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乃聰
摘 要:《左傳》曰: 禮,經國家,定社稷,序人民,利后嗣者也。對于企業而言,這個“禮”的含義就是主動承擔企業社會責任。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逐漸重視社會責任的承擔,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情況也越來越多地受到社會關注。由于商業銀行具有不同于一般企業的引導和示范作用,對其社會責任履行情況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中國建設銀行作為四大國有商業銀行之一,在整個金融界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建設銀行履行社會責任的情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中國銀行界履行社會責任情況的發展歷程。本文通過分析10年來建設銀行發布的社會責任報告,指出了數年來建設銀行社會責任報告的演化歷程。
關鍵詞:中國建設銀行 企業社會責任
中圖分類號:F8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7)05(b)-048-02
1 企業社會責任的含義
(1)1924年英國人謝爾頓最早正式提出了 “企業社會責任”(CSR)這一概念。不同學者、專家以及組織對于企業社會責任這一概念的定義不盡相同,但其核心要義基本一致,主要是指企業在賺取利潤的同時要對利益相關方承擔責任,利益相關方包括政府、監管機構、股東、客戶、供應商與合作伙伴、員工、社區、公眾和媒體等。
(2)《中國銀行業金融機構企業社會責任指引》中給出的定義是:企業社會責任是指銀行業金融機構對其股東、員工、消費者、商業伙伴、政府和社區等利益相關者以及為促進社會與環境可持續發展所應承擔的經濟、法律、道德與慈善責任。
銀行業金融機構的企業社會責任至少應包括:經濟責任、社會責任、環境責任。
2 履行社會責任的意義
隨著人類社會、經濟的不斷進步,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受到的關注程度越來越高,對企業發展的正面、負面影響力越來越大,積極履行社會責任是各家企業的必然選擇。
(1)當前我國商業銀行存在一些突出的企業社會責任問題。例如:忽視小企業融資難,在信貸投放上“嫌貧愛富”;盲目支持房地產商拿地、開發,過多發放按揭貸款,助推房價上漲;對信貸資金投向監控不利,導致信貸資金違規流向股市等,未能很好支持實體經濟;個別銀行高管貪污腐化、違規放貸。這些企業問題的存在,說明我國商業銀行對履行社會責任重視不夠,具有很大的改進空間。
(2)積極履行企業社會責任是商業銀行生存和發展的必然選擇。商業銀行若想自身發展的更好,必須積極主動履行企業社會責任,這是商業銀行生存、發展的必由之路。積極履行企業社會責任可以視作無形資產投資,可以優化與利益相關方的關系,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進而助力商業銀行健康可持續發展。積極承擔企業社會責任,努力構建與各利益相關方的和諧關系,有助于我國商業銀行提高核心競爭力、實現健康可持續發展。
3 建設銀行案例分析
建設銀行是國內較早發布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的商業銀行,自從其上市以來,對國際標桿銀行,不僅看重企業的利潤增長,更追求可持續發展的經濟、社會、環境的三重盈余。建設銀行通過每年發布社會責任報告,向社會公眾披露該行的社會責任理念、社會責任戰略,以及在履行社會責任方面的持續努力和實施成效。
(1)歷年報告演進情況
2006年,建設銀行在四大行中首先發布了企業社會責任報告,這是國有銀行首份社會責任報告。
該報告總結了建設銀行六個方面的社會責任:一是保持企業可持續發展,為股東創造最大價值,這是企業的基本責任;二是支持國家宏觀經濟政策,服務社會經濟建設;三是不斷進行產品和服務創新,為客戶提供最好的服務;四是將業務拓展與全社會關注的問題緊密結合,大力促進民生改善;五是尊重員工權益,全力構建和諧企業;六是關心社會弱勢群體,積極投身各種公益事業。
2007年,建設銀行首次提出了企業使命:“為客戶提供更好服務,為股東創造更大價值,為員工搭建廣闊的發展平臺,為社會承擔全面的企業公民責任”,首次將“為社會承擔全面的企業公民責任”寫入企業使命。社會責任報告從提升經營水平、支持環境保護、促進民生改善、優化產品服務、關注員工成長、推動誠信建設、投身公益事業七個方面介紹了建設銀行2007年社會責任履行情況。
同年,為了增強責任報告內容的真實、準確性,進一步提高相關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建行聘請了會計師事務所對責任報告進行了審計,并將審計結果公開發布。
2008年,明確了建設銀行社會責任管理內容:一是社會責任理念、二是發展戰略、三是公司治理、四是利益相關方,明確了建設銀行的主要利益相關方包括: 政府、監管機構、股東、客戶、供應商與合作伙伴、員工、社區、公眾和媒體。
2009年,社會責任報告中增加了“報告編制說明”,從報告范圍、時間范圍數據、參照指引、報告編制及審議標準、獲取途徑以及聯系方式等方面對報告的編制進行了說明,有助于報告使用者更好地理解報告內容。
2010年,經董事會和監事會審議批準,建設銀行在年度社會責任報告中首次發布了社會責任戰略目標:努力成為服務大眾、促進民生、低碳環保、可持續發展的銀行。
2011年,建設銀行在利益相關方中首次提到了“環境”,其主要內容為:關注氣候變化以及生態環境保護,維持低碳運營,推行綠色金融。
同年,為了提高相關人員對社會責任戰略的認同,規范工作程序,提升履職能力,建行在全行范圍內組織了“企業社會責任培訓班”。
2012年,建設銀行制定下發了《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年度社會責任報告編制披露工作規程(試行)》,建立“年度社會責任報告核心指標”體系以及工作團隊的管理機制,規范了社會責任報告編制、披露工作流程。
2013年,建設銀行在企業社會責任戰略推進與實施方面,從團隊建設、制度建設以及信息披露方面進行了改進和完善。
2014年,建設銀行聘請外部專業機構梳理出社會責任指標489個,提高了編制社會責任報告的規范性、科學性,同時也為未來建立嚴格的管理體系奠定了基礎。
建設銀行在履行企業社會責任方面付出的努力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與肯定,榮獲了“2014年中國企業社會責任最具影響力獎”、“2014年度最佳上市公司”、“2014 年度履行企業社會責任最佳企業”等多個獎項。
2015年,建設銀行在公共關系與企業文化部正式設立社會責任處,使社會責任管理工作更加規范化、專業化。
(2)歷年社會責任報告編制標準演變情況
2006年~2007年,根據其內部的報告標準編制。
2008年,根據上交所指引編制。
2009年~2013年,根據GRI可持續發展報告指南(G3)、上交所指引編制。
2014年~2015年,根據GRI可持續發展報告指南(G4)、上交所指引、香港聯合交易所ESG報告指引編制。
建設銀行連續10年的社會責任報告內容不斷充實,從2006年發布首份社會責任報告,到引入第三方獨立審計機構,再到社會責任戰略目標的制定、編制披露工作規程的出臺,以及之后社會責任指標的梳理、社會責任處的成立,編制標準的不斷提高,體現出建設銀行社會責任意識在不斷深入。這不僅體現了建設銀行的大行擔當,為建設銀行樹立了良好的社會形象,也為其他銀行做出了表率。
(3)存在不足及改進建議
縱觀建設銀行10年來的社會責任報告,美中不足的是其帶有較強的宣傳目的,只披露了那些有積極影響的正面信息,對一些負面信息卻只字未提。社會責任報告信息披露質量的重點在于客觀、公正,建議建設銀行在今后的社會責任報告中能夠更全面、客觀地披露社會責任履行情況,通過客觀、公正的信息披露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不斷提高市場競爭力。
參考文獻
[1] 朱蓉. 中國商業銀行社會責任戰略及績效研究[M].經濟管理出版社,2013.
[2] 于東智. 商業銀行的社會責任[M].中國金融出版社,2011.
[3] 趙德志. 社會責任與大企業競爭力[D].經濟管理出版社,2012.
[4] 李亞律.關于商業銀行社會責任問題的研究[D].華東理工大學,2013.
[5] 王靜,周芳.我國商業銀行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現狀及對策分析[J].蘭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6).
[6] 蘇新英.中國工商銀行履行社會責任情況案例研究[D].暨南大學,2015.