,給予及時的幫助糾正。
第三,仿說。在聽音、模仿的基礎上可以進行仿說,這可以通過朗讀、日常的聽說等練習來進行,逐漸培養學生正確的語音語調。
三、總結歸納策略
記憶包括識記、保持、再認和回憶四個過程。小學生的記憶特點是“學得快,忘得快”,這就要求教師要善于啟發和引導學生在聽和模仿的過程中注意發現和總結、歸納語音規律,幫助學生記憶,以提高學習效率。在教學中,我總是通過開展各種活動去幫助學生掌握字母組合與音素發音的規律,培養學生遇到生詞就能根據其拼寫正確發音的能力,從而幫助學生形成有效的語音學習策略。
四、課堂教學的延伸
語言的習得過程是一種實踐活動,僅靠課堂上有限的教學時間來完成這一目標是遠遠不夠的,教師還應該把模仿學習進一步地延伸至課外。注意在課外培養學生良好的英語模仿習慣。課外作業就是一個重要的陣地。所有在課堂上對學生的語言要求都應在課外作業中得到體現和落實。如,在課后要求學生也要像課內一樣逼真地模仿背誦課文錄音,把自己的語音錄下來,與原版比較,找出異同點。同時課內教師也要抽出一部分時間進行口頭作業的反饋與檢查,以引起學生對口頭作業的足夠重視,在課外也養成認真模仿的好習慣。
另外,環境和氣氛對人的影響也是巨大的,教師還應在課外多創設英語學習的大環境。平時注意教室環境布置,墻上張貼教材中的各種主要人物或經常出現的生活場景的圖片,以增加學生聽和說的機會。利用校園廣播、英語角、英語朗讀比賽、唱歌比賽、排演英語小品等多種形式,學生盡可能多地沉浸在濃厚的英語學習氛圍之中,在潛移默化中進行模仿學習。
通過對“模仿學習”這一教學模式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運用的研究,我們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學生已初步形成了良好的模仿習慣,語言模仿能力和創新能力也得到提高,為了使學生達到真情實感真實流露這一語言交際的最高目標。把素質教育真正地落實到英語課堂教學中,我們還將把模仿學習的研究繼續深入地開展下去。
參考文獻
[1]張素云.小學英語語音教學的問題及思考[J].山東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學報(基礎英語教育),2009(04)
[2]朱仙.淺談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滲透語音教學[M].時代英語報教學研究月刊,2010(10)
(作者單位:廣東省河源市源城區東埔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